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近代阳江文化名人邓琳诞辰
周年学术座谈会在阳江举行
11月10日上午,由阳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阳江市书画研究会承办的“纪念近代阳江文化名人邓琳诞辰周年学术座谈会”在阳江市人才驿站召开,这次座谈会是阳江市年度重要的社科普及活动项目,座谈会还同时举办“纪念邓琳书画展”,来自全市的社科、文艺和社会各界人士80多人聚集在一堂,通过参观画展、座谈发言,共同缅怀和追忆这位近代我市重要的文化先贤。
阳江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蓝祥红同志参加了本次座谈会,阳江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张洪发同志在会上致辞。
阳江市书画研究会会长关基活同志主持座谈会,并用PPT图文介绍邓琳的人生事迹。
到会人员踊跃发言
市社科联主席张洪发同志讲话。
市政协原副主席、市诗联两会会长容振标同志发言。
市委组织部原副部长、市作协主席林迎同志发言。
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梁如庆同志发言。
市书画院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曾纪升同志发言。
市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兼秘书长、市书画研究会顾问陈家强同志发言。
市档案局局长陈宝德同志发言。
市文联副主席陈慎昌同志发言。
市政协办公室主任梁明同志发言。
市文联秘书长李红同志发言。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谢明同志发言。
市直单位老干协会会长、市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关菜兰同志发言。
市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市关山月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关勋岳同志发言。
市收藏家协会理事钟元照同志发言。
文史学者、邓琳五世孙邓格伟同志发言。
到会人员参观“纪念邓琳书画展”
展出邓琳书画作品真迹和珍贵历史文物。
文史学者、邓琳五世孙邓格伟同志现场介绍邓琳生平事迹。
座谈会上,与会者认为,通过大量史料和邓琳书画作品、邓琳珍贵文物证明,邓琳不愧是近代我市是有重要贡献的文化先贤,他德艺双馨,是一位专心致志的教育家、充满爱心的公益家、成果卓著的书画家、诗人。邓琳的感人事迹和学术精神很值得我们认真学习,结合当前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要学习邓琳热心教育,爱生勤教和严谨治学的精神。
二要学习邓琳热心公益、大公无私和爱国爱民精神。
三要学习邓琳潜心书画和诗词,钻研国学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
四要学习邓琳“书以载道”,著书立说,教益后人的精神。
我们还要加强对邓琳学术著作的研究、挖掘、学习和整理,特别是开展对邓琳书画、诗词等作品进行系统性艺术研究,提炼其艺术精华,更加丰富和提升我市书画和诗词方面的学术含金量与研究水平,做好传承与创新工作。
参加这次座谈会的领导和嘉宾还有市社科联副主席彭军、市委组织部人才工作科科长、市人才办专职副主任姚正勤,市美协主席陈思瑞、市美协副主席梁韶光、市首届民间艺术大师、市书画研究会顾问黄恭勋,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黄卫扬、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世创,中国美协会员岑今、市教育局美术教研员陆达铁、市美协理事吴宗恒、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苏永波、陈光合、蔡秀杰,江城区美协主席叶其电、阳东区美协副主席兼秘书长黄伟雄、市儒霖艺术馆馆长关芬宜、市五车斋藏书博物馆馆长覃世尧、漠南中学原教务主任关象、市公安局干部、诗人林扬宽,中国摄协会员吴贵贤、收藏家徐文运、曾好,市诗联两会会员敖道燕、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杨皓棋,还有阳江市书画研究会的理事、会员、有关单位代表、邓琳后代代表和阳江广播电视台、阳江日报等媒体。
本次“纪念近代阳江文化名人邓琳诞辰周年学术座谈会”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的贺电贺信和贺书贺画。
发来贺电贺信的单位和个人有: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女儿和女婿、著名画家关怡老师、陈章绩教授,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关山月美术馆陈湘波馆长,中山大学博士生导师司徒尚纪教授,北京故宫修复师、雕塑家黄齐成、邓琳六世孙、油画家邓鉴,江苏省佛教协会、江阴市巨赞法师纪念堂,黑龙江省海伦市三圣宫住持王高懿道长、浙江省天台山护国寺住持释月净法师、江苏省苏州市寒山寺方丈秋爽法师。
送来贺书贺画的单位和个人有:著名油画家关则驹、原广东省美协副主席冯兆平、中国美协会员岑圣权、阳江市美协副主席梁韶光、中国美协会员岑今、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黄卫扬、书法家冯君恕。
阳江市书画研究会会长关基活同志对本次学术座谈会作了总结发言。
关基活会长表示,本次“纪念近代阳江文化名人邓琳诞辰周年学术座谈会”内容很丰富,同志们发言很踊跃,很多同志在会前还对邓琳开展了充分的研究,准备了很有学术价值的发言稿,使座谈会的学术气氛很浓,取得了很丰硕的研究成果,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因此,本次学术座谈会开得很成功。会后,我们还要认真整理,出版本次学术座谈会的成果专辑,进一步宣传弘扬邓琳精神,并再接再厉做好我市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文化名人的研究与弘扬工作。
会议认为,当前,我市正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作为社科和文艺工作者,我们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大力弘扬阳江优秀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社科和文艺知识,传播正能量思想,为阳江文化名城建没和打造成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战略支点、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海滨城市而贡献力量。
邓琳平生
邓琳(-),字文石,号鼍阳居士,清道光二十六年(年)第63名举人,近代阳江文化名人,著名教育家、公益家、书法家、画家、诗人,是近代阳江著名的文化名人。其事迹记入了《阳江县志》《阳江市志》《阳江文史》等重要史实书藉。
邓琳年生于阳江县城榕树巷一个贫苦家庭,年定居阳江县城北门街(今门牌10号),邓琳在兄弟中排行老二,年幼丧父,艰苦力学,18岁中举人,后屡试不第,遂转向阳江文化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并在书画与诗词的研究与创作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邓琳一生不入仕途,长期为阳江教育事业和公益事业服务。先后创建南恩书院、字祖庙、同敬文社、筹建考棚等,培养了很多学生。邓琳平生主讲濂溪、南恩书院,虽然襄助邑中政务,极其繁忙,却从不耽误书院授课。每每遇到贫穷学生,邓琳便不收束修(学费)并加意培植,若学生有危难时,更是极力援救。邓琳一生造就不少人才,姜自驹、姜自驺两进士,民国革命家李萁皆出于门下。其与姜自驺亦师亦友,闲暇之余,两人一盏清茶,谈经论史,互猜趣谜、雅谑等传作文坛佳话。
邓琳热心公益。他倡议重修东山石塔(北山石塔),对北门巩桥进行移筑,筹建阳江考棚等,并为东山石塔(北山石塔)和移筑北门巩桥撰写对联和碑记。邓琳协助邑事政务为历任县宰所倚重。清咸丰四年(年)至同治元年(年),时局动乱,土匪活动猖獗,邓琳与在藉副将钟国瑞等设局筹防,並联合十二街商户立社约、办团练、训兵勇,协同守御。邓琳夙夜筹划,军书旁午,极备辛劳。这期间,土匪陷信宜、扰塘口、窜阳春,进据大八墟,旋至河冈、高墈、雷冈、大迳、田寮、合山、北惯、石仑、金村等东北百余里,连陷数十条村,大肆焚劫,所过乡村妇孺无一幸免,其中那笃惨遭屠杀达二千余人。由于筹谋有方,守御得当,土匪曾经两次逼近阳江县城均告失败而退。阳江城无恙,军民无恙。邓琳协助守土有功,邑宰向上奏请嘉奖。
邓琳精于书法艺术,各体俱佳,尤以草书著称。他并生笃爱孙过庭书法,攻习草书20多年,年,其《神思帖》刻石拓本行世至今,该帖草楷平举,由墨花轩拓印发行,发行甚广,成为名帖。邓琳书法远近驰名,世传“邓琳书法可当钱”。至今广州、中山、江门、湛江等地收藏他的书法作品不乏其人,并视为珍品着意呵护。
清代进士施绍文评价邓琳书法“草楷遒劲,笔力腕力具见精神奕奕,置于宝贤堂古帖中当可抗行。(注:明代朱元璋曾孙朱钟铉雅好博古,喜书法,令其子朱奇源将收藏历代名家墨迹摹刻传世,世称宝贤堂集古法帖)”
邓琳擅长作画。作品以中国传统文人画形式,文人画又叫“士大夫写意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一种绘画形式,不求形似,讲求兴之所致,趣由笔生,法随意转,具有文学性、哲学性、抒情性,历代文人画对中国画的美学思想以及对水墨、写意画等技法的发展都有相当大的影响。邓琳作品正是表现这一高雅的文人风格,在创作中大多表现出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与情怀,但见其山水画作品和梅花作品用笔都简约干练老到,用墨浓淡相宜,用色清新淡雅,构图主次分明,画境诗意浓厚,画中往往赋予诗句提点,融入画中表达其胸中之意。主要代表作品有山水《塔出重霄》、《湖山绕屋犹嫌浅》和梅花《扇面墨梅》。
邓琳善诗词。年,他编著的《诗学便读》出版,于今三个不同版本优犹存,该书是邓琳掌教濂溪书院时教学作诗的讲稿,书中收录广东各地诗人作的竹枝词,作为学生作诗的参考读物。《诗学便读》分两卷,其中精选唐诗首,宋诗4首,古诗22首,选清人李渔撰笠翁集诗4首,选清人赵执信观海集竹枝词8首,选清人张纶金铃集17首,共首。诗集前有邓琳手写草书序文,书内每首诗皆有点评。该书于清同治六年佛山翰文堂出版,现藏于广东省中山图书馆。之后多家书商镌刻付梓,先后有羊城西湖街效文堂版、上海扫叶山房版、广东林记书栈民国五年两册版、民国十三年上海扫叶山房一册本版(现藏于台湾图书馆)。其中上海扫叶山房版《诗学便读》流传较广,在北京、上海、安徽、湖南、广东、台湾均有藏书家收藏。年上海艺术学院曾以手抄本作为讲义。《诗学便读》是我市清代流传比较广和有影响力的文著。
当年邓琳为阳西净业寺撰写的门联:“万壑松声砭俗耳,半山云影净禅心”。本图书法由市书画研究会副会长黄卫扬同志(左三)书写。
阳江民间还流传“邓琳救李萁”、“邓琳严训姜自骅”、“邓琳智救村童”等故事。
座谈会活动场景
到会人员合影
本次“纪念近代阳江文化名人邓琳诞辰周年学术座谈会”暨“纪念邓琳书画展”取得圆满成功,谨向为这次活动作出辛勤劳动和大力支持的有关单位、领导、专家学者、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深切缅怀和追忆近代阳江文化名人邓琳先生!
座谈会视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