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说日本人多精明。
在强手如林的世界谍坛上,日本的情报活动可谓独树一帜。日本情报机构特别擅长分析推理,能透过蛛丝马迹,抓住深藏于幕后的事实真相。
在年2月的《中国画报》上,日本人看到一幅铁人王进喜站在风雪中的照片,初步判断该油田位于中国东北地区,同年10月,他们又在《人民中国》杂志上看到了石油工人王进喜的事迹报道,其中“王进喜一到马家窑”这句话引起了日本人的特别注意。
他们立即找来伪满时期的旧地图查找,发现马家窑是黑龙江海伦县东南的一个小村镇,在北安铁路线的一个小车站附近。这样,他们准确地找到了大庆油田的具体位置。
随后,日本人又从《中国画报》上发现了一张大庆炼油厂反应塔的照片,根据反应塔上的扶手栏杆的粗细与反应塔的直径相比,得知反应塔的内径为5米,推出了大庆的炼油能力、规模和年产油量等数据,从而初步揭开了大庆油田的秘密。
日本人是孜孜不倦、永不停息的观察家、多面手,他们既能胜任推销员、技师、工程师或学术方面的工作,又能充分利用参观访问、讲学进修、学术交流、合资经营等合法活动,兼顾搜集情报的任务。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日本人在内的国际间谍机关把窃取情报的目光投向了我国大陆。他们除了使用秘密的、非法的手段外,还以公开的、合法的身份,通过各种途径,千方百计搜集、窃取、刺探我国的各种情报。
众所周知,我国宣纸是世界一绝,在国际上被誉为“纸中之王”、“千年寿纸”。在我国宣纸中又以安徽宣州泾县所产的宣纸为上乘。日本人对此垂涎三尺,窥视已久,但无从下手。
80年代中期,一批蓄谋已久的日本人,打着“技术交流”的招牌,来到宣州泾县,要求参观考察宣纸制造全过程,遭到我方拒绝。不久后他们得知浙江某县一家宣纸制造厂就是在泾县造纸厂全力扶持下建成投产的。于是,立即前往浙江某县进行友好“考察”。
厂里头头一见外宾找上门来进行“技术交流”,喜不自持待为上宾,欣然同意日本人参观考察宣纸制造过程。不仅详细讲解,而且任其拍照、录像,甚至连属于绝密配方的碱水浓度也和盘托出。
临别时似乎还怕人家没有掌握好要领,居然还以檀树皮、长稻草浆、杨藤等原料样品相赠。该厂领导对日本人所表现出来的慷慨大方堪称中外所罕见。
不久,日本人得意地宣布:世界宣纸,中国安徽第一,日本第二,浙江第三。于是,历来由我国独占的世界宣纸市场,受到日本宣纸的严重冲击。
类似的例子是不胜枚举的。我国有许多独有的产品,由于没有保护好自己的秘密,以至于丧失竞争能力,甚至失去生存条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