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以来,海伦法院在“一站式”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深度融合诉讼服务、多元解纷、分调裁审、涉诉信访、审判辅助五大功能,打造高标准的“一站式”建设平台,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零距离的服务。建成“海伦移动微法院”、推行跨域立案以及网上立案、查询、缴费等服务,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全省法院“一站式”建设中名列前茅。
一建设一站式诉讼服务中心,优质高效便捷为民突出“三化”一是健全立体化诉讼服务渠道。通过大厅、网络、电话、“厅网线巡”为一体的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一站通办、一网通办、一号通办、一次通办;
二是完善集约化诉讼服务机制。全部对外服务工作、影响诉讼进程和审判效率的服务性、事务性工作以及多元解纷工作,集约在诉讼服务中心,实现“一次办好”各类诉讼实务;
三是发挥信息化效能。打造“智慧诉讼服务”新模式,推动导诉、立案、交退费、保全、庭审等全部诉讼事务网上办、掌上办,打造全天候、全地域、全流程的智能化服务平台,努力实现了当事人诉讼“零跑腿”。
完善“四立”一是案件“当场立、自助立、网上立、就近立”。对符合受理条件的起诉原则上当场立案;当事人选择网上立案的,除确有必要现场提交材料外,一律网上立案;普遍推行跨域立案服务,实现就近能立、多点可立、少跑快立;
二是持续深化立案登记制改革成果。建立“互联网+诉讼服务”的立案新模式,全面畅通“线上+线下”一体化立案渠道,当场立案率达到97%,切实做到“有案必立、有诉必理”;
三是互动“一线通联”。在全院首创性开通覆盖三级法院的集约化诉讼服务热线,不仅拓展了服务功能、提升了服务水平,为当事人和法官交流开辟了全程录音、信息留痕、有据可查的规范化联系通道,彻底告别了“联系法官难”的困境。
两年来,平台为当事人提供查询法律法规、计算诉讼费等服务条,当事人网上自助立案率达32.50%。网上立案件,办理业务次,提供电话咨询服务余次。
二建设一站式多元解纷机制,融法于情理之中实现“两个维度”一是“走出去”,主动发挥人民法院职能作用。推动建立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与综治、道交纠纷调解中心等网上联动机制,打造以人民法庭为中心,以乡镇、社区为节点的全覆盖联动联调工作网络,创新了多元化解模式,增强了纠纷化解效能,为非诉讼方式解决纠纷提供司法保障;
二是“引进来”,积极探索“一中心、三平台、多点位”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模式。在诉讼服务中心类型多样的调解平台,引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调解、仲裁、公证等机构各类调解人员,推行公益律师值班制度,配备速裁法官和团队。按照自愿、合法原则,为当事人提供解纷方案和解纷服务。与司法局、总工会、妇女联合会、消费者协会、房地产服务中心等单位建立对接关系,特邀人民调解员进驻该院诉调对接中心,形成了人民调解、行业调解、司法调解“组合拳”。在海兴法庭、东风法庭设立诉讼服务站,积极指导人民调解工作,对该站调解员调解成功的案件及时进行司法确认。
抓好“四个层次”一是参与、推动、规范和保障党委政府领导下的诉源治理。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格局,推动工作向纠纷源头、防控延伸,健全诉非程序联动衔接机制,畅通联络对接渠道;
二是完善诉调一体对接机制。实现法官、法官助理和调解员一个团队一体办理。强化诉调统筹衔接,促进诉调对接实质化,做到能调则调,当判则判,实现了基层纠纷群众调解和司法裁判的双轮驱动与双向融合。同时建立诉前调解案件管理及考核机制,做到逐案登记、全程留痕、动态管理;
三是完善分调裁审机制。根据案件的实际情况,建立调裁分流和繁简分流工作机制,完善民商事、行政案件繁简分流标准,建立健全程序转换机制,畅通案件流转渠道。设立专业速裁团队,强化速裁团队内部管理,健全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法官、法官助理和书记员责任清单,做到权责分明。加强繁简分流,推进诉讼程序简捷化,从简从快审理简单案件,精细化审理疑难复杂案件,做到简案快审,繁案精审,提升案件审理效率;
四是推动建设应用在线调解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线上一站式解纷服务。“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上线运行是法院司法便民的又一重大举措。海伦法院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加快工作进度,坚持以群众需求为方向,坚持共建共管共享,努力实现在线申请、在线受理审查、在线调解、在线司法确认等业务协调办理和信息共享,实现“一站式”纠纷化解。通过宣传引导,让更多人民群众通过调解平台足不出户就解决自己遇到的矛盾纠纷,进一步减轻当事人诉累,使在线调解平台各项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两年来,聘请28名人民调解员和2个调解组织,诉前调解各类纠纷件。同时,依托远程视频调解平台及名网格员,最大限度让基层矛盾纠纷、安全隐患、民生诉求化解在当地,化解在萌芽状态。
当前,海伦法院正围绕省高院提出“一体化”管理的总体工作目标,以全面推进“智慧法院”建设为主抓手,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和司法工作的深度融合,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提升司法公信力,更好地为审判人员和诉讼参与人提供优质服务。继续按照“立体化服务、多元化解纷”工作思路,紧扣建机制、定规则、搭平台、推应用等30多项具体指标,细化举措、补齐短板,进一步扩展“一站式”建设新内容,力争将该项工作打造成司法为民的“民心工程”、高质量司法的“亮点工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