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解决村级组织带头人发展意识、机遇意识不强,发展思路不清、办法不多等问题,海伦市委坚持做好“第一书记”文章,选派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软弱涣散村担任“第一书记”,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村级治理水平、促进脱贫攻坚等各方面取得了群众满意的成效。
今年3月,按照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对“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将中省市直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派到建档立卡贫困村、软弱涣散村任“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与派出单位脱钩,明确为建档立卡直接责任人,具体负责本村建档立卡工作。同时,抓好“第一书记”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政策、熟悉业务、掌握方法,提高开展农村工作的综合能力。出台“第一书记”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考评制度、工作报告制度和述职评议制度。市委专门成立了督查组,定期对第一书记工作情况进行督导检查,促进工作开展。
“第一书记”进驻后,注重从派驻村实际出发,抓党建抓服务抓机制,推进各项工作的开展。针对个别村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不明显、班子不团结、软弱无力、村干部工作不积极等实际情况,带领村党组织开展便民服务、代理服务等工作,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行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级代办项目,年初以来为群众代办事项余件。以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为契机,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村“两委”运行制度项,全面推进“四议两公开”,促进村级事务公开、公平、公正。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弘扬文明新风,化解矛盾纠纷,有力促进农村和谐稳定。
在帮助基层抓好基础工作的同时,“第一书记”紧紧抓住发展主线,大力宣传党的脱贫攻坚和惠农富农政策,深入推动政策落实。帮助村级制定脱贫规划,谋划确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年初以来,“第一书记”多方协调,整合资源,投入扶贫帮困资金万元,修建农田路公路,桥涵57个,帮助村级引进发展项目15个,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57个,培育支柱和特色产业16个,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个,帮助贫困党员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实际困难件次,走访慰问贫困党员群众次。
文:王荣华
来源:海伦市委组织部组织一组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