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西县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属绥化市。清光绪三十年十二月(.1)置,属吉林省呼兰府,治所在双庙子(今黑龙江省兰西县)。清光绪三十年(年)设兰西县,治今址。因县城位于呼兰河西侧而名。民国徐曦《东三省纪略》卷二:“析呼兰河西岸地置”,故名。年改属黑龙江省绥兰道,年属黑龙江省。年划归嫩江省,年复属黑龙江省。废话不多说,咱们一起去探寻兰西张氏背后的秘密吧。1、张炮屯:据老村长张旭友回忆说:他爷爷的爷爷,在老家山东省参加义和团运动,后失败,在关内不能生存。年(清光绪25年)来到黑龙江,那时这里人烟稀少,是一片大草甸子,狼、狐、兔、貉等野兽经常出现。他的祖太爷枪法好,来此地安居后靠打猎为生,百发百中,人们称他为张炮手。立屯时,取名为张炮屯。年建屯,解放初曾属兰西县四区,年属康荣乡管理区,年属荣岗公社,年为康荣乡荣岗村。2、张千屯:张千屯(原名志高屯)始建于年(民国4年),当时张千领着几户亲属从山东文登县张家望地区闯关东,拉着开荒的犁杖到呼兰府管辖的绥兰道(双庙子)。这里水草茂盛,决定在此定居。当年开荒种田多方(垧),后来又买了八、九十亩地,建了一个大院,正房有6间,院围墙高一丈有余,宽6尺,又买马8匹,成了本地大户。由于张千是老大,又是当家的,起名张千屯。建国前“土改”期间,农会把张千(定地主成份)耕地分给贫雇农,房屋被农会占领,张千被斗倒,屯名改为志高屯。年按照上级文件要求,把志高屯又改过来,仍叫张千屯。解放初属兰西,实行公社制,年改为民为制,年远大人民公社,年远大人民公社,年远大丰收村,年改为远大镇。3、张义屯:清朝末年,奉天人陈世田在此地建屯。后成了大财主,土匪来砸窖(抢劫财物)被陈世田哥几个用刀把土匪砍倒,故名陈鐥刀屯。民国初陈家迁走,本屯张义成了大户,故叫张义屯。“文革”期间,革委会认为用地主取名不符合毛泽东思想,改为丰收屯,上个世纪80年代并村划乡时更名为张义屯。年属太康乡兴国村,年属太康乡爱国生产管理区,年属太康乡生产大队,年属奋斗人民公社爱国生产大队,年属胜利乡爱国村,年属奋斗乡爱国村村民委员会至今。4、张先屯据说多年以前,天津义和团失败后,有一位张田先生是教书的,来到此地谋生。此人慈眉善目,说话办事都是文质彬彬的。他的祖父曾是天津府衙门文官,算是书香门第。他还能掐会算,做事给人超出凡人之感,大有似仙非仙之体。他的仙道远近闻名,人们有事都找他掐算掐算,所以都称他为张先生,这屯就叫做张先屯。年建屯,解放初属新阳六区,年属新兴乡,年归星火公社,年从燎原公社分出来成立小队。年变为白家岗大队第四生产队,年更名为白家岗村第四村民小组。年合并到丰岗村,成为第十村民小组。5、张公屯因有名为张公的人,民国时期从山东迁移至此,开垦种地,故取名为张公屯,后张姓人多奔他而来,居住的人逐年增多,建成此屯,故而得名。年建屯,年8月实行乡制,属于临江乡,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于东风公社管辖,年恢复东风公社,属于东风公社繁荣大队管理委员会管辖,年5月撤社设镇,属临江镇繁荣村管辖。6、张豆房屯:据86岁的老队长史井堂回忆:他听老人讲,大约在年(伪康德7年)以前,这个屯仅有7户人家,其中就有一户掌柜的叫张守山,是个大户人家,当时就种了多垧土地,雇了20多号长工,家里又开了个豆腐房,众人称此屯为张豆房屯,流传至今。年建屯,解放初,张豆房屯属北安区。年属北安乡,年属红光人民公社,归北安大队管辖,年兰西县政府把红光人民公社一分为二:红光人民公社和朝阳人民公社,张豆房屯隶属于朝阳人民公社,归北安大队管辖,年朝阳人民公社更名为北安人民公社,张豆房屯仍归北安大队。年5月,撤社设乡,该屯属北安乡北安村管辖至今。7、张竹川屯:因清光绪二十三年(年),张竹川从山东闯关东来到此地,带领家人开荒种田。当年开荒3垧,后来又陆续开荒80多垧,建草房7间,东厢房5间,挖了一眼水井。年家业规模扩大,有马车两台,马20多匹,张竹川读过私塾,在当地很有名望,所以取名张竹川屯。解放初属新阳区,年属新阳乡,年属燎原人民公社新华大队,年属燎原乡新华村至今。8、张万江屯:因张万龙、张万江、张万和三兄弟由本省的海伦县张家店搬来此地开荒种地,因张家老二张万江当家,又很有名气,所以起名张万江屯,故而得名。年初,实行乡制,属靖远乡,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年隶属兰河乡荷花村村民委员会至今。9、张付海屯:因当时有个叫张付海的人在这里开荒种地。这里水草茂盛,后来这里姓张的多,家族大,所以起名叫张付海屯,故而得名。年建屯,年8月实行乡制,属于临江乡,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于东风公社管辖,年恢复东风公社,属于东风公社金河大队管理委员会管辖,年5月撤社设镇,属临江镇金河村管辖。10、张瑞甲屯:因清雍正时期(年)张瑞甲带领孙子张五举和张十二,由山东到此开荒种地,到清光绪元年(年)张姓在这里早已人丁兴旺,家道殷实,为了纪念已故的张瑞甲,就以其名为屯名,流传至今,故而得名。年建屯,解放初,张瑞甲屯属北安区。年属北安乡,年属红光人民公社,归幸福大队管辖,年兰西县政府把红光人民公社一分为二:红光人民公社和朝阳人民公社,张瑞甲屯隶属于朝阳人民公社,归朝阳大队管辖,年朝阳人民公社更名为北安人民公社,张瑞甲屯又划归北安大队。年5月,撤社设乡,该屯属北安乡北安村管辖至今。11、张家炉屯:因在清光绪十三年(年),一户姓张的哥四个由山东来到此地谋生。老四张永义是当家的,又是铁匠出身会打造锄钩、锄板、镐头、镰刀等。他一边组织家人开荒种地,购置设备,开了铁匠炉,产品供应周围百姓使用,故而得名。年建屯,解放初,张家炉屯属北安区。年属北安乡,年属红光人民公社,归远大大队管辖,年兰西县政府把红光人民公社一分为二:红光人民公社和朝阳人民公社,张家炉屯隶属于朝阳人民公社,归远大大队管辖,年朝阳人民公社更名为北安人民公社,张家炉屯仍归远大大队。年5月,撤社设乡,该屯隶属北安乡宝安村,年北安乡合并成六个村,宝安村并入北安村,张家炉屯归北安村管辖至今。12、张平店屯:因清光绪三十年间(年),此处是一望无边的大草甸子,乌拉草、芦苇草、羊草、矬草一人多深,周边的小根蒜,蒲公英,柳蒿芽到处可见,狼狐、黄鼠狼、兔、田鼠成群结伙,真是风吹草低见牛羊,那时清朝公布关内汉民可以出关谋生,他的先人张平领着几个兄弟儿女们从辽宁新民地区闯关东来到此地,跑马圈地(占荒的意见)。此地是河东在满沟(肇东)必经之路,边种地边开个客店。来往车辆,人员住宿,帮起名叫张平店屯,故而得名。年建屯,建县前属呼兰城镶红旗,建县初属北乡二区,民国时属五保。东北沦陷时归义丰村管辖。年7归安义区管辖,年归义丰乡管辖,年归红光人民公社下辖的义丰大队管辖,年属义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13、张德功屯:张家从山东蓬莱到此开荒种地,他看此地地势平坦,土质好,是种田的好地方,就在此地搭建窝堡,开始雇人开荒种地,是闻名的大财主,他们家人都觉得老爷子有德有功,所以就以他的名字命名此屯张德功屯,故而得名。年初,实行乡制,属靖远乡,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年隶属兰河乡拥军村村民委员会至今。14、张老五屯:张老五屯始建于民国2年(年),山东省梁山张玉良、张玉岐、张玉旺、张玉军四兄弟闯关东到此地开荒种地。来到以后,看这儿的土地平坦,适于种棒子(玉米),于是拿出积攒的大洋从青冈买马栓车开始劳作。第二年开垦了18垧地,第三年开荒地80多垧,盖起了四合院,盖上了马圈,栓马车3辆,修围墙多延长米,成了此地大财主。掌柜的是张玉良(称张元外),家庭排行为老五,官府决定此屯为张老五屯。解放初西乡二区,年属幸福乡,年属幸福人民公社前进大队,年属移新乡前进村,年划归燎原乡前进村至今。15、张老八屯因附近有三个屯子,最东边是阚家屯,中间是姜家屯,西边是张家屯,由于这三个屯子距离非常近,张姓家族大、人口多、名气大,正赶上双庙子实行驻军制,官府把这三个屯并一个屯,定名为张老八屯。年建屯,年初,实行乡制,属靖远乡,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年隶属兰河乡荷花村村民委员会至今。16、张平房屯:张平房屯原名兴业屯,大约在年前有一个叫张平的人带领一家到此开荒种地,因为刚来条件艰苦,加之生活困难,盖房子都是盖土平房,后来户数增多,盖土平房的达30多座,所以叫张平房。该屯东邻兰西镇王章屯,西靠杨家窝堡屯,北与长山堡屯接壤。年前立了屯,建国前属前进村,归兰西安义区管辖。年行政区划分时,归红光公社下辖的前进生产大队管辖,年改为兴业屯,后文革结束,又改为张平房屯,年属义发村,年机构改革时,义发和林茂两村合并为义发村,属义发村村民委员会至今。17、张家岗屯:年(清宣统二年),从河南省新乡地区过来4户张氏家族到这里跑马占荒。张浩这户主人有点文化,会经营土地,张春这户吃苦肯干,张勇飞这户有些钱财,与他们几户插具耕种,另一户,张克俊饲养牛羊,几年后,人财两旺,建房修院成了大户,那时此地南侧有一条赵家沟,东侧有一条东大沟,他们几户住在岗子上,所以起名叫张家岗屯,故而得名。年建屯,建县初属永久村,年属安义区,属义丰乡,年属红光人民公社下辖永久大队,年属林丰村村民委员会至今。18、张家店屯:张家店屯始建于年(民国七年),当时有一个叫张有的人从吉林赶车拉着犁杖到此地,发现这里土地肥沃,便在此地定居开荒种田,当年开荒3垧。年土地扩大到多垧地。建了3个大院,有正房10间,东西厢房各5间,有马车4辆,牛10多头,张有是大户,后来又开了大车店,官方定为张家店屯。解放初属新阳区,年属新阳乡,年属燎原乡人民公社太和大队,年属燎原乡新和村至今。19、张家店屯:张家店屯坐落在小城子屯东北一华里处,和青岗县芦河镇平源村接壤,以哈尔滨到齐齐哈尔的一条老卜奎道为界,当时这条路是哈尔滨到省城齐齐哈尔运输货物重要的道路。来往车辆很多,有一名张浦的人很有商业头脑,在此地开了个大车店和杂货店。后来这里的住户越来越多了,因为卜奎路从屯中间由东南向西北经过,后来,年县城分界时,兰西和青岗以老卜奎路为界,把张家店一分为二,路东部分归青岗县管辖,路西归兰西县管辖,而路东由于居住人家太少,后来青岗县将这几户人家迁往他村,当时只剩下卜奎路路西这个小屯,张浦又开了大车店,屯名叫张家店屯。解放初属西乡一区,民国时属五保,东北沦陷时属东泰村,年归泰安乡管辖,年划为泰安乡,年后,归远大乡管辖。20、张麻帘子屯:在清同治年间(),辽宁省海城地区麻帘子编织手艺人张群康等师徒四人来黑龙江做麻帘编织生意。他们发现这里是盐碱土质,适于大麻生长,于是在此地种大麻。在清光绪五年左右(),他们大麻种植面积达到了多垧。这些人以张姓为主,取名为张麻帘子屯。解放初属太平区振兴村,年建平山乡,属振兴村,年团结人民公社,属振兴生产管理区,年变团结公社属振兴大队,年建平山乡,属海兴村,年并村划乡,从振兴大队分出,建海兴村,归海兴村管辖至今。21、张家烧锅屯:年(清光绪18年)。张贺庭带领6户人家从吉林榆林小白城搬来,在这里开荒种田。张贺庭是秀才出身,在远近各屯很有名望,当时他建了两个烧酒院,分前后两个院,围墙丈余高,有两口锡锅,烧酒用大缸20多个,有正房10间,东西厢房各7间,炮台4个,洋炮6支,有地多亩。因张贺庭在当地非常有名望,烧的酒酒质也很好,所以起名叫张家烧锅屯。解放初属新阳区,年属新阳乡,年属燎原人民公社新华大队,年属燎原乡新华村至今。22、张家窝卜屯:据说在年以前,张德功家有三四十垧的土地。为了便于经营,张德功就带领三个儿子在这里建立了新宅。不久贾云起、贾云生和唐家四兄弟也先后在此地安家落户。因为张家是最先搬来的,所以人们就给这个屯起名叫张家窝卜屯。年初,实行乡制,属靖远乡,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年隶属兰河乡红旗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3、厢房张屯:清光绪年间(),张佩德领着张福生、张福山、张福顺、张福林4个儿子从山东闯关东来到北大荒种田。山东人习惯住厢房,就建起了东西厢房各5间,挖了一眼水井,当年开荒30垧,雇佣长工4人,张家是本地的大户,起名厢房张屯。解放初属新阳区,年属新阳乡,年属燎原乡人民公社双丰大队,年属燎原乡双龙村,年与双山村合并,属双山村至今。24、张家窝棚屯:清同治年间,张凯亭、张凯迟(人称蒙古老鞑子)等牧民来到此地以放牧谋生。当时搭起窝棚,故叫张家窝棚屯。解放初属太平区振兴村,年建太平乡,属振兴村,年团结人民公社,属振兴生产管理区,年改为平山公社属振兴大队,年建平山乡,属振兴村,年并村后属平山镇海兴村至今。25、张家窝堡屯:张文喜在此开垦种地,取名为张文喜屯,后张姓人家从四处迁移至此,居住的人多了,更名为张家窝堡屯,故而得名。年建屯,年8月实行乡制,属于临江乡,年人民公社化时,属于东风公社管辖,年恢复东风公社,属于东风公社繁荣大队管理委员会管辖,年5月撤社设镇,属临江镇繁荣村管辖。26、张大房子屯:张大房子屯始建于清宣绪年间(年)。辽宁省奉天胡家庄张维顺等人家来到此地开荒种田。那时,辽宁奉天一带人把屯子也称为“房”,因张维顺排行老大,因此叫张大房子屯。解放初年归兰西太平四区,年属太平乡前兴生产管理区,年属团结公社前兴大队,年属平山公社前兴大队。年平山乡属前兴村。年属平山镇前兴村。年前兴村与利兴村合并,属前兴村至今。27、东张染房屯:清光绪34年间(年),从满沟(肇东市)宋站搬到此地的张佰仁、张佰智哥俩有织布手艺。来到这里后购置了织布机、织布架和各种毛线,招10余名妇女做工。第二年因布(更生布)的质量好,耐用,产品供不应求,他又扩大产品项目。于是在哈尔滨请来一名会染布的师父,又建了一处染缸房,染料从北平进来,黑、兰、绿、等各色齐全。清宣统2年(年),其弟张佰智在屯西又盖了四合院,兴建了织布车间,扩大了染缸的规模,立了一个屯子,故人们将此屯叫东张染房屯。年建屯,解放初,属新阳六区,年属新兴乡,年归星火公社,年从燎原公社又分出来成立小队,年变为新立大队东张染房小队,年新立大队分出立志大队,东张染房成为立志大队一小队,年合并为新春村该屯成为第十村民小组。28、新张家屯:从关里来一户叫张云的亲哥仨,在这里开荒种地,后来发家了,他是外来户,新发家户,所以把此屯起名叫新张家屯。年建屯,年初,实行乡制,属靖远乡,年成立人民公社时,属红旗人民公社,年隶属兰河乡拥军村村民委员会至今。29、西张染房屯:年(清宣统2年)满沟(肇东市)宋站织布手艺人张佰智,在东张染房西部兴建了织布房、染缸房,由于户数增多,形成了屯子,人们叫它西张染房屯。年建屯,解放初属新阳六区,年属新兴乡,年归星火公社,年从燎原公社分出来成立小队。年变为新立大队西张染房生产队。年新立大队分出立志大队,西张染房成为立志大队二小队年合并为新春变为村第十一村民小组。送给兰西人民的好消息!!!??小伙伴们看这里!??兰西牧原基层招聘火爆进行中?"职"等你来:自动化养殖场技工、防疫员、饲料厂技工等(详细岗位请见每期职位表)?"享"你所想:五险一金、免费住宿、成本价饭菜、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注:薪资-00+联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tc/26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