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闫楷新零售商业评论收录于话题#餐饮28#新消费78
作者:闫楷,新零售商业评论特约评论员
“年轻人+微醺是黄金CP。”
好文字
7分钟阅读
题图源自电影《摆渡人》
治愈系有了新宠。
下班后,打卡城市某个隐秘角落的小酒馆,在霓虹灯下,琳琅的酒柜斑斓可见,来一份黄酒煮蛤蜊、豆腐乳锅以及一杯夏日限定的起泡酒,第一口清新,随即几口是慢慢化开的微醺,舒适、自在忽而涌上心间,一天的疲惫瞬间卸下。
据说,小酒馆里的晚风都是甜的,若约上三五好友,小酌、吐槽两不误,超级治愈。
年轻人正在拥抱小酒馆。
他们在日本小酒馆的烟火气里喝梅酒,在韩国小酒馆里就着烤肉和辛拉面喝米雪酒,如果想拥有一个巴黎之夜,那小木屋酒馆则是他们的打开方式,因为烟火和法式的优雅刚刚好。
在大消费热情高涨的当下,“年轻人+微醺”的组合可以算得上是黄金CP了,而这组CP很好地融入了小酒馆的场景里,酒馆的生意自然会被盯上。
这不,不仅星巴克、奈雪的茶入局了,就连火锅店、饺子馆也没有放过这个“跨界”的机会。
第三空间的延展
酒吧文化在19世纪盛行于欧美,后来逐步引入中国,目前常见的酒吧业态主要有几种——酒吧、清吧、夜店、闹吧、Livehouse,以及酒馆。
通常来说,小酒馆是“酒+餐”的场景组合,提供酒精饮料的同时,也售卖烹饪菜肴、下酒菜、小食等食品。氛围营造上,有的小酒馆还提供驻唱、舞台表演、台球等娱乐服务。
相对而言,酒馆经营场所的平均面积更小,人均消费更低,通常在50~元之间。
据新零售商业评论的观察,按起家“基因”来分类,目前,连锁品牌的小酒馆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类是酒馆基因型。这类的代表品牌有海伦司、桃胡里、天启半步颠、麻贰酒馆等,这些品牌入局时间较早,目前,都有了一定数量的连锁门店,但各家的差异化比较明显。
海伦司是小酒馆连锁赛道上的NO.1,已经开出家店,今年3月向港交所递交了IPO申请。
海伦司被称为业界的“拼多多”,店里的酒便宜且管够,也因为“海伦司可乐桶”在抖音上爆红,其品牌知名度一度飙升。
胡桃里被认为是一家“文艺混血儿”的音乐酒吧,也有人说它是“文艺青年的大食堂”,因为,它将音乐、川菜、红酒吧融合在了一起,这种“音乐+餐吧”的形式备受大众喜爱。
胡桃里音乐酒馆,图源胡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