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八版专版
海伦市前进镇农户在林间放鹅。乡村游热海伦。共和镇菇娘合作社的工人正在挑选菇娘。海伦利民锅炉厂将完工的节能锅炉装车。海兴镇农民正在把采摘的大青椒装车。秸秆打包机在田间作业。海伦市人民办事中心服务大厅。
在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的东北松嫩平原腹地、寒地黑土核心区有这样一个地方,这里黑土层厚度平均在70厘米以上,有机质含量高达3%~5%,俗称“一两土二两油”,被誉为“土壤之王”。早在秦汉时期,就已有先人在此繁衍生息,建国后经过几代人的垦荒劳作,昔日“棒打狍子瓢舀鱼”的蛮荒之地,已变成今天几百万顷的沃野良田;清初年间被满语称为“苏拉沁咀子”的皇家围场,如今已成为享誉盛名的黑土名珠、“中国黑土硒都”——海伦。
作为全国知名的产粮大县,海伦早在年就为全国6亿人民人均提供一斤粮食,获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发奖状。年,海伦被确定为全国农业现代化综合科学试验基地县和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年,海伦粮食产量在全国个产粮最高县中名列第13位。自年起,海伦连续十四年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荣誉称号。先后被国家和省确定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中国好粮油示范县、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试点县。
美丽海伦宜居家园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近年来,海伦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民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把百姓利益放在心头,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在城市建设方面,年以来,海伦升级改造城市道路30条,城区主要街路实现黑色路面全覆盖,新建长途客运站投入运营。实施棚改项目23个,户居民喜迁新居。新建一处净水厂,铺设供水管线32公里,修建集中供水泵房11处,改造小区泵房个,对栋老旧楼房供水管线进行统一改造,城市日供水能力提高到5万吨,24小时不间断供水,实现从源头到居民水龙头安全用水全贯通。对城区一、二、三级供热管网实施全面改造,新建7个换热站,冬季供暖全部达标。新建1处日处理能力吨的垃圾处理厂,对城市垃圾进行及时处理。建设占地面积1.44万平方米的红灯记文化广场,在城区重要点位安装高清摄像机个。
今年,围绕建设生态宜居之城目标,海伦全力推进“美丽海伦”创建活动,计划用三年时间实现城市形象大改观、功能大完善、品质大提升,到年实现城市整体提档升级。
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年以来,海伦通过积极筹措资金共投入近8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公路0余公里,至年底,个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通客运班车,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公里。83公里海望路、50公里东扎路建成通车,10个乡镇30万人口出行难得到彻底解决。年以来,海伦投资2.68亿元实施农村饮水工程,新建个自然屯,巩固提升个自然屯,使60多万农村居民全部喝上安全放心的自来水。年以来,海伦投资4.05亿元,改造贫困户危房户,到今年底,全市所有贫困户全部住上好房子、暖屋子。坚持因地制宜进行农村厕所改造,分类实施厕所改造户。
在提升科教文卫事业水平上,医院医院中医院,医院中医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被卫生部确定为“海伦模式”在全国推广。市医院外科楼、儿童福利院、残疾人康复中心、疾控中心、医院先后投入使用;市医院内科住院综合楼和医院住院部大楼正在建设;医院购进CT、核磁等先进设备,引进60名医护人员,区域性医疗中心初具雏形。
年以来,累计发放义务教育扶贫助学资金.6万元,受益学生人次,全市贫困家庭学生无一因贫辍学。累计投入万元,新建、维修、改造城乡中小学校52所,改扩建平方米,维修面积平方米;购置教学仪器设备套。城乡学校功能室配备基本达到省级二类标准。义务教育校园面积达到万平方米,校舍面积达34万平方米。
黑土硒都潜力无限
立足绥化市“寒地黑土”区域品牌优势,海伦充分发挥位于松嫩平原黑土地核心区、松嫩平原富硒带核心区、国家黑土地保护项目示范区和中国大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四区”优势,提出并深入实施了打造“中国黑土硒都”的发展思路,经过3年来的努力工作,海伦富硒产业开发稳步推进,成效显著。
作为松嫩平原寒地黑土核心区,海伦无工业“三废”污染,无重金属污染,土壤达到国家环境质量一级标准,天然满足AA级绿色食品基地要求。作为松嫩平原富硒土壤带核心区,海伦境内万亩耕地普遍天然含硒,出产的农副产品%天然含硒,年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中国黑土硒都”称号。作为中国优质大豆之乡,首批中国大豆特色农产品优势区,海伦大豆以其非转基因、高油高蛋白、天然富硒的独特品质,享誉全国,黑龙江大豆交易中心落户海伦,农业农村部正在作为省部共建的国家级大豆原产地交易市场来推进。作为国家级黑土地保护示范区,黑土地保护利用“海伦模式”得到农业农村部肯定,年被确定为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
11月15日,海伦市富硒土壤调查成果发布会暨黑土资源开发与保护论坛在哈尔滨市和平邨宾馆隆重举行。这是一场解放思想的生动实践,更是一次助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尝试。在这场调查成果发布会上,黑龙江省自然资源厅地调总院向外界发布:采用1:5万土壤测量(采样密度为每平方公里4个点)、农作物调查和土壤垂直剖面测量等方法进行的海伦市土地质量调查结果显示:海伦市主要农耕区圈定富硒土壤面积.3平方公里,土壤硒含量在0.毫克每千克。海伦市99.62%的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达到清洁(一等土地)以上水平,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以丰富为主,耕地达到AA级(最高级)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条件的面积占比99.15%,适宜发展绿色食品产业。发现了天然富硒农产品,海伦市共13种农产品达到了天然富硒的品质。初步查明了海伦市土壤硒元素的来源,初步确定嫩江组泥质油页岩是海伦市土壤硒元素的矿源层。初步建立了海伦市富硒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示范区,精准扶贫效果明显。
海伦市委书记王学斌表示,海伦拥有得天独厚的绿色农业基础,因此要用更创新的思维,借助科技的力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本次调查结果的发布和论坛的举行,将有力提升“黑土硒都”区域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力提升海伦富硒产业开发层次,并通过发展“硒+旅游、硒+健康、硒+养生”等产业,激发县域区域发展的内在活力,促进一二三产业的深度融合,助推海伦脱贫攻坚工作,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谈到未来富硒产业开发王学斌认为,在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务环境,打造尊商重商护商的人文环境,全力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的基础上,海伦一要进一步保护好黑土地资源,二要进一步推动产业振兴。“黑土地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得天独厚的宝藏,作为国家首批黑土地保护整建制推进试点县,海伦实施面积50万亩。我们要强化对黑土地的整治和保护,不断改善黑土地的生态环境,确保永续利用。在振兴产业方面,近几年来,海伦已逐步构建和完善了以富硒产业开发为主线的绿色食品、生物科技、新兴能源、文化旅游、现代商贸‘五项产业体系’,取得了良好成效。仅今年一年,新签约项目达30个,合同资金38.98亿元;开复工项目14个,合同资金17.06亿元。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打造‘生物科技园’‘大豆产业园’‘鲜食玉米园’3个园中园,强化上下游产业链延伸,推进关联产业集群集聚。”王学斌说道。
文化海伦魅力绽放
世世代代的海伦人怀着对真善美的执着追求,以包容和外向的姿态,兼收并蓄、既往开来、薪火相传,创造了个性鲜明的地域文明,形成了中原文化、闯关东文化、北方少数民族文化、北大荒文化多元荟萃、相生互动的海伦文化。改革开放四十年间,海伦不断加大政策的引导和支持力度、事业的传承和保护力度、市场的开拓和宣传力度、品牌的捆绑和整合力度,文化事业实现了蓬勃发展。
海伦剪纸,剪出黑土乡愁。年,海伦市被国家命名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年,海伦剪纸被省政府确立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成为当之无愧的海伦民间文化艺术瑰宝。在事业传承上,海伦大师梯次涌现,精品层出不穷。逸夫小学、职业高中、省农机校等中小学校成功开设了剪纸课程,推动了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在产业发展上,相继成立了9户有实力的剪纸企业,逐步形成了产业化发展态势,也形成小有名气的海伦剪纸品牌。在品牌保护上,年,“海伦剪纸”注册为证明商标。年,市工艺美术协会又组建了海伦市剪纸研发中心,为海伦剪纸产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年,面向全国成功举办了傅作仁从事剪纸艺术70周年研讨会,同时,中国满族剪纸艺术馆落户海伦,巩固了海伦剪纸在国内的艺术地位。
北派二人转,转上大雅之堂。年,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被命名为“东北地方戏之乡”。年,海伦“二人转”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年,海伦市人民艺术剧院整体划转为“海伦市北派‘二人转’传承保护中心”,开办了“赵晓波二人转艺术班”,并与省艺校联合办学面向全国招生,培养二人转后续人才。
多年来,海伦的很多剧目相继获奖并广受好评。年,大型拉场戏《海伦往事》,在北京梅兰芳大剧院、黄寺大院、省歌舞剧院演出大获成功,让北派二人转真正走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传承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其姊妹篇——大型龙江剧《这片黑土地》作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和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之作,上演后更是获得空前好评。
海伦旅游,游向朝阳产业。围绕“一都五城”发展思路,海伦市亮出“黑土硒都”潜力招牌,发展本地旅游产业。目前,“六区四线一中心”概念框架已初步形成。“六区”,包括宗教朝圣区、自然回归区、农业观光区、民俗体验区、艺术分享区和红色教育区。“四线”是指西农、东林、南休、北转四条主线。“一中心”为市内调度服务补给中心。
经过多年努力,海伦已初步唱响了“硒游记”。东部形成了以一季花海、十里白桦、百年峡谷、千顷湿地、万亩红松林为标志的自然旅游线路,西部构建了以四大坊民俗文化村、西安和百兴生态文明村为主的怀旧休闲旅游景点日益壮大,农家乐、林家乐悄然兴起。
今日海伦,正沿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按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部署要求、绥化市委建设“寒地黑土之都、绿色产业之城、田园养生之地”目标定位,发挥“四区”叠加优势,举全市之力推进富硒产业开发,做大做强“中国黑土硒都”品牌,真正让寒地黑土“生金长银”,奋力开创新时代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新局面。
来源:黑龙江日报文:万希龙马明超程瑶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