来源:香港财华社
港股“小酒馆第一股”的海伦司,上半年盈利表现超市场预期,7月24日,公司股价高开上冲,一度上涨超6%,随后震荡下行,收盘跌1.85%,收报6.89港元/股,市值仅87.29亿港元。
海伦司自上市以来股价表现羸弱,至今累计下跌约70%,就在前几天,公司股价还刚刚刷新历史新低。而半年报的预喜能否开个好头,为下半年的反弹拉开序幕?
后疫情时代,公司轻装上阵,业绩扭亏为盈
7月21日海伦司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公司预计今年上半年实现营收7.00亿元至7.20亿元(单位人民币,下同),而上年同期的营收约为8.74亿元,同比小幅下滑。
海伦司在公告中提到,营收的下降是由于特许经营酒馆门店的占比提高所致。所谓的特许经营,通俗的讲就是加盟店,加盟店比例上升,需要和别人共享收入与分红。
不过可喜的是,公司盈利出现改善,根据公告,年上半年海伦司的净利润将在1.55亿元至1.60亿元之间,而上年同期公司录得净亏损3.04亿元,成功实现扭亏为盈。
对此公司表示,一方面源于疫情管控的放开,线下消费的客流量复苏,另一方面和公司持续优化产品成本以及精细化管理带来的效率优化有关。至于如何精细化,相关数据还需等待后续的中期财报。
事实上,业绩改善的根源,或许还与海伦司大刀阔斧的改革有关。过去几年公司疯狂开店,据公开资料显示,年公司的门店数仅仅一百多家,随后门店数量便快速增长,仅年一年,公司就新开了间直营酒馆,显然公司在上市后依靠资本市场提供弹药,试图抢占市场份额,稳固龙头地位。数据显示,海伦司年实现营收高达18.3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42%。
年公司依旧保持逆势扩张,截至年年末,公司的酒馆数量已高达家。然而也正是这种高速的开店节奏,在疫情封控期间公司经营遭受了重创。据国信社服研报,在年疫情高峰期时期,海伦司仅有余间门店为正常营业状态,为门店总数的约1/4。
数据显示,公司年营收达15.59亿元,呈小幅下滑态势,同期归母净利润更是大幅亏损16.01亿元,过去两年公司合计亏损18.31亿元。
在严峻的形势下,海伦司不得不变换战术,开始采取闭店、关店措施,截至年3月19日,公司的酒馆数量减少至家。与此同时,公司收缩酒馆直营店的布局,慢慢转向加盟模式,努力降本增效,追求精细化管理,这或许是公司营收下降,盈利回升的背后驱动因素。
某种程度上,海伦司和火锅一哥海底捞一样,掉入了疫情期间“疯狂抄底”的陷阱,对大环境的过度乐观,门店扩张速度过快,但同时没能逃过无法营业、客流下滑导致的经营危机,店铺越多,亏的越猛。今年以来,海伦司选择轻装上阵,打出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大规模扩张留下的后遗症似乎正逐步消退。
初心不改,发力加盟模式,规模继续扩张
直营还是加盟,向来是品牌商的核心战略问题,如何选择却是见仁见智。
海伦司此前对直营模式情有独钟,公司曾在财报中提到,直营模式让我们对产品、运营、服务、供应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有更强的控制和更有效的监督,从而使我们的服务及经营标准具有高度的统一性及更好的商业扩展性。
然而,大量的资本投入也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年海伦司就表示要放开加盟,走向平台模式,这无疑是既能推动规模增长、同期也能有效控制风险的一步好棋。同时公司还提到,为应对疫情影响,将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