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灯盏是爷爷奶奶辈的用的油灯么?
什么?是一种吃的!?
对呀对呀
你还记得么......
时间都去哪儿了姚贝娜-时间都去哪儿了
窄窄的小巷口,一辆老旧的手推车。
大妈坐在后面拿着把麦草扇,
跟隔壁馄饨摊大叔说上一段乡里八卦。
小摊上摆满了各种小吃。
臭豆腐涂点甜面酱,一串完全满足不了;
喜蛋从一开始的不敢尝试到之后的根本停不下来;
茶叶蛋只喜欢吃白,不喜欢吃蛋黄,
总是偷偷的把蛋黄给阿黄吃;
豆腐干带着汤汁吃上两块,下午的小点心就解决啦~
当然,
最难忘的是那个丑萌丑萌的油灯盏了。
在铁质的平地圆勺里放一层调制好的面糊糊,
再铺上藕丝萝卜丝,
然后再放上一层面糊糊。
放油锅里,
不一会儿就变得金黄金黄~
外焦内嫩,酥软的表皮咬开,
藕与萝卜的清香在嘴里散开,
让人置身于夏夜荷塘清风吹过,
远方田地里蟋蟀不听欢唱……
准备好馅料▲▲▲
放上一层面糊糊▲▲▲
放好藕和萝卜丝馅▲▲▲
用面糊糊再盖上一层▲▲▲
放油锅里炸一下▲▲▲
金黄的油灯盏就成型啦▲▲▲
油灯盏的来历已经无从知晓
有个说法还是比较有趣的:相传以前在诸暨有个进京赶考的孝子,家中老母双眼已经看不清东西了,知道自己母亲喜欢吃藕和萝卜,就跟着媳妇连夜想做点东西孝敬她。
苦思冥想下,看到一边点着的油灯,就按着这样的形状做出了油灯盏,寓意着黑夜里的光亮,也期望母亲的眼睛能快点好起来,重见光明。
还有一个说法是跟王冕有关:王冕幼时常去庙里借着长明灯熬夜苦读,有一回饥饿难挡。
迷迷糊糊中,有个老僧给他吃油灯形状的物件,外酥内嫩,还有藕香,待到清醒时,只见一旁的油灯闪亮,腹中也没饥饿的感觉。
回家后借着依稀记忆,琢磨出了油灯盏给了母亲食用,希望母亲能得佛祖保佑,无病无灾。
记得很小的时候,外婆家里还有这种油灯,一个黑老铁的小油灯盏,扁圆的,盛着菜油,边上放着一撮灯芯草。
有时候外婆为了做针线,加上一根灯芯草,点火,燃出个红头黄底的小火豆。
悠悠的光亮恍惚地亮着,在堂屋里把外婆的影子放大,印在墙上。这时候会把手放在油灯旁,做出各种小动物的形状,小狗最简单,兔子却怎么也学不会......
油灯盏的名字就是因为酷似这种油灯而来吧~
不管它的来历如何,作为咱们诸暨的特色小吃,肯定是咱们前辈的智慧结晶~
现在很多人已经把它忘却,毕竟随着饮食文化的普及和交流,川菜麻辣,粤菜鲜美,鲁菜咸鲜,舌尖的刺激已经应接不暇,再没有多余的时间去体验一番曾经的味道。
小E寻找了一下还卖这种小吃的地方,大多都是老式的小摊,趁着他们还没被这现代化的泱泱大流淘汰,再去寻访一番记忆中的味道吧~
草塔三鲜馆边上小摊老火车站海伦堡门口夜宵摊草塔老街百年馄饨对面小摊诸暨吃货帮
诸暨E网旗下美食自媒体
诸暨5万+吃货粉丝首选
合作投稿: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