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做好受援学校的教育帮扶工作,开展两校教育教学交流,促进受援学校在教师专业发展、课程建设、德育教育、课堂教学等方面再提高,10月29日下班后,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八位教师在高鸿主任的带领下来到河北省易县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送教交流。
10月30日上午,八位教师怀揣着激动的心情,带着精心准备的课程踏入教室。
宋路遥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为一年级上册第九课《我的手》。教学过程中以巧妙的图画故事导入,将手影游戏活动引入课堂,通过学习手形联想方法,增加学生体验实践,来启发学生构思,激发创意联想。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热情高涨,纷纷走上讲台,呈现出的作品也充满创意。
袁元老师本次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英语阅读课,创设情境,阅读文段,提取信息,完成书写,拓展丰富,尝试制作,课堂整体气氛活跃,教学设计环环相扣,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们纷纷积极参与,老师的热情与亲和力也让学生融入到了有趣的课堂当中,十分精彩。
王晓老师执教的是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麻雀》一课,王老师立足单元整体教学,凸显习作单元特色,在教学中重视习作方法的渗透,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来展现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并迁移学法,尝试运用,牵连单元学习内容,有讲有练,一课一得。
康路老师执教的“有趣的算式”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的教学内容,利用计算器来探索某些算式中所蕴涵的规律(如奇妙的宝塔、神奇的9等)。学生通过观察计算结果,发现有趣的规律,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教学时康老师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互动问答等方式,比较算式及其结果的特点,从中发现一些数学规律,感受到数学的奇妙。
程一星老师的授课内容为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大洲和大洋》。本课的课程结构采用总-分-总的形式,从基本概念的探究入手,通过阅读地图及实景图明确海路的分布特点,并明确陆地中大陆、岛屿、半岛及群岛的概念,接着采用自主探究的方式,学生分别探究大洲和大洋的分布位置及分界线。其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在空白地图上拼接大洲大洋的分布情况,通过实际探索了解大洲的大小、轮廓及分布特征。最后总结海陆分布的特点,并从保护人类生活环境的角度出发,落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期许。
禚俊南老师执教的《再塑生命的人》是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禚老师首先用一个互动小游戏导入教学,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海伦凯勒所处的无声无光世界,从而更能体会其遭遇的困境,感叹于她与莎莉文老师创造的奇迹。其次,禚老师立足单元教学目标,设计了围绕“再塑”展开的主线问题,引导孩子通过默读、小组探究的方式完成阅读任务。最后禚老师落实学校2/3+1/3教育教学理念,为学生们拓展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选段,帮助学生更加深刻领悟海伦凯勒对莎莉文老师的敬爱与感激之情。
梁亚楠老师所教授的内容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Unit4阅读课。课文内容为Talentshows的特点和人们的观点。课堂以选秀节目的视频为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和已有知识;文本分析以思维导图为依托,培养学生思维逻辑性和归纳总结能力;最后以“越努力越幸运”的标语作为价值观的引导。
马敏敏老师教学的课题是八年级生物《社会行为》的内容,本节课以疫情中人类的社会行为导入动物的社会行为,再从动物的社会行为对人类的启发落地,前后呼应,对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有了更好的启发。
10月30日下午,八位老师分别在小学和初中两个会场与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们进行沟通交流。在老师们进行说课后,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们也畅所欲言,八位老师扎实的基本功、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活动、探究性学习的设计理念、德育教育的引导等方面都得到了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师生的认可和赞扬。同时,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老师们也提出了自己在日常教学中的困惑,如名著阅读的处理、如何检测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英语阅读课及美术课的设计等,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老师们也将自己的经验和思考倾囊相授。
10月31日,为了更好地进行校际交流,将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学校的教育教学亮点分享给对口学校,高鸿主任,康路老师和禚俊南老师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经验分享。
康路老师交流的主题是《基于现实需求,合理整合资源,培养学科素养——小学数学课程整合初探》。其中,康老师在“整合学科内的资源,满足现实学习需求”中重点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教学为例,讲述了自己从多个版本教材入手进行学科内课程整合的实施过程,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禚俊南老师交流的主题是《整本书阅读课程整合之跨界阅读》。禚老师重点以《鲁滨逊漂流记》整本书的阅读为例,介绍了与美术学科整合开展的跨界阅读学习活动。交流中,可以看到教师向多个维度伸出触角,每个触角都抵达文学经典的不同侧面,各个侧面形成合力,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给老师们很多启发。
高鸿主任以《德育课程构建》为主题,向全体教师介绍了我校德育开展情况。她谈到学校以脊梁课程一体化课题为抓手,从学科内的整合,学科间的整合课内外的整合等方面探索养成教育的方法与策略,并结合学校衔接性课程、小课程、主题性课程、实践课程的设置意图及开展情况。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教育课程成为学生思想引导、行为训练的主渠道,让学校德育课程真正着眼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培育,让德育课程真正成为影响学生成人成才的关键课程。
易县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的马校长再次表达了对于本次送教交流活动的感谢,并呼吁老师们能够加强学习和研究,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越干越好。
最后,高鸿主任代表学校将优质课程的光盘、《我是阅读者》校本教材以及《课程革命:有效突破平庸课堂36策》送给易县易州九年一贯制学校,并表达了希望今后能够继续加强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愿望。
—END—
撰稿人:梁亚楠
图片整理:禚俊南
审阅人:高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