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伦新闻
海伦特产
海伦美景
海伦医院
海伦房产
海伦生活

测绘人长发村的ldquo家里人

“俺们村的杜书记啊……”在黑龙江省海伦市长发镇长发村,一提起驻村第一书记杜文广,无论是农民、贫苦户,还是村书记、村委会主任,大家一开口就是这句话,他们都把杜文广当作了——

杜文广(右)正在贫困户家中调研。

作为自然资源部选派的驻村扶贫干部,杜文广自年9月便来到长发村担任第一书记。如今两年的时光匆匆流逝,杜文广已从文质彬彬的城市青年蜕变成了“下得去、待得住、干得好”的地道村民。回望初心,牢记使命,杜文广用实际行动赢得了村民们的认可与爱戴,并带领村民们一起朝向和谐富足的小康之路大踏步迈进。

让长发村“长远发达”

长发村的村名,承载着村民们对长期发展的渴望。但“贫困村”“软弱涣散村”等一顶顶“帽子”,反映出长发村一直以来发展不足、生产力孱弱等贫困问题,这深深刺痛了杜文广的心,使他下定决心要干出一番成绩,让长发村真正“长远发达”起来。

基层党组织是脱贫攻坚的战斗堡垒。杜文广决定先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着手,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村里定期开展党员大会、支委会、党小组会等,带领村党支部的党员们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大以及黑龙江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等重要会议的讲话和文件精神。通过多次协调,他为村里争取到帮扶单位捐赠的会议桌椅,使村里的党员活动室面貌焕然一新,曾经冷冷清清的活动室渐渐热闹起来,村民们平日里也越来越喜欢聚在活动室聊天、交流、学习。涣散的人心被紧紧凝结在一起,大家对脱贫的信心更足了、对致富的愿望更强烈了。

在迎接建党97周年之际,杜文广在村委会的显要位置安装了不锈钢宣传栏,亲手张贴了写着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讲话摘要的海报,挂起了写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标语。响亮的标语口号、色彩艳丽的宣传栏,无处不散发着爱国爱党的浓厚氛围。

杜文广还带领村党支部的党员们开展了别具一格的“七一”党日活动,与他们一同重温入党誓词,为全体党员讲党课。在他的娓娓讲述中,党员们心中的使命意识被强烈激发出来,每一名党员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番。

作为一名青年扶贫干部,杜文广始终追求创新,也敢于创新。他创建了全新的党建模式,以党支部为核心,探索建立“党支部+企业”“党支部+扶贫”“党支部+民生”等“1+N”党建新模式。通过这种全新的党建模式,他帮助村内企业与农户构建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全村向企业流转土地亩,介绍30多名村民到企业务工,还选派党员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帮助谋划脱贫措施,发动党员带头参与扶贫公益性建设,让党支部成为“看得见、摸得着、在身边”的“村民之家”。

让村民“温暖指数”上升

“不符合贫困户标准的国标贫困户有户、人,确定省标转国标的贫困户有1户、3人,新识别贫困户有1户、1人,最后确定贫困户97户、人……”这些准确的数字是杜文广在精准扶贫“回头看”活动中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再梳理、再识别时研究得出的数据。为了切实提升扶贫工作带给村民的“温暖指数”,他重新对村里的贫困人口数据进行摸排,并督促指导具体的帮扶责任人与贫困户定期开展帮扶对接,有效解决了“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扶贫难题。

杜文广本人与2户贫困户结成了帮扶对子,经常到他们的家中去“串门儿”,向他们宣传党的扶贫政策。两年来,他走遍了全村9个自然屯、11个村民组、97户贫困户,成为了这些贫困户的贴心朋友和致富“导师”。利用小额信贷政策,他带领帮扶责任人帮助63户贫困户争取到万元贷款,并帮助他们把这笔贷款投入到光伏产业和养殖产业。未来,这些贫困户的年均分红将多达元。在他的帮助下,有75户贫困户开始种植蒲公英,25户贫困户种植毛葱,他们都免费获得了种子及其种植经验指导。杜文广还帮助种植户与企业签订了回收协议,将会带来户均元的增收效益;协调海伦市妇联为97户贫困户免费发放近只鹅雏,发展大鹅养殖,拓宽贫困户增收途径。

让行业优势充分发挥

长发村由于外出务工人员很多,村子里的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现象十分突出。为此,杜文广争取到40万元扶贫资金,开发建设了一套基于地理国情监测系统的村级管理信息平台,建立了全村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贫困户、党员等人员的信息数据库。

他还积极推动中国地质调查局沈阳地调中心在长发村和长华村实施的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评价项目,对村内的每一个地块进行土壤肥力、有益元素、环境健康等33项地球化学指数调查,为摸清土地家底、发展富硒产业提供了权威的数据。

为了争取到更多测绘系统和社会力量的支持,他协调有关单位党组织定向开展捐赠活动,为村民们筹集到暖冬衣物、被褥16箱、余件,按需分发到了贫困户的手中。在他的协调下,中国地图出版集团向长发中学捐赠了地理书籍、新华字典、书包等价值约16万元的书籍文具,还捐赠了太阳能路灯,一举解决了农村夜晚出行难的问题,得到全村老百姓的称赞。在年10月17日全国第三个扶贫日,杜文广再次协调帮扶单位开展献爱心活动,为32个特困户捐赠了棉被、军大衣、医疗器械等价值0余元的物品。年中秋节前夕,他筹资余元购买了斤月饼,并组织帮扶责任人送到贫困户家中。他还牵线北京的3位爱心人士为村里的2名贫困中学生、1名贫困大学生提供每月元和元的长期资助,解除了这些贫苦家庭学生就学的后顾之忧。在他的争取下,青岛一家爱心企业向贫困学生捐赠套钢笔,让贫困学生们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结合测绘地理信息行业优势,杜文广帮助村里争取到北京合众思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的北斗导航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还争取到了2台水稻联合收割机和1台拖拉机。为了管好、用好这批机械,杜文广研究制定了《车辆管理制度》《资金管理制度》等,使得这些机械可以真正为民所用,让村民们尝到了农业自动化的“甜头”。目前,通过出租部分机械,村里年创收10万元。

与此同时,他协调到泥草房改造资金57万元,对村内30余户危房进行维修、翻建、置换,解决了32户贫苦户的住房安全问题;协调到安全饮水工程建设资金万元,在村中心位置打下一口深井,并在全村铺设3万余米长的自来水管线,实现了全村自来水饮用全覆盖。

更多信息请浏览中国测绘新闻网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yy/262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