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之前的海伦没有文字记载,即是粗犷的,又令人感到清幽;即是遥远的,有让人感到切近。设立通肯副都统以来,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上,虽然只是稀稀落落的墨点,也能让我们感到这座小城的心跳,感觉到先人们爱恋这片土地的情怀。海伦是一块神奇的黑土地,人杰地灵物华天宝。回首海伦百年文坛到如今,可谓人才济济、群星荟萃。
民国时期海伦的文学创作,主要是格律诗词,其代表人物主要是辛天成、冯文洵。辛天成(-?),字九丹,四川屏山县人。辛天成曾三次在海伦任职,政绩突出口碑好。年12月,辛天成编撰了《海伦县志》,记载了海伦早期的历史,留下了特别珍贵的文献资料。冯文洵(--),字问田,河北涿县人,曾任海伦县长。年8月,冯文洵创作了《海伦杂咏》26首,记录了海伦有史以来的风物人情,不仅是优美的格律诗作,更是珍贵的历史资料。沦陷时期文学,主要是宣传抗日的救亡文学,以诗词、诗歌为主。代表人物有李兆麟、于天放等人,代表作品有《露营之歌》《农民小调》《贫农四季叹》等。
建国后,海伦的文学创作进入了繁荣时期。以《海伦日报》和海伦广播电台为载体,干部、农民、教师、学生创作了大量的诗歌、散文、小小说、戏曲等作品。刘玉山、孙天学、关雨田、王秉贤、孙成铭、王尧等人,在业余时间为家乡挥毫泼墨。韩作荣、丁广惠、宋歌等海伦籍作家,也对故乡倾情吟诵。七十年代开始,海伦的文学事业展开了一副瑰丽的画卷,涌现出一大批文学爱好者,也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绩。潘永祥、邢海珍、王文阁等人,都是海伦走出去的文学青年。更涌现出马秀文、毕玉琴、张秀华、李坤峰、朱景娜、房艳玲等一大批文学先锋。
随着时代的发展,海伦是文学事业更是风起云涌、波澜壮阔。自年海伦市诗词协会成立之后,纯文学性杂志《通肯河》创刊,与此同时,海伦市作家协会在黑龙江省东北网、中华诗词论坛、海伦广播电视网开辟文学阵地,在作家协会,《通肯河》杂志和各文学阵地的的推动下,海伦文人们的创作积极性倍增,老作者发扬光大,又带动和吸引了一批新的文学爱好者。
他们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全国各种文学杂志报刊之上。作家协会谭海学创作了首“沁园春”,分作五卷先后出版,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作家协会李海生所著的《东北民间故事》获得了第13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作家协会杨庆莲的散文《完美的爱人》,获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当代散文奖”,并被列入《中国当代散文家大辞典》,散文《国旗,我是您的读者》获得中国散文学会颁发的一等奖、致公党中央宣传部颁发的优秀奖。作家协会陈跃东(冰江)创作的《契丹秘图》等三部长篇小说,已有两部被改编成为电视剧。作家协会会员出版的情况令人喜悦,李秋晨出版的《心灯足影》黄涛出版的《梦中的月亮》、高原出版的《笑醉雪寒》、沈彩初出版的《失落的琴声》,王玮出版的《你看那落日》等著作都在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格律诗词创作上,冯启才、冯凌云、刘汉臣、张平、徐凤林、荀有卿、李德才等几十名作者都先后出版了个人专著或编著。黄涛、高原、沈彩初、王玮、冯革文等人的诗歌多次获奖,在全国享有盛誉。
孩子们虽小,无论将来他们从事什么职业,相信他们还是会时时忆起小时候的梦。孩子们自己也是有小小的梦想,他们在这个梦想中一直成长,一起腾飞。
温馨提示:
此为公益平台,乃《通肯河》文学季刊(纸刊)的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