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经济赋魂,经济为文化赋能;我让你飞得更高,你让我行得更远——这是年的中国文化发展逻辑。一年间,文化与经济的双重变奏,演出了一场多声部复调的交响融合:经济阵列中,有旅游、金融、创意、科技、产业化的多声器乐;文化麾帜下,则是历史、民族、传统、遗产的丝竹弓弦,两相对拨,珠鸣玉响,快板与慢板,协奏与回旋……在年的中国文化版图上,我们便看到这样的情景:经济以史无前例的规模和力度介入文化再生产,文化在巨大的刺激与促动下开始一场空前规模的产出,呈现出一场前所未有的文化再生产的宏大景观。
年,中国人创造新文化的步伐再度加快。不过,新文化创生的动力并非主要来自文化内部的古老演化逻辑,而是源于文化外部的政治经济的触发促动——新的文化并非在单一文化内部生长,而是在不同因素之间激荡再生,这些因素涉及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通,涉及传统与现代的嫁接与新生,涉及地方性与全球性的交互与重构……文化改变了传统的演变方式,创造出新的生长逻辑,这使得年中国新文化的生产能力显得无与伦比的巨大。
在新文化的快速生长中,少数民族文化扮演着至关重要的结构性资源要素角色,成为交响合唱中辨识度颇高的一根琴弦。与此同时,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政治纲领引领下,少数民族文化也成为整合与构建新的共同体文化的最重要的有机成分。
01
文旅融合:流动性社会与文化重塑
年,中国文化高铁启动和运行的重要牵引力之一是文旅融合。机构整合后的国家文化与旅游部门致力于实现“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一年间催动文旅融合的方针政策接连出台,形成步步紧逼之势。民族地区作为最重要的旅游产业拉动板块,显然是文旅融合政策最重要的指向地与落脚地。一年间,民族地区一路快跑,紧跟文旅融合的国家步伐。年的广西,文化旅游总消费已逼近万亿元大关,自治区政府在11月举办的“首届广西旅游文化发展大会”似乎是一场兵临城下的誓师之举,自治区区委书记鹿心社提出要推动广西旅游从单一的“山水之乐”向“山水与文化交融之乐”升级。云南同样在年来到年度旅游收入突破万亿元的关口,虽然民族文化在赋能云南旅游业方面早已发力,但云南仍在年年初宣布了进一步以文化提升旅游内涵的举措。
年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国内文化消费能力指数也随之下降,而民族地区旅游业却未受影响,显示出持续爆发式增长的势头。年度云南全省旅游人次有望突破8亿,而广西的目标则是突破10亿!这些让人瞠目的数字,似乎显现出民族地区历史上一个以人群流动性为特征的社会正在不可遏制地到来的场景。在汹涌起伏的旅游大潮中,民族地区整体上成为“被观看”“被凝视”的远方,被不可阻挡的人流史无前例地搅动,并不可避免地按照旅游需求进行文化结构的重组。所以,文旅融合同时讲述的是一个关于流动性社会对于本土文化如何重塑的故事。
资源价值的凸显与再发现
年,新一轮的旅游资源普查值得青少年白癜风的症状哪家白癜风能彻底治愈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