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剪纸
擎来问夫婿,何处不如真。
帖燕留妆户,黏鸡待饷人。
叶催情缀色,花寄手成春。
闺妇持刀坐,自怜裁剪新。
人日剪彩
徐
延
寿
海
伦
剪
纸
海伦市,位于小兴安岭脚下的一座城市,历史发展过程不断有汉、蒙、回、朝鲜等民族的垦民迁徙于此,随着他们的迁徙而来的还有我国北方丰富多彩的剪纸、刺绣等工艺美术,和满族、鄂伦春族的拨云子、印麻花等工艺,他们相互借鉴,融汇结合,逐渐形成了海伦剪纸艺术。年,海伦市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
海伦剪纸是黑龙江省海伦的东方红、护林、双录、伦河、海兴、海北、长发等地的剪纸。特点是画幅较大,风格粗犷,刀锋稚拙而有力。是一种传统的民间艺术。海伦剪纸主要采用灯烟熏,剪刀剪,剪纸图像有花鸟、动物、人物图案来制作挂钱、窗花等。
海
伦
剪
纸
发
展
史
海伦建制时
剪纸在这个时期就已经较为普及了,那时候主要采取用灯烟熏、剪刀剪的手法,运用民间刺绣、印染、雕刻中的月牙纹、锯齿纹等纹饰及简单的花鸟鱼虫图案来制作挂线、窗花、棚花、墙花等,用于装点生活,特点是简捷、憨厚、质朴。
50—60年代
这时期,剪纸艺人成功地运用民间剪纸的表现手法,结合当时的生产、生活实际状况,创作出了一大批现实题材的剪纸力作。
70年代后期
海伦剪纸逐渐走向成熟,剪纸艺人借鉴了版画的艺术处理手法,揉进现代创作意识,进一步拓宽了民间剪纸的表现领域,创作出一大批优秀作品,使海伦剪纸影响逐步扩大。
90年代
海伦剪纸无论在品种上还是在表现形式上都有很大创新,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代表作品,其中《金陵十二钗》的套色剪纸填补了国内同行业的空白,在全国剪纸界确立了海伦剪纸的艺术地位,年全国暨黑龙江省剪纸艺术研讨会相继在海伦召开,海伦市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海伦剪纸从此中外知名。
海
伦
剪
纸
的
技
法
一是阴刻,主要用面来表现,给人以凝重浑厚的印象,多用于墙花。
二是阳刻,主要用线来表现,有轻盈明快之感,多用于窗花、灯花。
三是阴阳兼用,面线互相映衬,可取得黑白对比的艺术效果:多用于有一定主题思想的作品。
四是衬色、压色,剪好的作品在背面托上色纸或在上面压贴色纸,如用铝金纸衬色,更取得金碧辉煌的异彩这种精致华丽纸作品,多用于展销礼品。
海伦剪纸
海
伦
剪
纸
领
路
人
傅作仁
傅作仁,出生于一个有文化并且熟悉民间工艺的满族家庭,因为家庭的熏陶,他对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油画、版画、国画等美术领域他都有所涉猎,后来又学习了剪纸艺术,凭借着自身的天赋和努力,最终成为了剪纸艺术大师。
60年代,他的剪纸作品《祖国颂》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这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鼓舞。之后陆续有更多的剪纸作品面世,他也获得了一系列荣誉:
年,剪纸《北国风光》装饰人民大会堂黑龙江厅;创作的剪纸《东方红史诗》作为礼品,被周恩来总理赠送给大庆铁人王进喜和北海舰队。年傅作仁出席全国艺代会,年,在北京举办“傅作仁世家作品展”。
年,经文化部、人事部等国家9个部委审评,他获得了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行业的最高荣誉--"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黑龙江省终身成就奖",荣获"中国一级民间工艺美术家"、"民族杰出美术家"等荣誉称号。
创作精品
《祖国颂》
《北国风光》
《北大荒新曲》
《丰收大秧歌》
《葵花向阳》
《欢天喜地庆解放》
祖国颂(部分)
北国风光(部分)
向阳花开
改天换地
部分图片来源于傅作仁剪纸馆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