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农牧技术服务KSNMJSFW
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与保育技术
一、技术概述
(一)技术基本情况
针对黑土开垦后由于过度垦殖和用养失调,加之水土流失导致黑土层变薄,土壤有机质下降,耕作层变浅、犁底层上移增厚限制土壤中水、热、气传导和作物根系生长,土壤水养库容降低影响作物的水分和养分吸收利用及产量等问题,经系统研究形成了技术体系。通过该技术突破了玉米秸秆全量还田的技术瓶颈,通过增加还田深度解决了秸秆浅混还田土壤散墒、影响下季作物播种质量导致缺苗和苗弱的问题;通过秸秆和有机肥等有机物料深混还田,提高全耕作层土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构建肥沃耕层,增加土壤储水量能力及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在白浆土上,通过一次性增施秸秆、有机肥和化肥,改良白浆层,实现白浆土快速培肥;针对暗棕壤黑土层薄的现状,提出了渐进式肥沃耕层培肥技术,通过逐步增加有机物料还田深度,实现全耕作层培育。通过化肥农药减施保证了作物品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实现了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农机农艺融合,提高了秸秆和畜禽粪污等综合利用,减少秸秆焚烧、畜禽粪随处堆放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了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技术示范推广情况
核心技术“肥沃耕层构建”作为其他技术的核心内容,和年被遴选为农业农村部主推技术,同时作为主要内容之一建立的黑土地保护利用“龙江模式”被写入了《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年)》。年以来作为黑龙江省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项目的主推技术被广泛应用;同时在辽宁、吉林和内蒙古东四盟等省市多地也进行示范、推广,获得良好效果。-年,在黑龙江黑河的暗棕壤、海伦的中厚黑土、双城薄层黑土、富锦白浆土、龙江黑钙土,吉林公主岭草甸土,辽宁铁岭和大连的棕壤、阜蒙的褐土开展试验示范,采用该技术耕层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增加量平均增加了1.85g/kg,20.16mg/kg,1.56mg/kg和17.20mg/kg,亚耕层较耕层进一步增加了2.09g/kg,12.06mg/kg,2.18mg/kg和3.84mg/kg。在黑龙江省海伦市的试验研究表明采用该项技术显著增加了土壤总孔隙度,特别是通气孔隙增加了24.31%-43.43%,土壤饱和导水率提高了13.35%-26.71%,饱和持水量增加了9.84%-21.12%,促进了大气降水的入渗,增加了黑土持水能力,减少了地表径流发生的风险。目前该技术正在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县(市)推广应用。
(三)提质增效情况
和常规技术相比,应用该技术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5.6%以上,耕层厚度增加至30厘米以上,耕地地力等级提高0.5-1个等级,增产大豆和玉米11.5%以上,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8.2%,节约化肥、农药用量5.5%以上,肥料利用率提高4.3个百分点,亩增收节支65元以上;同时秸秆和有机肥还田在培肥土壤的同时,并可杜绝因秸秆焚烧和畜禽粪污随意堆放造成的环境污染。通过黑土肥沃耕层构建、提升耕地地力后减肥、减药,提高作物品质。
(四)技术获奖情况
1.获奖:“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关键技术创新及技术集成与应用”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2.获奖:“黑土区耕地土壤快速培肥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年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3.获奖:“东北黑土地退化机理与保护利用关键技术及应用”年获得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成果类二等奖;
4.行业标准:《东北黑土区旱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NY/T-,年8月26日;
5.地方标准:《耕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DB/T-,年9月7日;
6.地方标准:《白浆土厚沃耕层构建技术规程》,DB23/T-,年9月11日;
7.地方标准:《暗棕壤肥沃耕层培育技术规程》,DB23/T-,年10月7日。
二、技术要点
(一)玉米收获:玉米进入完熟期,适时采用带有秸秆粉碎装置的联合机械收获,将秸秆自然抛撒在田块上,玉米留茬15厘米以下。
(二)秸秆处理:利用秸秆粉碎机对秸秆进行二次破碎(图1),使长度10厘米秸秆较为均匀地分布在田块上。
(三)有机肥抛撒:秋季收获后利用有机肥抛撒机(图2),将有机肥均匀抛撒在田面上,有机肥施用量为22.5m3/hm2以上。
(四)构建肥沃耕层:利用螺旋式犁壁犁在平铺秸秆或秸秆和有机肥的田块上进行土层翻转作业,土层翻转60-°,作业深度为32.5±2.5厘米(图3);然后利用圆盘耙对地块进行秸秆深混和碎土平整作业。
(五)整地:使用联合整地机械进行起垄或平作作业、镇压,使土壤达到待播种状态。
图1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玉米秸秆粉碎
图2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有机肥抛撒
图3黑土地肥沃耕层构建技术-秸秆深混还田
三、适宜区域东北黑土区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暗棕壤、白浆土、棕壤及其他具有相似性质的土壤类型。四、注意事项(一)黑土层≥30cm的旱地土壤,宜采用玉米秸秆全量一次性深混还田技术,以达到扩容耕层,构建肥沃耕层的目的。(二)黑土层30cm的旱地土壤,肥力较低,物理性质较差的耕作土壤,宜采用秸秆配施有机肥深混还田构建肥沃耕层技术和有机肥深混还田构建肥沃耕层技术,以补充因熟土层和新土层混合后导致的土壤肥力下降。(三)白浆土,在采用秸秆配施有机肥深混还田构建肥沃耕层技术的同时,应适当施用石灰调节土壤酸度,适当增施磷肥,以达到一次性改造白浆土白浆层的目的。(四)位于缓坡区的旱地肥沃耕层构建应同时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五)肥沃耕层构建机械作业时间宜在秋季作物收获后,土壤封冻前,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实施。五、技术依托单位(一)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