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reeDaysToSee》byHelenKeller
中文翻译:《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个人觉得,看这本书应该听这首歌:
而我也戏谑地说,如果上帝是个歌手,那么这首歌应该是帝哥给海伦唱的,如此轰轰烈烈。
Iwillbetheonetocatchyouwhenyouarefallingfromthesky
当你从天空坠落的时候,我会紧紧抱住你
Comlicatedfromthestartsoweaimingforthestars
开始有多难,我们仰望星空就有多灿烂
Holdon,Wecanmakeitintime
坚持下去,交给时间我们可以做到
纵观海伦·凯勒的一生:
是一个魔鬼与上帝在她身上激烈交锋的一生。
心有花木,向阳而生;
肩挑日月,无所不能。
海伦出生于年6月27日。
一岁零七个月因为急性脑炎引发失明+失聪+表象失语。也就是看不见,听不见外加不会说。
年7岁的时候家里终于找了她的命运之师:约翰娜·苏丽雯(JohannaSullivanMacy)。一位极其富有耐心,极其富有爱心以及聪慧的老师。在她的帮助下,一起和语言专家找到方法,最终帮助海伦学会发音,让她学会尽量流畅的表达。才为她开启了沟通以及接受教育之门。海伦一生都在受到她的帮助。
之后海伦进入剑桥女子学校,考入哈佛大学德克里夫学院,并于年毕业,成为其有史以来第一个获得文学学位的盲聋人。
海伦最终成为了作家和教育家,掌握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和希腊语。
她深深理解残障人士的困境,于是终身致力于残疾人的事业。
年加入美国的社会党,支持社会主义思想。
晚年因主张妇女选举权和工人的权益却也居然受到当时的媒体抨击。因为在她的那个年代,妇女只能在家里做家务,怎能有选举权。而工人几乎和奴隶差不多。而她因此两点主张饱受抨击。
看,在如此坚毅的海伦身上,直至她的晚年,魔鬼也要考验她的决心,看看有没有机会在最后的时刻扇上帝一巴掌。
我为什么一直说魔鬼和上帝?
很简单,因为有很多问题我也没有想通,没有想通的问题,就交给宗教。
比如:死亡
一般科学说:一个人脑死亡,就是什么也没有了,就是终点,就是结束。
(在此不要跟我纠字眼,钻牛角尖,我不会理你的)
那么问题来了:
一个人坏事做尽,终点也不过是死亡。
一个人无比良善,终点也不过是死亡。
一个人随性而为,有时做点儿好事,有时做点儿坏事,终点也不过就是死亡。
如果是你,你会选什么?
当然选容易做的事情!
所以:
当然选随性而为!因为这样爽嘛。
反正结果都是死亡,一人一命,各自修行嘛~
而收下一百万当然比出去赚一百万容易,
当然就收下!
反正结果都是死亡,我怕什么呢?
最终,那个从事无比良善的人,如果是个正常人,那么他也会开始想是否对自己不公平,然后接受考验。
这么说,死亡对于那些坏事做尽或者随性而为的人来说是一件无比好的事情。因为似乎不管一个人做什么,如何做,是胖是瘦,是健康还是生病,是兢兢业业还是游手好闲,结果都是两个字:死亡。因为这不就是终点嘛?
没错,科学对于死亡的解释,其实助长了:人性恶的那面。
而这,这是宗教存在的意义。
而这,就是大科学家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在最终投身宗教的原因。
而这些大科学家却被后世的很多科学家惋惜:
为啥不做更多的科学研究呢?浪费时间搞什么信仰?那多么虚无?!
这个时候,有个很好的回答:
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
在我看来,牛顿,爱因斯坦等等大科学家最终投身宗教的原因是什么呢?
是他们发现:如果这样科学的解释死亡,那么人类终究会如我之前所写的那样,完全进入混乱和恶的时代,最终毁灭人类本身。比如现在高悬的核武器就是科学发展的产物,就是毁灭人类本身的利器。
所以,爱因斯坦说:第三次世界大战要使用什么武器我不知道。但第四次世界大战将会用木棍和石头开战。
所以,科学的解释死亡,是有问题的。
死亡就是终点的这种解释,是会引发巨大问题的。
如何改良甚至改变这个局面,让人类整体能生存得更久点?
宗教来了,
宗教告诉你:死亡,不是终点。
三大宗教纷纷在描述:死亡,不是终点。死亡之后,另有去处。
所以,你要想想死后的事情。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扇门。你要想想推开那扇门之后的事情。所以你不能作恶多端,因为那不是终点。
人类面临的问题似乎就是如此:
如果笃信科学任它驰骋,一定会进入混乱之世,最终没什么好下场。(参考看前面爱因斯坦所说)
如果笃信宗教,虽然发展慢,也许还能好点儿,能整体活得更久点儿。(现代人的幸福感可能都不如万年前的原始人)
何况,如果宗教说的,是真的呢?
而这,就是宗教存在的意义。90岁+的杨振宁在中国讲座时被问到宗教是什么的时候,回答也是如此:科学和宗教是两条线,不要妄自揣测宗教,不要妄自说宗教就是错误的。
好吧,扯远了,拉回来。
与段子手不一样,
海伦说的名言,都是发自肺腑的,她说:
“无论处于什么环境,都要不断努力”
“忍耐与毅力,最后必胜”
“信心是命运的主宰”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寂静使人喜爱声音,黑暗使人更加珍惜光明”
“世界上最好和最美的东西是看不到也摸不到的,它们只能被心灵感受到”
“我们分明是不一样的,不是感觉不一样,而是感觉的方法不一样。是为了找到超越感觉的智慧,而付出的想象力以及勇气不一样。”
而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展现的海伦是平凡而又伟大的。
说她平凡,因为在她看不见听不见说不出来的日子里,她依然和普通小女孩一样捉弄自己的朋友,欺负自己的狗狗。就算年6月去参加哈佛的考试,她也是心心念念地觉得:“老师为什么不考我知道的呢”
说她伟大,因为在她的“命运之师”--苏丽雯老师从开始教导“什么是爱”的时候,一切开始转变,光明源于黑暗,继而轰轰烈烈。一个人,真的可以因爱而伟大。而这,完全就无法用科学来解释。
下面是摘抄:
注:因为海伦自小还不见听不见,所以一切对于她来说都是陌生的,不知道的。完全都不知道什么是什么。所以在书中,她会一直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很多很多常人一眼就能看明白的东西。
1.爱,是摸不着的,但是你却能感受到爱所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会觉得快乐,就将丧失一切乐趣。刹那间,我明白了老师话语中蕴含的道理。我感觉到有什么东西将我的心和别人的心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了,那就是“爱”。
2.第一天,我要看看这个世界上的人,他们的善良,敦厚与热情使我的生活充满了意义。首先,我就要凝望我的老师。然后是我的房间和里面的小东西。而在下午,我要去森林里来一次远足。而夜晚,我将久久不能入眠,看着灯光,充满热情地回味白天看到的一切。
3.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看黑夜变为白天的动人奇迹。然后我要去博物馆,看看人类走过的艰难曲折的路,看看历史的兴衰与变迁。之后我要通过艺术来探知人类的灵魂。
4.第三天,迎着初起的朝阳,我要仔细体会下普通人平平淡淡的生活。
5.狗是一种常见的哺乳类动物,有灵性。通常可以从人的手势,语言,表情中了解人的意图。
6.盆景是一种陈设品,盆中栽种小巧的花草,配以小树和假山等等,像真的风景一样。
我不想摘抄太多,此书的伟大,应该自己去感受。
最后:
希望我们的人生都如好酒一般:越陈越香。
但前提是:好。
而在文末,你们不会问我:海伦活了多少岁的。
因为,有些东西,一定会超越生死,忽略时间。
虎夹尾敢赞赏个素数么
赞赏
人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