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小酒馆第一股诞生:海伦司市值突破亿!原创妮蔻消费界收录于话题#海伦司,1#小酒馆,1
作者丨妮蔻报道
消费界
导读:
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敲钟上市,开盘后股票上涨22.66%,报价24.港元/股(截止发稿前)。
海伦司能有发展到今天,创始人徐炳忠直言最感谢还是万+的“海带”。
那么,海伦司的“海带”文化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海伦司又是如何善待客户的?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是对海伦司创始人徐炳忠创业路最好的诠释。
1、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徐炳忠从小就有颗不安分的心,爱“折腾”。
由于学习成绩不好,选择去参军,成为一名勘察员。
正是这段参军经历,让他懂得了什么是坚韧,什么是坚持。
参军结束,他做了三年的保安。
但不安分的心又开始躁动,在一次和战友沟通中,战友开玩笑让他去泰国开酒吧。
虽说是玩笑话,但徐炳忠真去国外开了家酒吧(pub),不是泰国而是老挝。
老挝之行,不仅让徐炳忠赚了人生的第一桶金,而且积累了一些做外国人生意的经验。
这为后来海伦司的诞生的埋下伏笔。
2、犄角旮旯的第一家店火了
年,徐炳忠回国,创立了海伦司。
第一家门店,由于资金受限,徐炳忠选了犄角旮旯的地方,靠近北大清华附近的五道口。
这家海伦司延续老挝pub的经营模式,做外国人的生意,目标用户是大学生。
但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怎么做呢?
徐炳忠一靠用心,二靠性价比。
比如说,为了让广告语更专业,让国外顾客听得懂,他临阵磨枪学bucket;
至于性价比,他主要是靠低价吸引顾客,别人青岛20元/瓶,他就10元/瓶。
慢慢地,积累了一批客户基础。
直到如今,徐炳忠始终坚持一个理念:日久见人心,保持真诚,永远不算计顾客。
为了感谢顾客,在当年万圣节,他举办了一个免费感恩活动,店里扎啤机,店外还摆了两排扎啤,全给顾客免费畅饮。
那天,屋里、屋外全是人,不少顾客站到马路上喝酒。
从此,Helens(海伦司)在留学生圈里火了。
3、清晰自身定位:年轻人自在的聚会空间
第一家门店的成功,给了徐炳忠信心。
他先后在上海、天津、厦门等城市开了8家分店,选址还是高校旁,做留学生的生意。
一次偶然机会,徐炳忠意识到,在酒馆里,朋友之间自由、快乐的交流,应是全人类共同追求的美好,海伦司为什么不做国内年轻人的生意呢?
他觉得将海伦司打造成国内外年轻人自在的聚会空间。
清晰了自身的定位后,海伦司开启了扩张之路。
目前,海伦司以直营模式运营家门店,在一线、二线及三线及以下城市数量分别为56家、家及94家。
根据海伦司招股书显示,基于成熟的高标准化拓店模式,今年全年实现新开酒馆约家,至年底将酒馆总数量增加至约2家。
此外,海伦司现金流一直很稳定,并不缺钱。
直到今年2月,才完成了3万美元首次融资,这也是为上市做准备。
作为唯一一家外部投资机构,黑蚁资本何愚表示:“海伦司为用户提供了真正的自由放松、毫无门槛的普世性社交空间,这种氛围一旦形成,就是品牌最大的护城河。
这也让我们下决心一定要参与海伦司的成长和发展,去陪伴这样有初心、有格局、有商业本质思考的创业团队,见证他们在一个不起眼的行业,本着用户至上的理念,去成就一个‘夜间星巴克’的商业奇迹。”
海伦司能有发展到今天,徐炳忠直言最感谢还是万+的“海带”(海伦司的粉丝顾客称为“海带”)。这群客户粘性非常高。
只有善待这群“海带”,海伦司才能屹立不倒。
年初,在海伦司武汉东湖店因租约到期闭店前,一名新闻系大学生自发拍摄了一个纪录片,来记录营业的最后一天。
这位大学生说,这里是承载他和朋友们青春回忆的地方。
海伦司作为一个线下空间的运营方,能够成为承载年轻人回忆的地方,确实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甚至比规模和销售额更加了不起。
还有一次,武汉一家新店开业,那天下着大雨,还有顾客在排队,徐炳忠看到后感动万分,忍不住落泪。
这样的故事,海伦司其实很多。
根据公司招股书,曾到访海伦司酒馆的受访者中,约93.9%对消费体验感到满意,其中约61.8%的受访者对消费体验非常满意,约91.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再次到访海伦司。
那么,海伦司是如何捕获这群年轻人的心呢?
1、线下自在空间+线上互动平台
线下自在空间,首先体现在门店装修设计上,注重细节,消除一切隔阂,达到无障碍交流沟通的效果。
比如说,凳子、桌子的宽度和高度都非常讲究,用长板凳取代扶手座椅,方便顾客自在交流。
海伦司酒馆统一采取了具有东南亚和中国少数民族风格的内饰,营造一种温暖亲和的氛围。
其次,音乐根据时段、人数的多少进行调节。
小酒馆如果少了音乐就没有了灵魂,所以说对音乐的控制也能为酒馆加分。
海伦司采用中央音乐控制系统,以实现标准化、流程化管理。
线上互动平台,主要依靠私域流量的运营。
目前海伦司小酒馆在抖音上拥有56.1万粉丝,各官方账号累计粉丝超过万人次。
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