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变(又称奉天事变、柳条湖事件)是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一场侵华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端。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长期以来推行对华侵略扩张政策的必然的结果,也是企图把中国变为其独占的殖民地而采取的重要步骤。它同时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开始,揭开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东方战场的序幕。
然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在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那段黑暗岁月中,碾子山的这片土地上,发生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接下来,小编带您重回历史,一览英雄风采。
海满抗战及遗迹
年10—12月,爱国将领苏炳文、张殿久率领东北民众救国军在嫩江以西的海拉尔、满洲里一带,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史称海满抗战。这是继马占山领导的江桥抗战之后,又一次震惊中外的中国人民武装抗日壮举。
苏炳文将军戎装相
史载,海满抗战共设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在富拉尔基,第二道防线在朱家坎(今龙江县城),第三道防线在碾子山。
年“九·一八”事变后,辽宁和吉林相继沦陷,日军开始进攻黑龙江。黑龙江省代理主席、军事总指挥马占山,不顾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于11月4日发动并指挥了著名的江桥抗战,打响了中国人民武装抗日的第一枪。整个江桥抗战历时16天,共毙伤日伪军多人,自已伤亡多人。11月19日,齐齐哈尔失陷,面对几倍于己的敌人,在弹尽根绝、腹背受敌的情况下,马占山被迫率部退往克山、拜泉、海伦,江桥抗战告终。
马占山将军相
江桥抗战
江桥抗战失利后,日军占领黑龙江省省城齐齐哈尔,并步步向嫩江以西富拉尔基至海拉尔和满洲里逼进。时任黑龙江省呼伦贝尔地区警备司令兼海满铁路护路军司令的苏烟文与张殿久,下令把驻免渡河的六团调往富拉尔基车站,沿嫩江西岸构筑防御工事。年9月27日苏、张在海拉尔领导发动了“九·二七”起义,决定在嫩江以西的富拉尔基和扎兰屯、博克图、海拉尔、满洲里等地抗击日军,拉开了海满抗战的序幕。
年10月1日,“东北民众救国军”正式成立誓师大会召开,苏炳文任总司令,张殿久任副总司令,谢珂任总参谋长,宣誓并通电全国驱逐日本侵略者。苏炳文和张殿久当即调其所属二旅一团高峻岭部开往朱家坎、腰库勒一带布防,二旅四团钮玉庭部开往碾子山待命。为方使统一指挥,委任张玉廷为前敌总指挥,并在扎兰屯设立前方总司令部。日军闻讯,急调长谷旅团到嫩江东岸布防,并炸毀富拉尔基嫩江桥,形成两军隔岸对峙的局面。10月3日,日军派步兵、骑兵多人渡江袭击富拉尔基,救国军六团一营立即前往堵击,击沉敌船数只。日军又增兵多人强渡,救国军冒着枪林弹雨,浴血奋战,阻击日军4小时之久,终因寡不敌众,退守到富拉尔基第一道防线阵地。张玉延总指挥急调驻碾子山的救国军二旅一团前往富拉尔基增援。正编队进逼的日军遭到迎头痛击,伤亡五六十人,开始后退。10月8日,二旅一团在高峻岭团长的指挥下,与日军展开激战,日军伤亡多人,无奈撤退。在日军飞机、野炮的轰击下,救国军血战了2个昼夜,高团长右臂炸断,二营长杨绳武阵亡,连排长伤亡10余人,士兵伤亡余人。救国军被追撤至腰库勒。司令部闻讯,急令驻碾子山的救国军步兵四团前往富拉尔基增援。
11月11日凌晨,日伪军在飞机、大炮、装甲车掩护下,猛扑向前库勒、虎尔虎拉、后库勒一带。救国军阵地一个个被炮火轰塌,在失去屏障的情况下,仍连续血战4个昼夜,伤亡数百人,日军也伤亡惨重。在外无援兵、内乏弹械、日伪大量增兵的情况下,相继退出前库勒、虎尔虎拉和后库勒,继而从富拉尔基海满抗战第一道防线阵地撤至朱家坎第二道防线阵地。11月22日,江面全部封冻,日军集中了步兵、骑兵、炮兵6个师团,近3万兵力,由架飞机配合,向朱家坎救国军阵地发起总攻。在苏炳文总司令的镇定指挥下,救国军官兵前仆后继,子弹用尽便刺刀肉搏,四团钮玉庭团长负伤,一团孙副团长负重伤,伤亡多人,仍坚持血战。11月28日,司令部下令撤到碾子山第三道防线阵地,整修补充,以利再战。此时,日军集结在齐齐哈尔和富拉尔基一带的各兵种一齐出动,分3路压向碾子山。日军服部旅团也由甘南赶来,袭击救国军左翼,切断了与扎兰屯总司令部的联系。
12月2日,日军平贺旅团、茂木骑兵第四旅团及蒙古兵和伪军,从北方、西方联合向碾子山大举围攻。救国军奋力抵抗,终因力量对比悬殊,尚存的多人被迫向西南退却,由张玉延带领,以游击战方式进入索伦山,后去热河参加冯玉祥将军的部队。12月4日,苏炳文、张殿久、马占山等率残部和眷属、爱国铁路员工共计0余人,乘7列火车,在苏军5架战斗机的保护下,安全撤入苏联境内。后在苏联政府的支援下,部分将领取道欧洲回国,士兵和群众分别从新疆、海参崴回国。至此,历时68天的海满抗战宣告结束,共牺牲将士3多人,负伤2多人。
碾子山区春光村王乃良诉说第三道防线的见闻
琉球大营与日本山
?甘南县志?记载:“从年至年,甘南县共移入日本开拓团14个,以后又移入1个日本义勇奉公队报国农场,1个丰荣训练所。丰荣训练所共人,位于今碾子山区丰荣村大营屯处。”日本大营在丰荣牧场屯西、马家屯东,靠近碾北公路东侧,紧挨着丰荣老古城的东墙,东西长约米、南北长约米,建于年,当地的老百姓都管它叫“琉球大营”。当年大营四周用铁丝网拦着,东、西、北各有一大门。营里面有20几栋泥草营房和用水泥管镶掘的辘轳井,还有库房、马厩、训练场之类的设施。年,当地村民在清淘日人留下的水井时,还发现了战刀、刺刀、手榴弹等遗物,至今尚有2处在原营房基址修建的民房、3口水井、旗杆座、营房墙残段、岗楼基址、墓葬遗址等遗存。至年8月日本投降后,最后一批队员放火烧毁营房,狼狈逃窜。
当年日本开拓团营房遗址
当年开拓团挖掘的水井
日本侵略者在“琉球大营”大搞“开拓训练”的同时,还在与之临近的华丰村的一座山上,修建了一些军事掩体,该村的村民们将之称为“日本山”。日本侵略者在此山上修建掩体防空洞,并疑似进行化学武器试验。
“日本山”上的防空洞遗址
经过中国人民前仆后继的不懈斗争,年8月15日,日本向同盟国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伟大的卫国战争,是中国人民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正义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近代以来抗击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日本投降图
如今,在碾子山区瓦盆窑屯的东山和东北山上尚存海满抗战第三道防线阵地遗址两处,其中东北山上当年军民修筑的前面“3”形、后面方形的配套防御工事遗迹依然清晰可见。海满抗战的英雄事绩及其遗址遗迹,应永远留存在碾子山人的记忆中,提醒人们勿忘国耻,珍情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果实,以拳拳爱国热忱来捍卫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