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7月,一位刚从密苏里大学新闻学院毕业的大学生,揣着从纽约股市交易挣得的八百美元,挎着一部旧相机,怀着周游世界的梦想,漂洋过海来到上海。他原打算只在中国逗留六个星期,谁料一待竟是13年之久。
这位23岁的年轻人,就是后来以撰写《红星照耀中国》(RedStarOverChina)而闻名世界的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EdgarSnow)。年2月26日,卖掉了自己全部家当的斯诺随一艘名叫“莱德娜”号的轮船出海,开始了他的环球旅行。同年7月,经过5个月的漂泊,斯诺踏上了中国的国土,“东方巴黎”上海是他心中最重要的目的地之一。
当时的斯诺拿着密苏里新闻学院院长沃特·威廉斯的推荐信,找到了他在上海的校友,英文版《密勒氏评论报》的总编辑鲍威尔(JohnBenjaminPowell),鲍威尔让斯诺担任报社的记者兼助理广告经理。月薪美元。美元在当年的上海是一笔非常优厚的收入,斯诺后来回忆说,当时在上海30美分可以打一辆出租车到任何地方,而在一个像样的西餐馆吃顿饭也不过三十几美分,同时由于中国人工的低廉,任何一个在上海工作的白人都能雇上一大群佣人来伺候自己,这样稳定而优裕的生活是斯诺离开美国后从来没有享受过的,于是他决定不妨在上海多待些日子。
不满中国人被歧视侠义出手撰写社评
然而,外滩光鲜的外表下面却隐藏着中国人的贫穷和屈辱。斯诺专供的《密勒氏评论报》经常替受歧视的中国人说话,这在当时的外文报刊中是非常难得的。今天山东中路幼儿园所在的大楼,在20世纪20年代是一幢英国人拥有的高级写字楼,《密勒氏评论报》就租用大楼的顶层办公。
有一次,由于鲍威尔要出差,委托斯诺代理总编职务,这期间,一位中国官员来报社办事,大楼的物业管理人员拒绝让他登上大楼的电梯,并且告诉他,正门的电梯是给白人用的,中国人只能走后门爬楼梯。
这位屈辱的官员气喘吁吁地来到报社后,向斯诺诉说了自己的遭遇,斯诺非常气愤,他不仅在《密勒氏评论报》揭露了这座大楼歧视中国人的政策,还专门撰写一篇社评,题为《中国人请走后门》。社评说,90年前,殖民主义用武力在中国建立了白人的特权地位,在今天国际化的上海,承袭了他们衣钵的某些白人仍在肆意侮辱中国人,这真是荒唐之极。
这篇报道和社评立即在上海引起了反响,大楼的英国主人迫于社会压力,改掉了他们歧视性的电梯政策。
积极参与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
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当晚,斯诺冒着枪林弹雨在前线采访,一串机枪子弹从他头顶飞过,使他险些丧命。他看到“有些穿着蓝粗布棉袍的人像布偶一样被日本人吊起来当活靶练刺刀。侵略军以‘维护法律和秩序’为借口,在市里纵火,整整烧了一个月,火光冲天”。斯诺迅即发出了第一篇目击记,率先向全世界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暴行。十九路军的顽强抵抗,使斯诺相信中国人民决不会任饿鹰悠闲自在地把他们当腐肉来啄食。斯诺认为,虽然“一·二八”抗战失利,但对中国人民的思想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它使人相信,如果全国团结一致进行爱国斗争,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
此后,斯诺开始越来越深地介入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年11月,中共通过北平学生联合会准备发起抗日救亡运动。时任燕京大学新闻系讲师的斯诺和夫人积极参与,或与学生领袖一起在家中商量对策,制订方案,或与外国同行一道“煽风点火”,迅速扩大了“一二·九”运动的声势和影响,斯诺的住处一时也成为地下党员和进步学生的秘密联络站和庇护所。斯诺写道:“在这危急关头,国民党由于根本起不到领导、鼓舞的积极作用,因而成了悲观、停滞和镇压的象征,而且在其后生死存亡的年代里,把大批最有才能、最爱国的青年男女驱赶到了中国最后的希望——红旗之下。”
情定上海
年8月,美国“林肯总统”号客轮轻快地驶入黄浦江,甲板上有21个年轻的美国人急切地向前探着身子,欲一睹向往已久的上海外滩码头的风采。在这些人中间,只有两位青年女子,其中一个是23岁的海伦(HelenFoster)。
对于怀揣作家梦的海伦来说,著名记者斯诺是她崇拜的偶像。故而,海伦刚到上海的第一天就和斯诺见面了。两人初次见面的地方是在上海外滩的“沙利文”店,这家店是上海唯一出售冰激凌的地方。
与其他急乎乎的美国单身男子不同,斯诺谈吐自然亲切,举止文雅,这一点打动了海伦的芳心。之后,沙利文成为两人经常约会的地方,在这里他们见到了宋庆龄,成为了朋友。沙利文是上海美国侨民寄托乡愁的地方,当你品尝着那冰甜的冰激凌味道时,美丽的乡愁就在心中融化了。
年9月21日,海伦25岁生日那天,斯诺开始了正式的求婚行动。谈到婚事,海伦提议等她来年的生日时再算命决定吧。斯诺等不及了,他拉起海伦的手,两人乘车去了静安寺。庙门口有一个老和尚,满脸皱纹,还有一个长着毛的痣。斯诺提议请老和尚算命。老和尚匆忙拿起竹筒,请他们抽签。随行的司机用洋泾浜英语翻译说:“两人命理很合,老好,有福气,应该立即结婚”。其实,司机早已被斯诺给买通了,他说的话哪里是老和尚的话呢,都是斯诺事先编好的台词。斯诺说:“天意,现在你不能再拒绝了吧”。一旁的司机也咧开大嘴,会意地笑了起来。就这样,海伦被斯诺征服了。
在上海,有两位中国人赢得了斯诺的终生尊敬——宋庆龄和鲁迅
年9月,纽约《先驱论坛报》请斯诺撰写宋庆龄传略,为此他提请拜访宋庆龄。宋庆龄答应安排“在静安寺路上的一家巧克力商店”与斯诺第一次会面,并与他共进午餐。斯诺回忆:“我们进了午餐后,继续留下喝茶。到了吃晚餐的时候,我就认为已开始对她有所了解了。几天以后,我第一次到她在法租界的住所拜访她。”斯诺在回忆这次难忘的会见时写道:“宋庆龄的教育,消除了我的一些无知,通过她我体验到了中国的美好思想和感情。”“宋庆龄帮助我认识了国民党的情况,认识了孙中山的为人及其未竟之志。”他还说:“及时地认识了宋庆龄,使我能够领悟到:中国人民能够彻底变革他们自己的国家,并且能够迅速地提高他们的国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年,日本在上海燃起“一·二八”侵略战火。当时,宋庆龄正紧张投入支援军民英勇抗击日本入侵上海的活动中。另外,她与鲁迅等发起组织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开展援救受国民党迫害的中外进步人员的斗争,而这两方面的斗争,也是斯诺白癜风互助论坛白癜风用什么中药治疗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