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年轻人喝出来的“酒馆第一股”海伦司,仍经历疯狂开店之后的阵痛。
月28日,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伦司”,.HK)发布了年的业绩报告,其业绩增长背后仍有隐忧。
「不二研究」据海伦司年报发现:年,海伦司收入同比下降22.09%、门店数量减少家。目前,海伦司主要面临营收下滑、门店规模减少等问题。在「不二研究」看来,这主要是由于海伦司门店数量下滑以及成本降低所致;与此同时,海伦司由平台型公司转向轻资产模式,主动调整直营门店网络,大力发展合伙人门店网络,也是其营收下滑的原因之一。
海伦司是一家酒吧连锁品牌,主要致力于打造针对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
截至4月8日港股收盘,海伦司报收.8港元/股,对应市值4.41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40.10亿元);对比年月的市值高点.49亿港元,其市值已蒸发.08亿港元(约折合人民币.71亿元)。
「不二研究」据其最新年报发现:年,海伦司营收12.09亿元,同比下滑22.49%;同期,净利润1.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年4月的一篇旧文(《一年亏损16亿,海伦司失去年轻人"欢心"?》)中,我们聚焦于海伦司关店上百家,但仍未摆脱“关店难止损”的困境。
时至今日,海伦司不仅面临营收下滑、门店数量减少下滑等问题未解,且直面盈利能力待解的挑战。
当海伦司重启加盟模式后,小酒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由此,「不二研究」更新了12月旧文的部分数据和图表,以下Enjoy:
月28日,海伦司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海伦司”,.HK)发布了年的业绩报告。
「不二研究」据其最新财报发现:年,海伦司的营收为12.09亿元,同比减少22.49%,净利润为1.81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在「不二研究」看来,尽管海伦司被定位为“年轻人的线下社交平台”,当海伦司重启加盟模式后,小酒馆还是一门好生意吗?
三年累亏16亿让Z世代如此沉醉的海伦司小酒馆,幕后老板徐炳忠是一位70后创业者。
徐炳忠当过特种兵,做过保安,住过地下室,甚至还睡过草地。一次在朋友的推荐下,他去老挝开酒馆,并在当地赚下自己的第一桶金。
回国后,徐炳忠试图复制酒馆致富路径,最初想法很简单:做外国游客和留学生的生意。但他很快发现:国内年轻人同样需要一个聚会、活动的空间。
于是,年,海伦司首店于“宇宙中心”北京五道口诞生,而后一炮走红。
此后,海伦司在上海等多个城市布局,早期以“直营+加盟”的模式迅速扩大市场;年之后,海伦司将加盟酒馆逐步转化为直营酒馆。在1年9月上市前,其全国门店已全部采用直营模式。
然而,2年,部分直营门店又转为加盟模式,开始特许经营模式。年,海伦司再次推出“嗨啤合伙人计划”,仅半年时间成功开设12家“嗨啤合伙人”酒馆。
0-年,海伦司的酒馆总数分别为51家、家,家、家。截至年12月1日,海伦司拥有一线城市酒馆、二线城市酒馆、三线及以下城市酒馆数量分别为8家、家、家。
然而小酒馆之路似乎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根据财报,海伦司在0-年的营收分别为8.18亿元、18.6亿元、15.59亿元和12.09亿元。
海伦司连续两年营收下滑,而净利润则在去年扭亏为盈。0-年,海伦司的净利润分别为-0.70亿元、-2.0亿元、-16.01亿元和1.81亿元,三年内累计亏损超16亿元。
对于营收下滑,根据海伦司解释称,主要归因于其由平台型公司转向轻资产模式,主动调整直营门店网络,大力发展合伙人门店网络。
据统计年,海伦司总门店减少家,截至年12月1日,其酒馆数量为家,较上年同期减少15家。
在「不二研究」看来,在关闭大量的直营门店后,海伦司的原材料成本和多个成本支出均出现下滑;海伦司的人工成本和使用权资产折旧大幅下降。
当前,零食巨头皆已完成线上布局,其在抢占高线城市的同时,借力电商物流网络深入低线城市;而卫龙9成收入来自线下,已然错失发力线上的最佳时间,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如何炼成十元小酒馆?号称“十元小酒馆”的海伦司,曾在招股书披露核心顾客为18-28岁的年轻群体,计划未来会将主要客群的年龄分布扩展为18-8岁。
「不二研究」发现,海伦司选择走高性价比路线,以薄利多销带动利润。
目前,海伦司的产品矩阵为自有品牌产品+第三方品牌产品,其中,自有品牌产品酒饮占比近7成。财报显示:0-年,海伦司自有品牌产品销售收入,在酒饮总收入占比分别为7.5%、78.0%、76.5%、71.1%。
在产品组合上,海伦司所有小啤酒都不超过10元,还可以自带小吃,没有开台费、最低消费等,精准抓住了年轻人“低消费”的痛点。
在酒馆选址方面,财报显示,截至年12月1日,海伦司一线城市酒馆、二线城市酒馆、三线及以下城市酒馆数量分别为8家、家、家,而年日均销售额分别为0.94万元、0.77万元、0.69万元。
在「不二研究」看来,直营门店模式在前期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且相较于其他模式,直营门店模式相对更重。然而,布局二线城市及下沉市场有助于降低租金和人力成本。
硬币的另一面,低价模式的弊端也十分明显。
财报数据显示,年,海伦司直营酒馆收入为11.0亿元,占比91.%。
0-年,海伦司单个直营酒馆日均销售额为人民币1.09万元、0.92万元、0.70万元和0.7万元,虽然日均销售额同比上涨,但仍未能恢复到1年及以前的水平。
在「不二研究」看来,酒馆本来属于翻台率不高的行业,店面承载率基本上决定了客流量;且海伦司的顾客多为大学生,消费能力有限。
这意味着海伦司未来盈利主要依靠门店数量的增长,但规模效应并不能有效避开单店增长的天花板。
此外,海伦司曾在招股书中承认:任何成本上升,特別是原材料成本的上升,都可能导致其盈利能力和经营业绩的下降;如果不能将成本增加转嫁客戶,其盈利能力可能会受到重大不利影响。
根据财报披露:0-年,海伦司原材料及消耗品分别为2.71亿元、5.77亿元、5.62亿元和.60亿元,同期营收占比分别为.2%、1.4%、6.0%和29.8%。
在「不二研究」看来,海伦司以低价打开市场,“十元小酒馆”的标签早已深入人心,且核心客户属于价格敏感型群体,一旦涨价则极易流失。
某种程度而言,海伦司的弹性涨价空间有限,一旦遭遇原材料上涨等,将面临两难选择。从长期来看,海伦司未来盈利难以避免天花板效应。
“卷”向加盟模式海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