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伦新闻
海伦特产
海伦美景
海伦医院
海伦房产
海伦生活

海伦种出7300亩扶贫林东北网

黑龙江日报8月1日讯乡村里的一抹绿色,为贫困户脱贫建立一道长效脱贫的“绿色屏障”。生态扶贫小林场被称为“绿色银行”。海伦市在个行政村落实扶贫小林场余亩,带动贫困户户,每户每年至少增收元以上。海伦市向荣镇党委书记杨会玉告诉记者,向荣镇现有的“两沟两河”涉及到程家沟、楚家沟、七星河、扎音河四条总长度7公里小河流域,途经7个行政村35个自然屯,目前,因薪碳林的消失而导致水土流失比较严重,黑土地保护也刻不容缓。向荣镇从“两沟两河”两侧薪碳林治理促进水土保护入手,大力发展生态扶贫林场。向荣镇扶贫林建设由乡村主导,选择合适的造林地块、树种和造林方式。由各村护林员、村屯公益岗位和临时用工,组织开展对本村生态扶贫林的种植。薪碳林种植品种为红毛柳和沙柳。目前,全镇共落实生态扶贫林亩,共插柳余万株。村集体得收益的30%,贫困户得收益的70%,前3年每年每户贫困户分红不低于元,3年后,贫困户与村集体按五五比例分成,分红年限不少于12年。这是扶贫小林场的“长效收益”保障。向荣镇扶贫林以红毛柳和沙柳为主。杨会玉说,红毛柳两年后就可成材,可供懂得编织技术的贫困户和农户用于小工艺品加工、柳筐编织,促进增收。沙柳按照3年成材,每亩地可产5至10吨,每吨按元至元价格进行销售,每亩地可产生效益元至3元,并与市地势坤热力公司签订回收合同,作为供热企业燃料。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各乡村主要围绕用材林、能源林、经济林栽植适合品种发展扶贫小林场。多数乡村以用材林为主,主栽小黑杨,少数栽植樟子松、云杉;能源林以红毛柳、沙柳为主;经济林种植上,具有果园种植经验的乡村,发展产量高、有经济价值的果树品种;还有具备一定条件的乡村,选择建设扶贫苗圃。扶贫林不但具有扶贫效应,与人居环境整治、壮大集体经济、农业项目实施融合推进有机结合。生态宜居、产业兴旺,扶贫小林场是重要抓手。预计明年,向荣镇可向其他小型“水打沟”进行恢复性建设,预计还可增加近亩的生态扶贫林。海伦市大力发展景观性林木、苗圃,有效降低了绿化成本,满足了城乡绿化需求。据悉,在扶贫林建设中,村集体可以获得收益的30%,以栽种小黑杨为例,每公顷林地种植成本2.5万元由奖励政策解决,村集体每年可至少收益元,大多数村每年可增收1.5万元以上。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mj/318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