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按]:从年李叔同携妻奉母由天津首次踏上十里洋场之上海滩,到年弘一大师从青岛湛山寺回厦门途经上海,最后一次在沪上作数日停留,前后历经了整整40个春秋。在沪期间,李叔同或租居,或寄居,或携妻儿母亲举家而居,或与日籍娇妻别院静居,或专注学业事业另室以居,居处不定,屡有迁徙。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无论是林子青先生的《弘一大师年谱》,还是李叔同友生同好的回忆史料,对于李叔同在上海的居处大都以卜邻里和城南草堂两处为主,其他住处鲜有言及。即便是卜邻里和城南草堂两处居所,因时间久远,今人所知者亦往往是仅闻其名而不知其所处,若问其详,大都不甚了知。
百年来时过境迁,岁月更迭,昔人已去,斯楼安在?李叔同沪上旧居现况如何?或存?或废?各处寓所原址尚存否?或实?或讹?今人无有考证。为使来者对李叔同在沪期间的生活脉络有更清晰的了解,笔者自年起着手李叔同沪上旧居之课题调研,启动相关考证。查阅了清末民初与李叔同沪上居址相关的种种史料和档案,进行搜集、挖掘和研究,并对李叔同沪上各住所旧居遗址进行实地调查走访,发现并整理出李叔同在沪期间曾经居住和生活过的八处居址,并逐一梳理,还原真相,记录历史,告白今人。
李叔同沪上居址行迹考(连载9)平湖李叔同纪念馆王维军
九、海伦路
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定慧寺出家为僧。那么,自年至年初的太安里二十号之后,李叔同与日籍夫人在沪上是否还有其他居所呢?
“那时候法师仍住在海伦路,这个地方我去过好几次”——李叔同在浙一师的学生李鸿梁如是说。
(一)李鸿梁回忆
1.《我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
关于李叔同在海伦路的家,信息来源于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教时的学生李鸿梁的回忆。年8月,李鸿梁为纪念他的老师李叔同离世20周年,撰写了《我的老师弘一法师李叔同》一文。文章分《潇洒豪放的佳公子》、《严肃的名教师》、《绘画、书法和音乐》、《从尝试断食到披剃为僧》、《三次绍兴之行》、《犹有黄花晚节香》、《先生为什么出家》等七章全面回顾介绍了老师的一生。
文中写到年李鸿梁去上海看望断食后的老师时,其中有一段文字描述了李叔同当时在上海的寓所:
“后来我到上海去看他,那时法师仍住在海伦路,这个地方我去过好几次,是一上一下的房子,除靠壁的书架以外,还有一架可以旋转的方形两层书架,摆在进门的右角,上面有一个圆盆,里面栽着松竹梅三友,半盆泥土低陷下去处铺上了些细粒的白沙,法师说,这是代替水的”。
李鸿梁在文中记述曾数次去海伦路李叔同的家看望老师,作为事件的亲历者,其信息的可靠性,按理说应该毋庸置疑。这也是现有资料中仅有的关于李叔同海伦路寓所的文字信息。
2.李鸿梁其人
李鸿梁(~),字孝友,别号老鸿,绍兴人。年鲁迅任职于绍兴府中学堂教务长时,李鸿梁就读于该校,是鲁迅的学生,曾在早期革命文学团体“越社”创办的由鲁迅任总编辑的《越铎日报》上发表漫画,抨击时弊。后来,鲁迅于年在北京创刊《莽原》时,李鸿梁又曾创作漫画寄奉,北京的鲁迅纪念馆至今还收藏着当年李鸿梁寄给鲁迅的两幅漫画和一封信。
李鸿梁
李叔同为《越铎日报》设计的广告
3.鸿梁很像我
年秋,李鸿梁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师从李叔同,与吴梦非、刘质平、丰子恺、黄寄慈等同为李叔同先生高足。其绘画天赋表现尤为突出,深得李叔同的赞赏。李叔同曾对他的浙一师同事好友、书法老师堵申甫说“鸿梁很像我”。无论先前之在俗,还是后来的在僧,师生俩彼此过从甚密,相交不浅。
李鸿梁在文章中这样回忆他们师生间深厚的友谊:“法师差不多每星期六必去上海一趟,星期日下午回来,从来不请假。法师爱吃糖果和水果,每次从上海来,一定带点来。他也常常写条子来叫我去吃的”。
4.代师授课
年,李鸿梁毕业的那一年夏天,李叔同携日籍夫人回日本省亲。那时的李叔同除在浙一师任教外,还应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江谦之请,兼着南高师的音乐美术教职,故教务甚忙,日本省亲回来后更是诸事累积。如他在旧历九月初三日给好友叶为铭的信中所言“昨到杭,俗事冗忙,不复走谒为怅”,于是便请刚毕业不久的李鸿梁去南京高等师范学
校代课:
”他与日本籍师母的爱情也很好,在我们毕业的那年先生还伴同她回娘家去洗温泉浴……他是九月间回国的,回国前打了个电报叫我到南京高等师范(即东南大学前身),去代法师的课。因为我那时对于教学毫无经验,年龄又这样轻,骤然去教同等程度的学校,心里颇有点忐忑不定。但是见到法师,他马上拿出本学期的教学进度给我看,并且告诉我那边学校里的一切情形。同时交给我一串钥匙,还关照我,卧室与教员休息室很远,每天早晨必须把自己的表与钟楼的大钟对准,号声有时候听不清楚。如有事外出,叫车子回校时,一定要和车夫说清楚拉到教员房,否则头门离教员房是很远的。每逢吃饭时,要记住,每人两双筷子,两只调羹,如觉不便,可以关照厨房,把饭单独开到自己房间里来的。”可以看出,李叔同事无巨细,一一关照,对弟子提携爱护有加。
李叔同任教时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
李鸿梁画作
5.字画相赠
李叔同还曾将自己早年在日本留学时创作的第一张油画作品也赠送给了李鸿梁。那是一个星期天的晚上,李叔同在浙一师校舍里整理日籍夫人刚从上海装箱运来的书画,请李鸿梁一起来帮忙整理:
“他就领我到隔壁一间他平时写字的房间里,指着一只已经打开的木箱说:‘这是从上海新运来的,你给我整理一下’并且关照我有几张画要检出来的。我见里面都是去了木框的一卷一卷的油画,都是法师自己的作品,在这些画中间,发现多张是同一模特儿的。——后来据夏丏尊先生说,这就是日籍的师母。这批画后来等法师将要出家时,都赠送给北京国立美术学校了。我得了一张十五号的画,画的是以大海为背景的一个扶杖老人,意态有点像米勒的‘晚祷’,不过色彩比较淡静,调子也比较柔和,这是法师在日本东京美术学校里的第一张油画习作。这张画,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其他书画文物,全数被绍兴城区三十五号主任汉奸胡耀枢抢去了。最使我痛心的,是法师历年来写给我的二三十封信札、七八十条佛号,以及对联条幅等墨宝。后来有人在汉奸胡耀枢家看到过曾经法师和马一浮先生题跋的敦煌唐人写经,被小孩撕毁在地上任人践踏,其他可知!”
李鸿梁毕业时,李叔同还给他写过一封信,教导一向生性戆直、锋芒毕露的李鸿梁处世要圆通,要与世相融,并应着他的性格写了一副对联“拔剑砍地,投石冲天”和一条写着“豪放”两个大字的横幅,并题上小字七绝一首,送给他留念。
6.函告断食
年年末,李叔同决意悄然去虎跑寺断食,此事就连他的好友至交夏丏尊也未被告知,但李叔同却把断食的想法告诉了他的学生李鸿梁:
“年我结婚的时候,法师送了我四件衣料。这一年的夏季,我接到法师的信,告诉我他将去虎跑实行断食的事,说他很想一试,但苦无机会,想不到竟会实行起来了。后来大约过了二十多天,法师来信了,赶快拆开,里面还附有他断食后的半身像片,两手捧着经本,展开在胸前,他本来面容清癯,现在更其瘦削了。信中叙述断食的经过:第一周是半断食,就是渐减食量;第二周是全断食,只饮泉水;第三周一反第一周的顺序而行之,结果良好。还说到陪他去的工友闻玉,在他断食期间,常常唱些曲子,因此颇不寂寞云”。
李叔同断食后留影
7.登门访师
在接到李叔同断食后寄来的信不久,李鸿梁回忆曾去上海海伦路住所看望他的老师,老师还请他去饭店用了一次餐:
“我到上海去看他,那时法师仍住在海伦路,这个地方我去过好几次……法师邀我同到外面去吃饭,走到一家菜馆,他叫了好多菜,我就问‘还有哪几位客?’他说‘就是我们两个,并没有别人客人。’我说‘要不了这许多菜。’他说‘你能喝酒的,我虽然不能喝,可是我懂得喝酒的趣味’”。
可见李叔同断食后的这段时间是住在海伦路的。
8.快阁留影
而李叔同出家成为弘一法师后,还曾于年、年和年先后三次行脚绍兴,而此时,李鸿梁恰在故乡绍兴的省立五中(今绍兴中学)、省立第五师范、绍兴女子师范等校任职美术、音乐教师,故与李鸿梁有过更多的际会因缘。
年秋天的那次,弘一大师与李鸿梁、蔡冠洛在绍兴戒珠寺合影留念,李鸿梁还陪同大师一起游陆放翁读书处,并在快阁上为大师拍摄半身侧影一页,此照片后来一直伴随李鸿梁挂在他的居室里。
9.宣扬师迹
年,刘质平、李鸿梁先后至省立温州师范学校任教,其时,因日军侵略,为避战乱,学校刚从平阳郑楼迁至泰顺莒江不过一年。当时校本部和图书室、理化教室设在夏氏大宗祠内的莒江中心小学,普师部6个班级设在村东的东西扇宗祠,简师部8个班级设在五显殿和庄济王庙内;手工劳作和图画教室安排在灵芝寺内。刘质平出任温师的音乐教师,李鸿梁则任学校的民教馆主任,充全校书画教席一职并兼授学生治印。
迁至泰顺莒江夏氏宗祠内的温师校本部
年,刘质平为纪念恩师李叔同,将自己所藏之先师遗墨三百余件在莒江的温州师范举办“弘一法师书法展览会”。三进的夏氏大宗祠板壁上挂满了弘一大师的字幅,英士大学、北洋工学院及温州中学的师生闻讯分别从司前、百丈口、江口赶来参观,盛况空前。展览会上,刘质平向师生们介绍了保护大师遗墨的经过。为了让大家加深对弘一大师的了解和印象,展览会结束后,李鸿梁又在学校举办的报告会上作了一场关于弘一法师的专题讲座,宣扬弘一大师的伟大人格和艺术成就。李鸿梁还将自己的书斋取名为“慈晖草堂”,并自刻斋印闲章,以寄托他对恩师李叔同的思念之情。
20世纪60年代,当得知泉州开元寺要成立弘一大师纪念馆,李鸿梁又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弘一大师遗物全数捐赠。而李叔同出家后最喜欢用的那两方佛像印亦是李鸿梁为大师所敬刻的。类此种种事迹,足见师生间彼此关系甚密,感情笃深,故李鸿梁亲身经历之回忆具有很高的史证价值,其所述李叔同沪上海伦路之寓所当实不虚。
年秋,李鸿梁刻佛像印赠弘一大师
10.回忆误差之更正说明
李鸿梁在回忆李叔同断食前后与他的信函往来时,在断食的时间节点这一细节上有所偏差。因为李叔同是在年夏天看了夏丏尊介绍给他的一本日本杂志上关于断食的文章后,一直到该年的岁末冬日才去杭州的虎跑寺断食,而非李鸿梁所说的接到李叔同夏天来信后的不久就去断食的。
(1)弘一法师自述这在夏丏尊和李叔同各自的叙述中都有明确记录。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中写道:“到了民国五年的夏天,我因为看到日本杂志中有说及关于断食方法的,谓断食可以治疗各种疾病。当时我就起了一种好奇心,想来断食一下”。
(2)夏丏尊如是说
夏丏尊在《弘一法师之出家》中也有叙述:
“有一次,我从一本日本的杂志上见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如耶稣,都曾断过食。断食能使人除旧换新,改去恶德,生出伟大的精神力量。并且还列举实行的方法及应注意的事项,又介绍了一本专讲断食的参考书。我对于这篇文章很有兴味,便和他谈及,他就好奇地向我要了杂志去看。以后我们也常谈到这事,彼此都有‘有机会最好断食来试试’的话……这是他出家前一年阳历年假的事。他有家眷在上海,平日每月回上海二次,年假暑假当然都回上海的。阳历年假只十天,放假以后我也就回家去了,总以为他仍照例回到上海了的。假满返校,不见到他,过了两个星期他才回来。据说假期中没有回上海,在虎跑寺断食”。
李叔同(右)与夏丏尊在杭州祭孔合影
年九月李叔同介绍夏丏尊加入南社
(3)休业规程
我们知道民国初时之学界,教制以每学年分三个学期计。年9月13日,民国教育部曾颁布《学校学年学期及休业日期规程令》规定:“各学校以八月一日为学年之始,以翌年七月三十一日为学年之终。一学年分为三个学期。元月一日起至三月三十一日为一学期;四月一日起至七月三十一日为一学期。八月一日起至十二月三十一日为一学期。”关于寒暑假的时间,规定暑假休业日定为30日以上,50日以下,起止时间由各校根据地方气候自定。年假休业定为7日以上,14日以下。
经亨颐主持浙一师时,虽然经校长是力主取消寒、暑假和年假,主张通过减少老师每天的授课量、增加学生每天的课外活动和自修时间,将定期的放假休息改为平均的经常休息,但这仅是经亨颐的主张而已,尚未落实实施。故学校依旧实行着旧历春节期间的寒假、45天的暑假以及10天的阳历元旦年假。而李叔同就是利用阳历元旦浙一师的10天年假去实践了他的断食。
(4)断食时间
断食期间,李叔同将自己的断食经过,起居衣食,身心体验和种种感悟,事无巨细每天一一记下,录成《断食日志》一册。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李叔同决定践行断食,十一月三十日晨,托校工闻玉侍者,携蚊帐、米、纸、糊、用具到虎跑安排和打扫断食之处,下午4时半李叔同离开学校入大慈山定慧寺。断食之处选在寺内客堂楼下一间面南朝阳的屋子,床榻设在房间的西隅。十二月初一,李叔同7点半起床,开始了他的断食体验。整个断食分:断食前期5天,食渐减;断食正期7天,断食,饮汁水等维继;断食后期5天,食渐增。十二月十九日下午1时,出山归校,共断食17天。
更多信息,在其《断食日志》中都有详细记录:“卅日晨命闻玉携蚊帐、米、纸糊用具到虎跑……午后四时半,入山晚餐素菜大簋,极鲜美”“十二月一日,晴,微风,五十度。断食前期第一日”“十九,阴,微雨,午后一时出山归校”。
可见,李叔同断食之缘起是听了夏丏尊的介绍,生断食之念是在年夏,决定断食在日12月16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二日),入山虎跑是年12月24日(农历十一月三十),断食之始系年12月25日(腊月初一),断食之终是年1月10日(农历腊月十七日),出山归校是年1月12日(腊月十九日),这些在李叔同的日志中均有迹可寻。断食后,李叔同自感脱胎换骨,为示新生之意,便依老子“能婴儿乎”之意,添名李婴。
年腊月,断食后的李叔同以新更之名——李婴给旧友杨白民的一函中曾言及断食之事:“日前出山,曾复一函,计达览否?顷又奉到十六号寄来之手书,屡承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