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北满抗联总司令部已改编为东北抗联第三路军,于天放任6支队政委。6支队活动在绥棱、海伦直至嫩江平原,主动出击敌人,先后打掉了绥棱县的两支日本开拓团驻军,击毙日军44人,击败了3次日军讨伐队的围攻,缴获了大批枪械、弹药。后来敌人采取“铁壁合围”、“篦梳山林”等战术,集中大批兵力对抗联队伍进行“毁灭性扫荡”,抗联无论在平原还是在山区活动都十分困难。为保存实力,北满抗联主力部队于年12月底从黑龙江过境进入苏联休整。
年2月,抗联总部任命于天放为军政特派员,回国接替北满省委书记金策指挥第三路军留在黑龙江省境内的抗联部队,同时组织开展地方群众工作。于天放带领6名战士组成小分队,在海伦、绥棱山区活动,与在庆城、铁骊一带活动的朴吉松小分队,在巴彦、木兰、东兴一带活动的张瑞麟小分队遥相呼应,伺机打击敌人。后来朴吉松小分队被打散,张瑞麟小分队也转到苏联,于天放小分队成为留在黑龙江境内唯一一支抗联部队,经常袭扰敌人,歼灭日伪军,缴获大量战略物资。年初,敌人加紧对小分队的讨伐,四处张贴布告,悬赏缉拿于天放等人。为保存实力,于天放带领小分队20余名队员退到绥棱丰水山原始森林中,建造了密营,又在东南十几里外建造了前营。小分队以此为根据地,分别到庆城、绥化、海伦等地活动,经常神出鬼没的袭击日军讨伐队。在苏联伯力的东北抗联领导人周保中、李兆麟时常牵挂着于天放小分队。他们派抗联教导旅3营党总支副书记张瑞麟带着电台和警卫班,于年3月底起程回国寻找于天放的小分队。其间小分队几次同敌人遭遇,也没和于天放联系上,还牺牲了几名战士。抗联领导通过电台指示张瑞麟小分队8月返回苏联。年12月19日,由于汉奸出卖,于天放在穆棱县宋万金屯小学校被日伪警察抓捕,当晚被押进庆安县监狱。年1月9日,于天放从庆安转押到北安省伪警务厅特高课收容处。这是一所特别监狱,监狱有坚固的铁窗,三道铁门,3米高的围墙,戒备森严,从看守到伙夫都是清一色是日本人。于天放被押入专门关押抗联战士的2号牢房。敌人抓到于天放如获至宝。开始,日本特务主审官向于天放大献殷勤,嘘寒问暖,端来好饭好菜,还不时故意训斥看守招待不周,妄图软化利诱劝于天放投降变节。于天放与敌人斗智斗勇,敌人在百般劝降、无计可施的情况下,露出狰狞面目。开始用刑,上大挂、鞭打、打手板、夹手指、灌辣椒水等各种刑法用了个遍。于天放在受刑中一次次昏死,又一次次被冷水浇醒,但他始终守口如瓶,以其血肉之躯承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折磨。于天放虽然身受重刑,但他绝不甘心坐以待毙,始终考虑着越狱的计划。他利用放风的机会摸清监狱和看守钥匙所放的位置,把火炉上的小铁门卸下作为武器。他与关押在3号牢房的抗联3军侦查排长赵忠良悄悄拟好越狱计划。7月12日凌晨1时左右,于天放以解手为名让刚刚回监狱、已喝得醉醺醺的看守石丸打开牢门,又借口为监狱画地图需要灯光为名留在牢房外。赵忠良也敲门说要解手,看守毫无顾忌地上前打开3号牢门。于天放和赵忠良打死了看守石丸,从他身上掏出钥匙,打开三道铁门,翻过围墙,消失在黑暗中。为缩小目标,两人分开行动,相约在北面铁路桥会合。敌人发现于天放和赵忠良越狱,先是派出飞机搜索,后组织人马拉网式搜查。于天放白天悄悄躺在麦地里,身上盖满麦秸,饥饿时他嚼着几近成熟的小麦粒。天黑以后,于天放沿铁路线找寻赵忠良。赵忠良与于天放分开后一个人跑到克东县玉岗村短岗屯附近后被村里的汉奸发现,惨遭杀害。年8月克东县光复后,县人民政府将玉岗村短岗屯命名为忠良村,以纪念赵忠良烈士。于天放没有找到赵忠良,一个人离开北安向西走,昼伏夜行,走到讷河,扮作逃出的劳工,时而躲进野地,时而躲在百姓家。8月16日,于天放向北走到老莱村时,听到日本投降的消息,他与村民们一起欢庆胜利。年8月19日,于天放以抗联第三路军军政特派员的名义,把讷河一些抗日群众动员起来,组成一支革命队伍,镇压了几个罪大恶极的汉奸。9月初,于天放被汉奸董殿臣利用不明真相的苏军城防司令官,陷害于天放是伪满特务而被苏军扣押并解往黑河。10月10日于天放被苏军放出,他去哈尔滨市见到松江省副省长李兆麟,又在长春市找到东北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周保中。11月初,于天放被任命为中国长春铁路护路总监。不久,于天放回到哈尔滨市,见到了东北局副书记陈云。12月,陈云委派他回北安,担任黑龙江军区副司令员,于天放又投身到剿灭土匪、保卫民主政权的工作中。年4月7日,《解放日报》发表《黑龙江民族英雄于天放》一文,介绍于天放抗日经历,称赞“于天放是黑龙江省著名的民族英雄,是东北人民的领袖,他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精神,为东北青年所景仰和爱戴。”新华社随军记者、作家刘白羽专程去北安采访于天放。年8月22日,《解放日报》发表刘白羽写的报告文学《人民英雄于天放》,其中写道:“这样惊天动地的事情,听了真使人兴奋、感动。说完,于将军就领着我去参观他逃跑的监狱。他随走随指点那阴暗潮湿的单身房、那廊道、那重重的铁门,以及那最后击破的窗户。我听着,我望着他微红的脸,他如同穿过惊涛骇浪的巨船,他兴奋但他十分沉静,他几乎足有一种气魄可击退一切逆风暴雨,因为他是那样沉静。”“是的,于天放在黑龙江省的确是极有名望的,无人不知的民族英雄。他之所以如此出名,不仅是由于抗战胜利前他在北安狱中逃亡,日寇在全省各地通缉他,几十万悬赏要他的头颅,还因为他是黑龙江省出色的知识分子,艰苦卓绝的民族英雄”。东北抗联三路军政委,时任松江省人民政府主席冯仲云在年所写的《东北抗日联军领导者之一于天放》一文中说,“于天放是黑龙江没有人不知道的人物。”年4月12日黑龙江省和嫩江省合并,成立新的黑龙江省,省会齐齐哈尔,于天放回到了他曾经学习和工作过的第二故乡齐齐哈尔,历任黑龙江军事部长、黑龙江军区党委副书记、副政委,负责军区的政治工作和干部工作。年11月于天放撰写的回忆录《牢门脱险记》由东北青年出版社出版,成为当时人们十分喜爱的读物,后经多次再版,发行90多万册,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最为畅销的“红色图书”。年8月,黑龙江、松江两省合并,于天放转业到地方,任黑龙江省政府副主席,兼哈尔滨师范学院院长。年国庆节,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与于天放握手时,以诙谐幽默的湖南乡音说道:“天放,抓不到;今天,见到了。大智大勇,人民英雄!”年8月,于天放任中共牡丹江地委第二书记兼行政公署专员。为牡丹江地区的建设和发展呕心沥血,做出了贡献。年9月,当选为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兼黑龙江大学校长。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于天放惨遭迫害,年5月30日含冤逝世,终年59岁。年9月,中共黑龙江省委做出决定,为于天放彻底平反昭雪。(本文根据年版《呼兰县志·于天放》、年12月20日《中国档案报·被毛泽东赞誉为“大智大勇,人民英雄”的传奇人物于天放》等文章整理)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法国敏柏宁敏白灵北京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