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起,气温从35度左右骤降到20度以下。冷空气来得突然,让人猝不及防。仗着自己“年轻抗冻”,坚持穿了几天短袖,结果一不小心着凉了。一连三个星期都是阴雨绵绵,昏暗阴冷,周末只能窝在家里读读书,睡睡觉,看看电影。买了几斤牛肉,用国内带来的卤料,加点酱油,开着小火炖上一锅。窗外树枝在瑟瑟秋风里飘摇,屋内炉子上咕嘟咕嘟冒着腾腾热气,满室飘香。
好不容易等到天气好转,迫不及待要出去透透气。选中了基姆湖Chiemsee。
基姆湖位于巴伐利亚州的东南角,介于罗森海姆Rosenheim和奥地利的萨尔茨堡Salzburg之间,据估计已经有到年的历史;总面积80平方公里,是巴伐利亚州最大的湖泊,有“巴伐利亚海”之称;周长约64公里,最大深度为73.4米。据说,原本最深处有米,只因流入该湖的TirolerAchen河在千百年来不停地把山上的沙石冲积到湖里,每年注入的量如果用来铺满整个足球场的话,大约能堆积42米高。基姆湖分为东北部的较大的远湖(Weitsee),和西南部的岛湖(Inselsee);有三个主要岛屿,较大的名为绅士岛(Herreninsel),另一个称为女士岛(Fraueninsel),第三座较小,称为香草岛(Krautinsel)。
买一张拜仁州票(团体最多5个人,49欧元),从慕尼黑中央火车站出发,每隔一小时就有一班Meridian火车,直达PrienaChiemsee车站,全程共大约55分钟。虽然离慕尼黑啤酒节开幕还有几个星期,商店仍然早早地把巴伐利亚州的传统服饰挂出来出售。
下车后穿过地下通道,到对面去乘坐通往湖边的绿皮小火车。这辆原始的蒸汽火车从年就开始运行,行驶全程共1.8公里。车开得很慢,大概20分钟之后到达了湖边。
几艘船停靠在长长的码头上,我们上了船,开往绅士岛。湖面很大,视野非常广阔,只远远看到郁郁葱葱的小岛和渐行渐远的湖岸。开到湖心,螺旋桨激起层层波浪,湖面就像随风飘荡起伏的青纱一样,轻柔光滑。远处湖面上有一些扬着白帆的小船,星星点点,在蓝天的映衬下格外显眼。
登上绅士岛走几步就到了售票处,可以买票参观岛上的皇宫、博物馆。山坡脚下停着一辆马车,等着载满游客就可以出发。我们沿着小路往前走,头上是湛蓝的天空,脚下是青葱的草地,全都沐浴在灿烂的阳光里。空气清新而凉爽,四周静悄悄的,只有路过的游人偶尔的低语声和脚步声。
岛上最著名的景点是海伦基姆湖宫(SchlossHerrenchiemsee),又名绅士岛宫,建于年,原本国王路德维希二世LudwigII打算仿建一座属于巴伐利亚州的凡尔赛宫,可惜最终并未完成。皇宫正前方有一片很大的花园,种了许多红色的小花和紫色薰衣草。花园里有很多喷泉,最引人注目的是台阶下的一座大圆形水池喷泉,一共有好几层,从顶到底布满了各式各样的人物、动物和怪物的雕像,嘴里向四面八方喷着细细的水柱,场面十分壮观。
殿前殿后都有很大的草坪,一直通往远处的湖边。沿着小路,穿过一片树林,渐渐能看到一些低低矮矮的农舍和马厩,草地上种了很多苹果树,每一棵都硕果累累,枝条都快要被压弯了。很难想象有人会居住在这座小岛上。这该是一种什么样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呢?
岛上还有一座古老的圣玛丽亚教堂,建于年,于-年进行翻修。如今也有五六百年了。
离开绅士岛,坐船前往女士岛。女士岛相对显得很小,面积只有绅士岛的几分之一。岛畔的湖水都是浅浅的,湖底的一粒粒石子清晰可见。有一些小孩在水里嬉戏,稍远处很多人驾着小艇在湖上漂泊。岛上有一座小村庄,真真正正地住着一些当地的居民。一上岸就能看到酒馆、商铺和旅店,附近有一处长了特别茂盛的野草野花,用粗木围栏圈起来,吸引了很多游客的目光。旁边的大树下摆着很多手绘的画作和自制的饰物,价格也都不贵。最著名的是一座建于年的本笃会修女院。听说有些修女一辈子都生活在岛上,从来没有离开过。
围着岛绕了一圈。路过一家旅馆的时候,发现院子里歪歪地长着一棵树,枝上挂着青色的果子。奇怪的是同一棵树上能长出不同颜色的叶子,由绿到黄,再到红,仿佛同时展示了它生命的全过程。感觉它本身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一本生命回忆录。
坐船离岛回到岸上。去附近的纪念品点逛了逛,发现了一种在《加勒比海盗》里出现过的装在玻璃瓶里的小船模型,很是喜欢。另外还有很多以基姆湖和海伦基姆湖宫为主题的杯子、T恤衫、帽子等等。店外不远处树立着一尊路德维希二世的镂空金属相,以蓝天为背景,显得栩栩如生。这个创意真不错!
晚上回到慕尼黑,去火车站附近的中餐馆美美地吃了一顿,圆满地结束这一天。有时候觉得慕尼黑的生活远不如国内三四线小城市的生活丰富热闹,也会经常想念国内各种各样的美食。不过生活总是有得必有失,有失必有得的。更何况,好的东西,若是唾手可得,也许会并不懂得珍惜;反而是这样隔了许久方能品味一番,才会给人带来更大更多的满足感吧。
双面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