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
教育这两个字不难理解。教指的是信息转移,而育则是成长过程。所以我们光从文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教育的一部分含义是信息转移的成长过程。
如今我们总说要遵循圣贤的“因材施教”,因此现在到处可见“教育就是把人家想要的东西教给他”之类的话语。是的,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育已经变成了继承先人的智慧。变成了人与人之间思想的传递。可既然是思想的传递,那究竟哪些思想是对的就成为了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
例如影片《海伦·凯勒》中的一个桥段。在一次家庭的聚餐中,父亲和哥哥在一边谈论正事一边享用着丰盛的午餐。而海伦则围绕着餐桌在走动着,一边走一边用手抓一把别人餐盘里的食物塞进自己的嘴里咀嚼。虽然哥哥看见自己的妹妹走过来抓自己餐盘里的食物,但也只好无奈笑笑,然后用自己餐巾擦了擦手。因为他已经习惯了,比起以前妹妹更加无理取闹的时候,现在的她已经是一只安静的小猫了。
突然间,坐在边上的安妮老师打破了这近似宁静的空气。只见她一把抓住海伦的手,阻止她向自己的餐盘里用手抓食物。两人一阵争斗引来了所有人的目光。“安妮老师,海伦已经习惯了从我们的餐盘里挑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希望你不要责怪她的无理。”母亲以为自己的女儿冒犯了他人,正在以一个非常娴熟的态度向外人表示歉意。眼看着安妮老师并没有吃着一套,作为一家之主的父亲也向安妮求情,“她能这样安心地陪着我们吃饭已经很好了,难道你要破坏我们一家人的愉快时光吗奥沙利文小姐?”“希望你能带着一点同情心看待她,安妮老师。”眼看着父亲也没有能阻止安妮,母亲开始有点焦急地对她说。“同情?你让我对这个暴君同情吗?你看看这间屋子里还有什么东西是她想要却得不到的?是的,正是因为你们的同情。可是太阳和月亮不会同情她,不会因为她明天就不会升起和降落了。今天你们可以同情她,以后呢?我们每一个人都会同情她吗?”安妮老师的出言不逊不仅震慑到了母亲,同时也惹怒了父亲。“好啊,你说的对。那我们能怎么办?你又能做什么?你教会她什么了?什么也没有。”“我需要跟她单独相处在一个房间,请你们都出去。”面对安妮老师的要求,父亲火冒三丈,一气之下让家人全部离开餐厅。就留下安妮和海伦。心想着看你有什么能耐。
看到这里,大部分的人会分成两派。一半人会站在安妮老师这边,这孩子现在的情形看起来明显是个无法无天的富二代。如果再不好好教育她,恐怕以后会酿成大祸。毕竟她的父母家人太溺爱她了。而另一半的人则会感同身受地考虑到母亲的想法。和那么多年养育海伦的经过比起来,这点小打小闹算什么呢?毕竟她有残缺,她如此可怜的身世经历难道也弥补不了这点吗?我不要她能自己去社会里打工生活。我可以养活她一辈子,只要她能够开心就好,能够找到幸福就好。
这样一来就形成了一个两边相互对峙的局面。而在我看来其实这里的两边对峙人马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自己站在了一个点上来看待问题。站在安妮这边的人带着理性的逻辑来预测海伦的未来,而站在凯蒂这边的人带着感性的思维来绘制海伦的蓝图。所以说,虽然是对峙的局面,但是两边都没有错。那有的人就要问了,教育子女究竟要从哪个角度入手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从子女入手。我们每个人都是在海伦的一个点上思考着同一个问题,可是我们却忘记了海伦不是一个点。她是一个大活人。正所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正是这些密密麻麻的点交织在一块儿才构成了一个独一无二的人。
所以我们说站在安妮这边也好,站在凯蒂这边也好,但是事实上还是没有解决问题。其实问题不是表面上那么简单,不仅仅是因为海伦既失明又失聪无法表达出自己的想法,还有就是她生长的环境太过简单。出生开始就没有离开过自己家,在海伦的世界里一直认为这个世界就只有那么大。而且再加上这里的人处处关照她,她就会养成一个停止学习的习惯。既然是习惯,那这就是最难的问题。片段里安妮老师就是想让海伦成长,而不是当一只家养的小猫。所以才这样强硬地跟她在餐厅打斗。表面上是想让她学会用餐礼仪,实则就是想传递给她一个信息——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无穷尽的方法事物,只有你去接受它们,这些信息才会进入到你的身体里。
片段最后海伦用餐盘吃完了自己的午饭,并且学会了叠自己的餐巾。看起来这些事情很微小,而且我们也看得出这里是掺杂了安妮老师强迫海伦去做这些事情的嫌疑。可是我们换个角度来看又不一样了,这两件事情都是海伦尝试的新事件。是离开了她以前原有的习惯做到的。这样一来对大脑的刺激是非常大的。是海伦开启自己新世界大门的第一步。
海伦·凯勒用自己一生的经历告诉我们所有人。只有接受周围的环境,你才有可能吸收到信息。拒绝学习的人,其实是封闭自己,让世界远离你。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海伦说如果这辈子没有遇见一个安妮老师这样的人,她可能就会永远生活在黑暗里。因为没有人能够真正体会到自己当时的感觉,而安妮老师却是因为也是一个盲人所以她能够感觉到什么东西能够真正帮助到她。
安妮教会海伦的东西其实并不多,就只是26个字母组成的单词而已。但也正是这些单词告诉了海伦这个世界的样子,激活了她学习的欲望,激发了她隐藏着的无限可能。从此她可以告诉别人自己的想法,还可以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信息来谈论许多事情。她成为了一个人,而不是以前那种大家心目中的小猫。
现在回过来看眼下社会里存在的问题。许多家庭里的孩子天天背着一个书包去学校学习,可是你问他们学习能够使他们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大部分的回答都是不知道三个字。是的,现在许多的孩子都是因为父母要他们去学,可是他们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去学,也不知道自己学了以后能干嘛。所以现在许多孩子在课堂上浑浑噩噩,而一旦换了一个场景就会立马扔了书包回到自己曾经养成的生活习惯里面去。从这些习惯里面学习到的信息往往就会和课堂上的知识不符。然后一部分父母就会从学校老师给的反馈数据来认定自己的孩子没有好好用心学习,然后就会去开始打骂责怪孩子。而孩子受到父母亲这样的打击就会认为是学校老师造成的,而动物的本能就是报复,孩子就会开始和老师作对,然后老师再反馈给父母,父母再继续轮回。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负能量的死循环。长期以往就会形成更加严重的家庭矛盾,甚至还会出现一些社会矛盾。
其实想要打破这样的循环也是有迹可循的。从根源出发,就是父母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多添加一些观察。观察自己的孩子在哪些领域有天赋,然后再多加注意孩子在这些领域上的能力展现和成长。最后再加上我们圣贤的那句因材施教就大大地减免负能量的形成,而且还会增进家庭的和睦。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寂寞先生自己对教育的一些浅谈。写得不好,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同时也欢迎各大家长、老师、学生和一些对教育的话题有一些兴趣的人们踊跃留言,我会在北京中医白癜风医学研究医治白癜风偏方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