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第四集《美好新生活》讲述了我国保障性住房如何实现从数量到质量、从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到改变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进而推动、促进着城市和国家气质的提升。
高铁,提速着我们的生活,缩短着城市和城市的距离。行色匆匆中,一句真诚的问候,一次热情的帮助,则迅速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经常乘坐高铁往来济南的人,大多见过这支志愿者服务队,每周有三天,他们都会通过周到的服务让旅客找到回家的感觉。
山东济南顺安苑社区居民房泽安:这两口子,这个叫陈传亮,这是马少华,是夫妻。他俩特点是什么呢,人品好。这个盲人,这是孙启武大哥,能说会拉。哪里换车、哪里乘车、相当熟悉,能让外地游客少跑路,少花钱。
志愿者团队的带头人名叫房泽安,今年六十二岁了,在他看来,没有谁比他对“家”这个字的感触更深刻。
山东省济南市顺安苑社区居民房泽安:这个歌伴随着俺两个二十多年了。98年,也是个8月份,她突发脑出血,做了两次开颅手术,成了植物人。我记得是年那年的冬天,这有一天我唱着歌,我熬着中药,我就听到里屋一个哭声。当时还吓我一跳,这么些年没有动静,她怎么有哭声呢,我急忙跑屋里一看,她正在哇哇大哭起来。
房泽安这二十多年经历坎坷。妻子长年卧病在床,原本还算殷实的家很快陷入困境,这期间他自己也得了两场大病,不得已卖掉房子,带着妻儿四处租房。每到过年万家欢聚时,能有个遮风挡雨的“家”,是他们内心最强烈的渴望。
山东济南顺安苑社区居民房泽安:外边放炮仗,她知道了这是过年。手哆嗦半个小时,最少得二十分钟,写出一个字来,哎呦,这不是一个“家”嘛。我一说家,她这哭开了,那意思,咱回家。我当时很激动,我说哪有家,咱没家了。
就在房泽安一家感到孤立无助时,国家加大了保障房的建设力度,济南市更是在几年里就投入建设了近五万套保障性住房,像房泽安这样的城市生活困难群体全部被纳入保障范围。
山东省济南市顺安苑社区居民房泽安:从年申请,一直到年住上,一切都很顺利,顺利得就和做了梦一样,能是真的吗?这么好的地方。等拿了钥匙一看,分到咱自己的房子了。拿着钥匙,当时真是激动,真掉泪啊,俺两口子光哈哈地笑。过去居无定所,到处没着落,现在这是咱的家啊。
厨房,从这头到那头,是三步。客厅,从这头到那头,是四步。卧室,从这头到那头,是五步……对房泽安来说,新家不大却温馨的屋子,撑起了全家人的希望。
顺安苑,济南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之一,多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众,在这里实现了“家”的梦想。原本素不相识的人因房结缘,互帮互助,大家伙儿用“心”呵护着美好的新生活。
山东省济南市顺安苑社区居民房泽安:我们十多家钥匙都互相放一块,谁家有事儿随便拿。包个包子,成碗送,一家送两碗送一碗,真这样,要不就一块包,一块吃。
生活越来越稳定,老伴的身体逐渐康复,邻居间的相处也越来越和谐,内心充满感恩的房泽安萌生了一个新的念头:要回报社会,带着邻居们给社区做点事。
年,“房泽安志愿服务热线”成立了,30多位邻居各展所长,能说会道的负责调解家庭矛盾,手巧的帮人缝补衣裳,有手艺的免费帮人理发,社区里行动不便的老人也能得到全天候的贴心服务。
山东省济南市顺安苑社区居民王蓉:因为俺子女都在外边,家里没人,像我们这么大岁数了,确实觉得很孤独。有咱们一个队伍我觉着真好,真贴心,亲啊。
对房泽安来说,房子就意味着“家”,党和政府给了他稳定的家,让他有了面对困难的勇气和底气。他坚信,心态决定命运,积极乐观、向上向善的心态会改变自己和家人,改变周围邻居甚至更多人的命运。
金河尚居,陕西省最大的公租房社区之一,七千多户、两万多人居住在这里,很多人的命运也在悄悄发生改变。
党小红和丈夫王升,住的是一套60平米的公租房。早些年,王升在城里上班住单位宿舍,30年里夫妻俩一直两地分居。年王升申请到公租房后,家人总算团聚。从农村来到城市的党小红开始很不适应城里的生活,直到她在小区里听到了熟悉的乡音。
社区工作人员朱志强:一会儿天黑了,大家注意点安全,灯接上以后,大家就可以在里头活动了。
党小红两口子现在已是剧社的骨干,王升拉胡琴,党小红唱青衣。这几年,靠着唱戏,他们认识了很多新朋友。
搬进金河尚居后,王升在社区附近的工业园重新找了份制模的工作,党小红能吃苦,也跟着去面试,没想到圆了她进城当工人的梦。
有了家,有了工作,还有了爱好和新朋友,这让党小红的日子过得充实而快乐。从那时起,天性乐观的她,几乎随时都在笑。
陕西省宝鸡市金河尚居社区居民党小红:坐五六站路我回去很近,群里发了自乐班唱秦腔戏的信息,我回去还想唱戏去,上了一天班了,累得回去放松一下子。我们两个一块去,都爱好这嘛。
因为能说会道人缘好,这两天党小红和丈夫王升接到了新任务,剧社准备扩大规模,在社区里找能人的任务交给了他们。
陕西省宝鸡市金河尚居社区居民党小红:听说你有这一方面的才艺,你加入我这个团队,你好好把我教一下子。
陕西省宝鸡市金河尚居社区居民赵宝平:别犹豫了,咱就是高高兴兴,进咱这个团队算啦,只要咱们大家团结一致,有信心咱们将来把这弄好以后,咱还可以走出咱这社区,将来也可以盈利。就请你这高手来了。
在大家伙儿的努力下,剧社的规模一天天扩大,想参与的人也越来越多。商演的目标一时还够不着,剧社成员们决定先在社区给大伙儿演一场。
陕西省宝鸡市金河尚居社区居民赵宝平:今天晚上,我们给戏迷朋友们奉献一台别开生面的纳凉晚会!
陕西宝鸡,党小红和王升还在努力发掘社区的秦腔能人,那套公租房,帮助他们打开了生活圈,建立起“新市民”的自信,也成为他们融入城市生活的起点。
在四川成都,保障房则担当了更重要的使命,推动着农民工发展进入“提升技能、融入城市”的市民化新阶段。
成都,天府之城。满城的火锅香气,挑战着味觉,茶铺里的大碗茶,消磨着时光。闲适的慢节奏,是成都留给外人的印象。
古小强,忙碌的技术工人,他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着成都的节奏。50秒内完成一套工序,快速而准确。说起自己的工作,古小强自信中透着几分骄傲。他凭借自己的能力成为这条生产线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也用自己的能力撑起了一个家。
古小强的家,有妻子、女儿和他。今年初,他们搬进了这套公租房,一家三口享受着新家带来的快乐。古小强的妻子现在已经怀孕五个月,小房子很快将迎来第四位成员。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工人古小强:年孩子出生,孩子有一点点听力障碍,媳妇辞掉工作照顾她,后来由于经济压力,自己搬到了公司宿舍住了一年,那时候特别希望自己有这样子一套小房子。想想,现在自己也是特别幸运的。
年,出生在四川宜宾农村的古小强从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他没有像其他同乡那样,前往南方沿海城市打拼,而是在成都刚兴起不久的汽车产业中找到了工作。
也就在那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说,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和农村流动,是我国现阶段乃至相当长历史时期都会存在的现象。不论他们在农村还是在城市,该提供的公共服务都要切实提供,该保障的权益都要切实保障。在四川,总书记的这句嘱托,让“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顺势而出。
四川省成都市住建局住房保障处负责人郑重:当年省里面就要求,进城的农民工住房困难问题要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一并解决,这个要求年度的实物配租公租房要按30%的比例定向配租给农民工,而且在公租房的租金上要加大优惠力度。在当年我们成都市就是仅公租房实物配租这一项,就向农民工提供了多套。
从那时起,古小强栖身城市,已然埋下伏笔。
年,四川省将此前的“农民工住房保障行动”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在政策上消除了户籍差别。在这时,古小强已经感受到了变化。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工人古小强: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汽车)产量不是特别大,每天自己能装配个车左右,到、年的时候。公司产量提高了,每天自己能装配个车左右。而且从外地回来的技术工人也特别多。
外出打工的人,最看重的就是东部地区更多的就业机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如今,在四川、在成都,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速度,弥补着此前的差距。
这几天,古小强和妻子正忙着接老人过来,他们在社区了解到,外地老人也可以免费参加老年大学,参与社区活动,共享社区资源,这让小两口的心里更加踏实了。新的生命在孕育,新的希望在积蓄。房子解决了古小强的后顾之忧,也让他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一汽大众成都分公司工人古小强:我现在报了一个人社局的技能培训,这是我培训的相关材料,准备考一个高级技师证,因为我们是从事这个技术方面工作的,也要不断地学习,拓展自己技能方面的,才能更利于以后工作的拓展。
解决好住房,不仅事关保障问题,也事关人才吸引,而这一点对于一座城市来说尤为重要。显然,成都构建的住房保障体系是一盘更大的棋,表面上与房子有关,背后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