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伦新闻
海伦特产
海伦美景
海伦医院
海伦房产
海伦生活

观前沿视野守教育初心青岛二中教师代

北京看白癜风去哪家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4月15日下午,青岛二中校长孙先亮、办公室主任潘峰带领9位学科老师奔赴上海,受邀参加年上海中学“双新”实施学科教学展示暨校长论坛。

本次论坛以“借力‘双新’实施、激发办学活力、撬动育人变革”为主题,是贯彻《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深入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的一次展示交流。上海市教委副主任贾炜,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调研”上海组组长张绪培以及“双新”调研上海组成员、来自全国各地知名高中的校长、教师们齐聚上海中学,共同探讨“双新”实施背景下,普通高中办学活力激发和育人方式变革的思考和实践。4月16日上午,论坛开幕式在上海中学大礼堂举行。本次论坛共包括“双新”主旨微报告、上海中学“双新”实施九个学科教学展示课、校长论坛三个环节。开幕致辞过后,三位专家带来了“双新”主旨微报告。透过专家的报告,不难发现,“双新”主旨与青岛二中的办学理念,育人目标联系紧密,思路共通,共同体现了当前中国教育前沿发展的趋势。随后,思想政治、语文、历史、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九个学科展示课与专家点评互动同时展开。我校各学科老师分别深入各展示课现场,认真观摩学习,收获颇丰。教学设计均体现出“双新”背景下学科教学的高立意、高思辨、高互动,以及对新教材进行的大单元、任务群、结构化等多种教学方式的新探索。展示课后,由学科权威专家进行点评,为教师准确把握“双新”理念,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激发了更深层次的思考。午饭后,老师们在上海中学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校园。不仅是先进的理科实验室、前沿的教学设备背后蕴含的特色课程体系都给老师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校园里的一砖一瓦,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都在诉说着这座中学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下午,校长论坛在甄陶楼报告厅举行,论坛分为“双新”实施的主旨演讲、圆桌校长论坛和“双新”实施与强基计划三部分。其中孙先亮受邀参加了圆桌校长论坛,与其他来自全国各地名校的校长嘉宾就普通高中“双新”实施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交流。孙校长首先阐释了在当前推动中国基础教育发展,把握人才培养方向的宏观决策视野下,“双新”的提出以及落实具有极高的价值。在当前中国教育区域性特点鲜明的情况下,分享了青岛二中在新背景下实施的基本原则、主要思路和具体措施。其中,孙校长提到,青岛二中的教育是从人出发,尊重每个人的潜质、发展的个性以及发展的需要,从而更好地激发人;二中的激发式教育,是从文化出发实现由内而外的激发,从制度出发实现由外而内的激发,从实践出发实现内外结合的激发,在这种以尊重人为前提的激发下,校园里会充满生命的活力,而不是按部就班去完成老师指令的盲目机器。在回顾过去实施“双新”的探索后,孙校长从哲学和自然科学的理论高度出发,论述未来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方向:一是自主发展,调动每个孩子自身的能量,从而获得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二是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对于生命主体的兴趣,探索自身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三是创新发展,使学生在充满不确定性和可能性的校园里面提升思维力度和素养。接着,孙校长分享了青岛二中近些年所做出的,经实践检验具有价值的尝试与改革:1、全面推动“互联网+”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卓越领导能力。2、学生发展平台搭建,取消传统课堂模式,建立六个MT,让学生找到自己热爱并擅长的方向,与志同道合的知己同行,让发展拥有同向的力量。3、每天一节体育课,强身健体,活跃思维。最后,孙校长指出,“双新”不仅是一种教学实践的新方向,更是一个系统全面的育人工程,为“人的发展”这一教育核心问题,提出了部分基本内容和实现方式,值得教育同仁们继续思考和探索。论坛结束后,老师们迫不及待结合所见所闻从学科专业、教育理念等多个角度,交流分享了自己的感想和体会。紧张又充实的上海学习之旅结束,夜幕降临,老师们匆匆返回青岛。“双新”实施,重要的生长土壤是广大基层学校校长与老师们的勇气、智慧和创新,给每一所普通高中推进育人方式改革提供了良好的载体与空间。而青岛二中必将勇于屹立在中国教育的前沿,继续拿出敢于探索、敢于创新、敢于突破的勇气与魄力,为中国教育的未来提出自己的新方案,贡献自己的新思考!交流体会

语文学科张茜老师:

面临新课程、新教材,我们其实有很多困惑和无所适从,具体落实到课堂上和课本上是如何展开的,我想这次上海中学“双新”实施学科教学的这两课给了我很多启发。这两节课告诉我们“双新”的意义并不是推到一切,而是在已有的、非常好的基础上去探索。第一节课是俞老师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以研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中心——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一单元阅读指导”,以主问题“为什么这篇文章会有这么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展开两个具体问题:特别强调“任何”“唯一”的用意是什么?看似极端的用于背后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俞老师这节课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语言细节的品味,真正回归到语文课堂中。方老师的课是《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指导,是以课上课下双向阅读来理解《红楼梦》,以贾宝玉为中心对象,来辐射众多红楼人物,同时宝玉的形象多面而复杂,具有丰富的个人魅力和艺术价值。方老师认为,宝玉区分人的标准也是“情”字,而不是表面的年龄、性别。因此从宝玉的女儿观来看宝玉这个人和人物的核心价值,明确宝玉的情感价值观。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渗透给学生阅读方法,比较法。我想这两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是两位老师尽管讲的是不同类型的课,但是二位老师的课堂都体现出的对文本的梳理、贯通和思辨,以及从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这些是和老师大量的付出和努力分不开。

数学学科侯常红老师:

很荣幸有机会到上海中学听专家老师们的讲座和观摩课堂教学,让我再一次领略到名校名师的风范。在专家与老师们的交流中,我体会到了教育要全面提升学生的素养,提升他们的关键能力,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让学生学会知识,更是要让他们去成就自己,做一个能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人,一个能够对社会,对未来发展有推动的人。这也让我进一步思考怎么才能进一步做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给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空间。观摩课中探究式课堂和新授课课堂的展现,我看到了授课老师的那份淡定从容、学生探究的那份热情、学生获得新知的那份喜悦,更看到了教学学案的精心设计,以及运用多媒体的先进和便捷。这让我也进一步明确课堂的教学是对于学生各项素养的培养与提升,而不仅仅是知识本身,要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英语学科代永慧老师:

外语学科周清飞老师的课堂,充分体现了激发学生利用已有阅读技巧,在新文本的学习中发挥自主学习的课堂模式,整堂课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梳理文本结构,理解作者BobDylan核心情感,从而引发学生的criticalthinking,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批判性思维,发表观点。通过这次观课,引发我对于不同层次课文的处理方式和侧重点的处理。老师已经不是学生信息的唯一来源,我们应该培养学生如何理解和用批判性思维来阅读的能力,与学生同频共振,共同进步,授之以渔,从而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双新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一次新的挑战自我与发展自我的机会,我们应该趁着新课程新教材的契机,挑战自我,争取更高更远的发展。

政治学科刘雪超老师:

“双新”实施需要全社会各方面配合,但是主阵地是在高中学校,在高中课堂。要真正实现课堂教学“脱胎换骨”,摆脱应试教育的种种桎梏,教师必须要提高专业能力,以开阔的专业视野、深厚的专业素养、崇高的专业情怀投入到“双新”实施的具体环节之中。开阔的专业视野,就是能够从国家战略、社会需求、学生发展的多个维度来认识本学科的教育使命,在课堂上展现出本学科的价值关怀,激发学生的研究志趣,锻造学生“独坐幽篁里”的笃定心态。深厚的专业素养,就是精通本学科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方法,能够充分发掘教材知识与社会现实的有机联系,在课堂上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情境,引导学生做到触类旁通,达到“一览众山小”的认知境界。崇高的专业情怀,就是以饱满的奋斗热情来应对本学科的课程设计、教材研究等诸多挑战,以严谨的工作品质、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立志投身相关领域之中,帮助学生树立“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搏精神。

历史学科庄鑫渝老师:

本次论坛汇集了全国各地教育的声音,而“双新”实施背景下的教学理念与对教学思考的出发点,与我校契合点众多,代表着是中国教育未来该有的方向。开幕式上张绪培会长以《新征程新课程》为题的“双新”主旨微报告令我格外印象深刻。已经退休的张会长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和人性关怀的角度出发,向在场诸位教育界的同仁讲述着当前中国教育理念转变、“双新”实施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推进的主要成果和局限,平实恳切的语言中透露着一位老人对于教育的珍视与忧虑,使我意识到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从业者身上肩负的责任与使命。在接下来的两堂教学展示中,我学习到了不一样的视角和处理方法,不论是对材料的挖掘,还是思路的宏观串联,都为未来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走出去是必要的,而走出去之后更重要的是坚守我们的初心,坚守我们对于教育,对于每一个人生命主体的初心。如何利用课堂的有限时间完成对学生思维的提升,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更好地完成育人的目标,是我未来思考和努力探索的方向。

地理学科陈骏淑老师:

走进上海中学,校园里巍然屹立的龙门楼、先棉堂、工程楼、逸夫楼,在述说着学校深厚的育人底蕴,大礼堂东西两侧的樟树林,绿意环抱的卧龙亭、波光粼粼的中兴湖,吸引着参观的老师们驻足深思。在开幕式结束后,来自上海中学的章健华老师进行了《城乡空间》一节示范课的展示,以“上海市城乡空间规划创意设计大赛”为契机,让学生了解上海的土地利用现状和变化状况,通过对“摩登城区”、“特色小镇”、“美丽乡村”方案的设计,理解城乡空间的布局规划。章老师通过启发式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交流探讨能力,体现了卓越育人导向和思维训练导向,在体现了学科素养的培养外,还注重了美学和哲学的培养。

物理学科闫彩霞老师:

与会期间我一共听了两节物理专业课程,分别是《狭义相对论》和《Resistanceofapencillineandthefactorsaffectit》。这两节课有好多地方带给了我比较大的感触.1、小组合作探究角色进入自动化和快速化。这反映出了学生探究和动手能力的水平同时也体现出了日常教学对学生素养能力培养的高度落实。2、实验误差追问深度化。对于实验探究并不是得出实验结果就可以了,而是进行了严密且大量的误差分析,这个误差分析要求已经达到了国内研究生实验的水平。注重对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的科学态度的培养。3、师生交流平等。令我惊讶的是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不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而是说谢谢你。我觉得这个点很好,首先说明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而不是教师评判学生。另一方面说明表达观点就是一种分享,无所谓对错,不应该是为“唯一的正确”而表达。除此之外复旦大学教务处处长蒋最敏教授所说的“课堂讨论直面矛盾,淡化结果。”令我感触也很多。很多时候,为了得到我们要的结果,怕学生想不到,我们会一步步引导,让学生少走了弯路却失去了直面矛盾的机会。长久来看这未必是一件好事。

化学学科李丹丹老师:

走进上海中学,无论从校园景观还是从师生的言行举止中,感受到的都是历史、文化的积淀。名校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成绩背后,是一代又一代上中人的付出和传承。两节风格截然不同的化学课,从不同角度让我感受到东西方文化的碰撞,各有特色,各有所长,让人各有各的思索。本部的教学,更注重思维的严谨和深度,电导率图像直观形象地证明了沉淀溶解平衡的存在;判断沉淀溶解、生成以及分析沉淀转化问题时,定量的观念贯穿始终,感觉对学习能力很强的学生来说,拓展了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应该是很“过瘾”的感觉,让人印象深刻。国际部的教学,是典型的“国际”模式:学生活动贯穿始终,教师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对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每种方法的优劣,研究对象选取生活中熟悉的素材,学生在实验、分析处理数据,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和思辨能力。总之,短暂的上中之行深受启发、收获满满,我会在反思中继续前行,继续为学生的发展去践行、探索。

生物学科于振兴老师:

时值“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第二个百年计划启程之际,培养有爱国情怀、有社会责任、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质量人才,推动人的全面发展,是推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具体要求。这就需要教育在授业解惑的基础上,为学生提供多元层次的发展平台和机会,为学生创造天赋自由绽放的天空。课堂作为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最终落地的主战场,对学科教师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新教材实施已近两年,新课程标准中,关于培养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的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理念已经悄然渗透进了生物学课堂。非常感谢学校创造的宝贵学习机会,我将在二中团结协作的氛围中,脚踏实地、积累沉淀,积极改进课堂教育实施,不仅让学生体会生物学的奥秘、激发学习兴趣,更要落实和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沟通的能力,让学习真实发生,为实现“造就终身发展之生命主体”的育人目标贡献力量。

撰稿:庄鑫渝

审核:潘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mj/27745.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