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伦新闻
海伦特产
海伦美景
海伦医院
海伦房产
海伦生活

这个男人讲起ldquo杀人放火rd

前天,我们替淼叔问了你们一个问题:你为什么喜欢看杀人案件?

结果……在“爱の魔法”下,这个问题被你们自动转化成了:你为什么喜欢听淼叔说杀人案件?

于是后台收到一大波表白操作:

emmmmmmfine,你们的“喜欢”,淼叔都收到了。

但本着“有理性,有思考,有温度”(你们夸淼叔的话)的态度,在排除了迷妹迷弟们的深情表白后,我们吃惊地发现,还有将近条留言是在认真阐述喜欢“杀人放火”的原因。

其中有人是因为刺激,有人从小就是推理迷,有人是出于“保护自己”的需要,也有人是因为被“人性的阴暗面”所吸引——

“你在凝望深渊时,深渊也在凝望你。”

其实,喜欢“杀人放火”一点也不奇怪。放眼全球,对杀人罪案、尤其是连环杀人案感兴趣,已经成为大众文化中的普遍现象。

证明就是:年,由美国TAL(ThisAmericanLife)广播频道推出的非虚构广播剧《连环》(Serial)第一季上线后不久就获得了万的下载量。第一季说的是年巴尔的摩市高中生李有敏被谋杀的事件始末。而在它之前,还没有下载量超过万的广播剧。

此外,位于美国华盛顿特区的“犯罪博物馆”在开放期间也经常人满为患。

在这里,人们能参观到年代美国著名连环杀手泰德·邦迪(TedBundy)使用过的大众甲壳虫汽车。他就是在这辆车上性侵并杀害了几十位年轻女性——泰德·邦迪的案件,淼叔会在《李淼谈奇案》里详细阐述,这里就不剧透了。

总而言之,喜欢“杀人放火”可以说是人之常情,但喜欢的原因却因人而异。根据这条留言,日谈归纳出以下五种原因:

NO.1猎奇心理

平淡生活,何以调剂,看“杀人放火”加点猛料。在这种心态加持下,看杀人案件基本等同于看鬼片,害怕的同时又享受着肾上腺素激增的美妙

——刺激呀!

?

Mon

一开始是奔着刺激听的,因为生活太无聊平淡,听一些在自己身边很少发生的事,会知道世界上还有更多离奇可怕的事情发生。

?

忽忽

自然是因为两点一线平淡无奇的日常,生活波澜不惊,所以总想探寻底下的暗流涌动。

淼叔的故事最吸引人的是真实性,很多时候我都不敢想象这是真实发生在我所处的世界上的。

?

hinatayuki

杀人放火和恐怖片一样刺激人的各种应激激素分泌,带来的兴奋感和我们明知不可为而欲为之的倾向是生理上无法抗拒的,而解谜推理过程的成就感也是无可比拟的。

NO.2推理迷之爽

很多喜欢“杀人放火”的人也是推理迷,听杀人案件时会自动代入刑侦角色,他们追求的是“一开头就猜到凶手”的快感。

?

牧羊畎

我从小就是个推理爱好者,从淼叔的“杀人放火”中,得到了看小说完全没有的快感,这一点非常爽。

?

ingfre?e

从小就喜欢这种故事,记得小时候家里有一本好像叫《世界未解之谜》的册子,非常薄,都被我翻烂了还在看。

能看懂更多文字之后,开始不眠不休地看福尔摩斯全集,后来接触了柯南、东野圭吾……就像打开了新世界大门一样,打开了对于“杀人放火”的窥探欲。阅读的过程真的是每一行有惊喜,每一页有怀疑。

毕竟生活中接触到的人和事都是平凡小事,这种未知的吸引力对我这种好奇宝宝来说真的太强了。

?

叛逆的鲁西西

我是一个怪孩子,小时候喜欢看的动画片就是柯南、金田一、鸭子神探这种。

小学时,地方台的科教频道总在晚上播放discovery频道的美国罪案纪录片,妈妈还给我买了全套csi的DVD盗版光盘,多呢,我喜欢死了。

高中文理分科时我要选理科,这样考大学可以报法医系,我就要当法医。家里人不同意就骗我去学法律系,以后当律师当检察官也可以接触到犯罪故事呀。

后来我成了律师(没有想象中的有趣),在整理卷宗的过程中看到一个把岳父母杀害的刑事卷宗,心里觉得特别震撼。

NO.3安全意识

“杀人放火”的存在让我们意识到,在生活平静的表面下潜藏着随时可能爆发的危险,而那些看似平常人的杀人犯,就是一颗隐身于人群的定时炸弹。

美国法医精神病学家海伦·莫里森(HelenMorisson)曾和80多个连环杀手面谈,她发现,这些人都是都是演戏高手,很擅长装成正常人。

其中“将36个女人骗上车,劫持并杀害她们”的连环杀手“泰德·邦迪看起来和邻家男孩没什么区别。如果你的邻家男孩恰巧是一个连环杀手,那就很可怕了,这意味着谁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因此,了解杀人案件,了解犯罪的心理过程,是为了丈量我们与恶的距离,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自己。

?

给你灵感的大猫

为了能更安全的活着,小动物的保命自我修养。

?

Saoc??

想看看人性的恶到底可以恶到什么地步,以此警醒自己即使安逸的生活也充满了隐藏的危险。不可以太善良地去帮助陌生人,不可以太相信陌生人,保护好自己。

?

朱朱朱古力??

作为女性,真实案件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直面现实的黑暗,从而得到更多信息以保护自己。女性更容易成为受害者,知道的越多,自身的“安保”系统会更完善。从幸存故事里更是能学到自救的方法。

?

独树成林

用这些杀人案件来作为自己生活的参照,为自己划定界限,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他人。

当然像淼叔这样研究就更专业了,我肯定不及。毕竟我只是刚查完高考分数一夜没睡忍着巨大悲痛留言的伤心人啊。(???)

?

静静

让我了解到这些美好的背后是有人付出了某些代价的,也让我对这表面上看起来平平淡淡的世界有更多的警惕心。

比如深夜楼道里有人来了又走了,比如身为一个单身女生至少养条狗狗增加安全系数——平淡的生活也需要我们自己努力才能维持这份平和。

日谈奇妙物语于我就像是街警,用一个个鲜活的故事告诉我生活经验。

NO.4凝视深渊的冲动

在最近热播的日剧《轮到你了》里,开场有一段台词是这样的:不论是谁,都会有想杀死生活中某人的想法,但是我们不会真的付出行动,因为我们怕受到惩罚。

图源:日剧《轮到你了》

当我们在研究杀人案件时,我们也在凝视深渊。剑桥大学文化历史学家尚恩·麦克科里斯汀(ShaneMcCorristine)说过,连环杀手给了我们远距离感受死亡的机会,我们可以“尽可能地接近深渊,而不必真的坠下去”。

?

JohnStone

为了满足另一个自己吧。

?

sudan

窥探每个人内心深处或多或少的人性阴暗面。

?

叶嚒嚒

因为那是潜意识里自己也想去做的破坏,但理智上又知道这些不可为。为了排解心里的“破坏力”,就会被这些案件吸引,同时也被三水叔不偏不倚的温和态度深深吸引。

?

?神奇海螺?

喜欢看“杀人放火”,是因为借此释放自己内心的阴暗面。

“啊,原来我曾经有过的念头别人也有过,但是我一定要控制住啊。”

?

Colin

大概要看遍人间这么多浓重的恶,才会一遍遍提醒自己,要爱身边的人。才会在深渊来临的时候,懂得怎样不坠入深渊和拉住身边的伙伴。

凝视深渊,也不忘背后的星空。

?

爱哭哭

小时候在军工厂住过几年,因为地方偏僻,最大的消遣就是每个周末央求爸爸买只鸡,然后认真看他杀鸡。我的兴趣完全在于杀鸡这件事,因为做好的鸡肉我一口都不吃……

成年后迷上各类法医破案的书,一直在想如果人生重来,一定要去考法医学专业。或许骨子里对于解剖这件事有一种迷恋,所以也爱看各种杀人放火的书籍剧作。还好三观正常,否则也许会变成一个变态杀手。

?

LIU00

讲个故事:有一次我在玩侠盗猎车手,当我正常进入一家汉堡店、无意间掏出枪时,女店员看见枪的AI判定后,惊慌、跑出去的瞬间,我举枪、补枪、将其杀死。

但我没有触发警戒。于是我像往常一样,离开汉堡店,走入人群,再回到汉堡店。神奇的是,这时尸体已经刷没了,这一刻,只有屏幕前的我知道自己杀了一个人。

这种感觉很奇怪,在虚拟世界中,这种“完美犯罪”的感觉却是真实的。

听还原案件时,也会有一样的感觉。这一扇半掩着罪恶的门,让我们体会到日常无法体会到的颤栗感,我们要时常告诫自己,小心身边的陌生人哦(笑)

NO.5了解人性的欲望

在条留言里,有一个高频词出现了54次,那就是——人性。

人类真是一种奇怪的生物,明明长着一样的大脑构造,行为方式却天差地别,有的像天使,有的像魔鬼。

或许杀人案件中最值得人深究的地方,就在于杀人凶手本身——在这些做出惨无人道暴行的身躯里,也能看到人性。

了解他们是出于什么心理犯下如此恶行,不是为了给他们的恶找理由,而是为了学习,我们如何能避免社会上再出现无辜的牺牲者。

?

刘璐

因为想知道人性到底有多曲折。

?

TinaCheung

听淼叔讲"杀人放火",最想听的是人性的奥秘,究竟怎样的情况下,人性竟可以演变成兽性。

欣赏淼叔除了真实还原案件经过(做大量严谨的资料搜集),还会发掘很多罪犯的犯罪心理,通过研究罪犯的成长背景来分析其扭曲人格的成因。越听杀人放火,便更加珍惜眼前人,珍惜当下美好的每一天。

?

梁策

人类是兼具劣根性、动物性和怜悯心、普众心的复杂生物,而“杀人防火”最好地满足了人类内心最深处的各类小隐思:

血腥的现场和离奇的案情满足了人们的窥探欲和隐蔽的破坏欲;

查明真相和绳之以法满足了人们正义得以声张或没能声张的情绪感;

他人的生存或死亡,为我们平静的人生提供了危机的肾上腺素;

和受害人相似的日常又加重了我们的危机感和悲悯世人的情感。

人生最大不过生死,当你看到另一个人的生死摆在你面前,你就好像认识了他们一生,见证了他们一生。

不管你是因为什么喜欢上“杀人放火”,现在大饱耳福的机会来啦:

由日谈公园出品的《李淼谈奇案》音频付费节目今天在蜻蜓FM正式上线!

三种方式让淼叔的声音陪你度过漫漫长夜:

打开蜻蜓FM,搜索“李淼谈奇案”;点击阅读原文;或者扫描下图中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mj/25557.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