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希腊神话中,时常提到特洛伊战争。这场历时10年,让一个一度辉煌的国家千疮百孔,并拖垮了一个早期文明的战争,起因却是为了争夺一个女人——海伦(Helen)。海伦由此被世人所知,成为世上最漂亮的女人。
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
在我国历史上,也有这样一位女人,因为貌美而引发了一场战争,使得家破国亡。这个和海伦有着同样美貌和经历的女人,就是春秋争霸时期息国夫人息妫、息夫人。
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
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王维这首《息夫人》,短短20个字,讲述了关于息夫人的那给悲戚历史故事,道出了历史漩涡中一个女人的苦与痛、恩与情、节与义。
桃花夫人好颜色
桃花夫人不是一个真实的名字,它是人们对一个美丽女子的称呼。这个美丽女子历史上的官方称谓叫息妫(音:Guī)或息夫人。
相较于桃花夫人,息妫(音:Guī)、息夫人虽然相对庄重正式,但一样不是她的真实姓名。
息妫原是陈国的公主,公元前年嫁给息国国君息侯后,被称为息夫人、息妫。
陈国在今河南淮阳县境内,其先祖是舜的后裔,世居妫水,后来便以水为姓。息妫是陈国的小女儿,妫是她理所当然的姓。
息妫在历史文献和历代诗文中多有记载,但息是夫家的姓、妫是娘家的姓。可怜的女子,在当时的男权社会里,虽然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倾城倾国,一样不可能以自己的真实面目独立面世。
“桃花夫人好颜色,月中飞出云中得”。关于桃花夫人的事迹虽然记述颇丰,但多不可考证。其浪漫出身同样不可考证,但我们借此可以多少看出其成长轨迹,这里不妨八卦一下。
一种说法为:息妫出生在深秋,这个季节本来应该是万木萧条,凄风苦雨,但她出生时,陈国的宫苑里却桃花盛开,满园香艳。
另一种说法是:她出生时,额上带着桃花胎记,仿佛桃花女神转世,而且一出生就引来了百鸟朝凤。关于这种说法,《东周列国志》的记载是“脸似桃花”。
不管是面带桃花胎记、百鸟朝凤,或是出生时桃花盛开、香艳迷人,按说都是很少见很美好的景色和兆头,搁在当下,恐怕会引来各路游客观赏游览,赚得银钱无数。但在当时,却被视作不祥之兆。
陈国智者预言她命相不好,会引来生灵涂炭。所以,她虽贵为公主,却不受人待见,从小被迫远离王宫,由乳娘伴陪着长大。也许就是由于这个原因,“月中飞出云中得”、倾国又倾城的她才被嫁给了周天子的远方亲戚、弱小偏远的息国。
一个闪念改命运
桃花夫人在历史舞台上正式亮相,是从远嫁息国国君息侯开始的。
息国,是周王朝的诸侯国,其始祖羽达为周文王第37子,公元前年,周武王将其封为息侯,建立息国。
关于息国疆域的大小,历史记载并不很清楚。按照周朝礼制的规定:“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作为侯爵的息国,封地应该“方百里”,是一个小国。但在当时,息国却号称千乘之国,北结齐郑、南抗荆楚。
也许是仗着自己是周天子的嫡系亲戚,息国在诸侯国中很气势,一次和郑国发生了点矛盾,息国国君不按当时的国际规则谈判协商,而是悍然出兵,攻打郑国。郑国被迫应战,最后将息军打得落花流水,大败而逃。由此,历史上多了一个“不自量力”的成语。
息国的北面是蔡国,再往北是陈国。
陈国不是姬姓诸侯国,因居于妫水之滨,便以水为姓,把“妫”作为国姓,都于神农氏曾定都的淮阳。陈国得以分封,是因为其先祖妫遏父作为周朝的陶正对周初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周王室不仅将大公主太姬嫁给了妫遏父之子妫满,还将其封为二等侯爵。
陈国和息、蔡两国发生关系,是因为两个美貌的女儿。
女儿是棵摇钱树。在春秋争霸时期,诸侯国你争我夺,征战不断。势力弱小的诸侯国为了自保,常常朝秦暮楚,寻找保护伞。结亲家是当时惯用的联盟手法。
作为二等侯国,陈国虽然不是周天子的同姓封国,一向不差钱。但要想在国际社会中不被欺负,就必须和大国和邻国搞好关系。陈国便将两个美貌的女儿分别嫁给了周天子的近亲息、蔡两国。
蔡侯和息侯同娶了陈国之女,由邻里变成了连襟,关系更近了一层。但也正是由于这种亲近的关系,引发了一场国际战争,毁掉了一个国家,改变了一个善良美丽女人的命运。
公元前年,新婚的息夫人回娘家省亲途经蔡国,突然想去看看自己的姐姐——蔡侯的夫人。于是,她改了行程,来到蔡地。
蔡哀侯献舞早已闻知妻妹的身世传闻,更垂涎其美貌。得知其来访,便热情地将迎至宫中,盛情款待。
对于蔡哀侯献舞的行为,《左传》中只用了六个字:“止而见之,弗宾。”就是说,蔡哀侯喝退了包括蔡夫人在内的所有人等,独自接待息夫人。
那时虽然风气相对比较开放,但姐夫单独招待小姨子还是不太符合礼俗。
但礼俗难以约束无耻之人,垃圾人的卑劣无耻常常超出常人的想象力!
蔡哀侯不仅不顾礼仪地独自接待新婚的小姨子,席间举止轻佻,用言语加以挑拨,据说还拉住息夫人的手不放。对于姐夫的非礼行为,息妫很恼火,宴席没有结束就带着随从拂袖而去。悲剧由此拉开序幕。
息国故城出土的青铜鸮卣
引狼入室遭灭国
回到息国后,息妫将此事告诉了自己的丈夫息侯。老婆被人调戏,哪个男人能受得了。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向胆旺气盛的息侯大怒,发誓要报复蔡侯,让其吃些苦头。
也许是没有走出惨败郑国的阴影,抑或是不想和亲戚撕破脸皮。这一次,息侯没有像之前对待郑国那样亲自出面,贸然用兵,而是想了个借刀杀人的阴招——游说楚文王出兵,假意攻打息国,息国虚意向蔡国求救,等蔡国出兵援助时,楚国借此一举灭掉蔡国。
当时的楚国,正值文王当政,国力强盛,蒸蒸日上,一直想问鼎中原,称王称霸。
正瞌睡时送来个枕头。
当息侯派使者前往楚国,把借息灭蔡的计谋告诉楚文王后,楚文王喜得一蹦三尺高,立即应允。是年九月,楚兵于莘地(今汝南境内)打败蔡国,俘获蔡侯。
大家想想看,一个不顾伦理纲常、连妻妹都敢调戏的主儿,岂是善类!
当蔡侯得知是息侯设计让他成了阶下囚时,恨得牙根直痒!一个奸计上心头。花言巧语向楚文王盛赞息妫的貌美,极力怂恿文王到息国去会会息夫人。
自古以来,江山和美人就是大多数男人的两大终极梦想。楚文王也一样不能免俗。被蔡哀侯撩拨得昼夜难眠的楚文王率领大军来到息国,假意设宴答谢息侯,席间要求息夫人作陪敬酒。
见到息夫人,楚王惊为天人。他假装醉酒,对息侯说:“我对你夫人有大功,让她就替我慰劳一下将士们吧!”
要求实在有些过分!
息侯表示难从,刚一推辞,楚文王便命令将士将息侯捆绑起来,虏息夫人而去。
息侯搬砖砸了自己的脚,赔了夫人折了国,成为历史笑柄。
身居楚宫的息夫人,虽被宠爱却很苦楚。
三年不语为守节
话说息侯夫妇被带回楚国后,息妫叹丈夫“引狼入室,咎由自取”,欲投井殉情。
费尽心思得来的女人,岂能忍心就此失去。为了防止息夫人再寻死觅活出意外,楚文王派人更加精心地照顾看管。同时用尽男人的柔情,百般疼爱与劝解,最后答应不杀害息侯,不毁坏息国宗庙,并将息妫封为楚国夫人。
对一个女人用情如此,说明楚文王真是一个大情种。
息妫到楚国三年,要星星摘星星,要月亮钩月亮,备受文王宠爱,先后为文王生了堵敖和成王两个儿子。但倔强的她始终不发一言,三年没有和文王说过一句话。楚文王很生气也很难过,再三要求息妫说出原委。万般无奈,息妫泪流满面地说:“作为一个女人,伺候两个丈夫,违背纲常被人耻笑,死又不能死,有什么话好说呢?”
文王知道了息妫的心病,讨好道:“这都是蔡侯的过错,我当为夫人报仇。”
说到就要做到。像所有痴情男人一样,为了讨好自己心爱的女人,楚文王再次兴兵攻打蔡国,帮息妫出了一口恶气。
文王死后,宰相子元对息妫心怀不轨,在其宫室旁边建了一座馆舍,每天唱歌跳舞,公然调戏她。公元前年,息妫派侍人密奏儿子楚成王,杀死了子元,为自己解除了麻烦,也为楚国解除了祸患。
关于息妫其后的事情,有人说,随后息妫发挥其先祖固有的聪明才智,倾力辅佐太子熊恽,选贤才,劝农桑,大胆改革,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为楚成王及后世楚王中原雄霸奠定了基础。
关于这一点,史料没有明确记载。
也有传说,杀死纠缠自己、心怀不轨的子元后,息夫人隐居深宫,不再过问政事。
今息县息国故里牌坊和息夫人雕像
伤心岂独息夫人
不管是积极参政或是隐居深宫,可以肯定的是,息妫是一个貌美忠贞而有能力的好女子。《左传》、《史记》等书中都有关于她的记载,西汉刘向更是把其视作烈女写于《烈女传》中,宋之问、王维、杜牧、刘长卿等无数历史名家大家也都曾为她赋诗作词,民间至今还流传着她的许多故事,河南息县、湖北汉阳都有纪念她的桃花夫人庙。
息妫作为历史上尽人皆知的薄命红颜,息侯、蔡哀侯、楚文王为她争风吃醋,大动干戈,先后引起两次战争,对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产生了深远而惨烈的影响。但这些都不是她的本意,她的命运也因此凄婉多变,令人唏嘘。应该说,她是当时诸侯争霸的受害者。正如这首诗所云:
楚宫慵扫眉黛新,只自无言对暮春。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历史上的息夫人,是骄傲的,也是悲剧的!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