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高位部署、80家行社积极实践——在黑龙江脱贫攻坚的大局前,农信社无愧“农村金融主力军”“脱贫攻坚主办行”的称号,在信贷扶贫、产业扶贫、对口扶贫等方面频频发力、硕果累累,助力该省28个贫困县、27.8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彰显了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发放量占全省金融机构扶贫小额贷款总余额的99%。全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省联社扶贫办获得年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作者丨中华合作时报记者马悦
通讯员丨唐春刚臧云峰
到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是中国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一鼓作气、决战决胜的关键节点。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高位部署、80家行社积极实践——在黑龙江脱贫攻坚的大局前,农信社无愧“农村金融主力军”“脱贫攻坚主办行”的称号,在信贷扶贫、产业扶贫、对口扶贫等方面频频发力、硕果累累,助力该省28个贫困县、27.8万贫困户全部脱贫摘帽、彰显了服务地方的责任担当。
“我们要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坚持脱贫攻坚目标不动摇、标准不改变,如期兑现龙江信合的庄严承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石玉龙强调。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发放量占全省金融机构扶贫小额贷款总余额的99%。全省农村信用社金融扶贫工作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肯定,省联社扶贫办获得年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
↑图为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农事业部部长郑铁军(左二)深入基层调研脱贫攻坚落实情况。
金融力量在哪里?
建立造血机制加大脱贫攻坚“力度”
依靠勤劳的双手,绥化市青冈县劳动镇胡成林屯的村民早已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村里的程国昌也成为了“脱贫明星”。
回忆起自己的脱贫过程,程国昌对农信社充满了感激之情。
“我想尽快摆脱贫困户的称呼,我有能力也有干劲儿。”程国昌跟当初走访建档立卡的青冈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劳动信用社副主任王满超表达了自己脱贫的决心。
“考虑到您的身体状况,也调查了周边的实际情况,建议您先养几头牛试试。”王满超把自己的建议说给了程国昌。
很快,青冈联社就为程国昌发放了2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程国昌立刻购买了2头牛。年,得知程国昌打算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时,青冈联社又为其发放了3万元扶贫小额贷款。现如今,程国昌家里牛存栏数已经达到了7头,村里的贫困户眼瞅着程国昌家的日子越过越富裕,纷纷前往青冈联社申请扶贫小额贷款。
↑图为青冈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生晓夫(中)与贫困户程国昌交流,了解其生活生产状况。
“把工作做细做实,是做好金融扶贫工作的前提。“青冈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生晓夫介绍说,该联社按照扶贫办“动态调整”后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随时更新,确保每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充分享受金融扶贫政策支持。符合贷款条件的,应贷尽贷;不符合贷款条件的,工作留痕,确保金融扶贫政策传达到位、落实到位。
“完成基础的建档立卡、贷款发放工作还远远不够,必须举全省之力,克服困难,全面完成对接兜底责任目标。”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三农事业部部长郑铁军如是说。
按照省政府“农村信用社负有与贫困户对接率达到%的兜底责任”的要求,全省农信社根据县级扶贫办提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名单,克服了贫困户分布分散、外出打工对接难等实际困难,先后出动00多人次,三次开展“拉网式”对接,年10月全面完成,此后,对新进入名单的贫困户及时进行对接,对接率达到%。
↑图为明水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全秋(左)深入贫困户家中调研,了解其信贷需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为积极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黑龙江农信社形成了“省联社统筹领导、各地市级督导协调、全省80家行社协调联动”的金融扶贫工作大格局,充分发挥出农信系统地方金融主力军的优势。
省联社先后下发金融扶贫方面的文件、通知40余份(次),组织金融扶贫方面调研、检查20余次,各市县也通过下发文件、调研、检查等形式,制定政策,规范管理,督促推进工作。特别是今年脱贫攻坚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全省农村信用社保持定力,紧抓不放,不大意、不放松,切实做到慎终如始、不胜不休,以扎实的工作举措,确保巩固金融扶贫成果,有力助推了该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截至年11月末,黑龙江省农村信用社扶贫贷款余额累计投放达89.3亿元,累计受益贫困户15.7万户,占全省贫困户总户数的56.5%,其中扶贫小额贷款累计投放13.6万户,金额59.7亿元;产业扶贫贷款累计投放29.6亿元,累计带动贫困户2.1万户。
脱贫目标在哪里?
创新扶贫模式加深脱贫攻坚“精度”
黑龙江省桦川县苏家店镇集贤村,曾经是远近闻名的“傻子屯”。过去这里流行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克汀病,粗脖根和痴呆患者较多,这个村里的贫困户很多都是因病或者因残致穷。
“拔掉穷根”不仅是“傻子屯”的愿望,也是当地桦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的目标。
“通过金融扶贫和产业扶贫相结合,让‘资金撬动’成为贫困户增收的’催化剂’。”桦川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纯芝强调。近年来,以当地龙头企业桦川双兆猪业有限公司为带动,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养殖联合体模式,由村干部和致富带头人组织有发展意愿和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通过农信社发放的扶贫小额信贷获得资金,参与组建生猪代养专业合作社。现如今,每个代养场年出栏生猪头,可获纯收益33万元左右。年,入社贫困户增收均达到元以上。
↑图为桦川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高纯芝(左)与集贤村村支部书记了解该村发展情况。
昔日的“傻子屯”变成了“致富屯”。
这份金融精准扶贫成果的背后,是佳木斯市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战略上谋全局、战术上求精准”的部署与实践。
“佳木斯市农信社把脱贫攻坚做为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佳木斯市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学智告诉记者,为有效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佳木斯市农信社创新推出了“农户(贫困户)+种植合作社+信用社+仓储+龙头企业+政府”闭环式授信服务模式,把产业带动方式作为扶贫抓手,以龙头企业为中心点,以贫困户为基础点,有效整合产业链上的客户资源,采取集中授信的方法,完成对产业链相关客户的贷款投放工作。这样的举措不但增强了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还破解了助力扶贫的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贷款难的问题。
↑图为佳木斯市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宋学智(中)深入基层调研精准扶贫情况。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推动金融扶贫与疫情防控两手抓方面,黑龙江农信社有着自己独特的战术。
战术一:抓好对产业扶贫贷款利益链接机制的确认工作。黑龙江农信社紧密依靠地方政府,由地方政府明确企业与贫困户建立利益链接机制,在工作中突出把握产业扶贫项目的真实性和带动贫困户的真实性,保证这一机制在实际中落地,确保贫困户增加收益。
战术二:大力支持特色产业扶贫项目。采取“龙头公司+贫困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形式,对符合条件、扶贫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积极予以支持,不但发展了当地优势特色产业,而且有力带动了贫困户脱贫。
战术三:创新产品模式。全省农村信用社积极探索,尝试包括托管代养模式、“小农场、小菜园”模式、光伏带动模式等贷款模式。例如海伦联社推出的“小农场、小菜园”形式,重点扶持农民合作社开展的“小农场、小菜园”,以产业带动的方式,实现贫困户稳定增收。运行模式是由海伦市政府组织推荐贷款对象,海伦联社发放贷款,省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对贷款对象进行担保。
战术四:实行线上办贷。鼓励引导贫困户使用手机银行办理金融业务,推出“线上办贷”,让贫困户足不出户即可贷款、还款、办理延长贷款期限业务,特别是在疫情期间,最大程度减少了贫困户在网点和柜面聚集,降低疫情交叉感染风险。
战术五:简化贷款资料。疫情期间,遵循简便方便、风险可控原则,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做到主要资料有效、主体资格合法、合同签订属实,先行简化办贷手续,对非主要贷款资料可以日后补充。并缩短审批流程,建立现场、视频、邮件、电话、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