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我市各地高三学生开始复课。随着高三学生复课,春季学期按下开学“重启键”,让沉寂的校园逐渐恢复生机。
肇东
4月7日一大早,记者来到肇东市第一中学,在学校的大门前可以看到,通过这里入校的学生都会根据地上的标识保持一米以上间距,经过测温进入校园,稍后他们还要经过两次测温才能进入教室进行上课,这样严密的监测既保障了学生健康,也确保了校园安全。今年的返校,“有序”和“错时”成了肇东市第一中学的关键词。从入校到上课、离校,肇东市第一中学制定了严格的“一日常规”。除了学生在家预先的常规体温检测外,学校还采取人体红外测温门和人工手持额温枪相结合的测温模式,在教学楼入口采取红外线测温仪,学生保持安全距离依次通过,一旦发现体温异常,红外线测温仪即刻报警。学生到达教室后,老师使用额温枪再次测温并观察、问询其他情况,确定无异常情况后开始上课。为了确保高三年级名在校生的健康安全,肇东市第一中学还采取一系列措施以降低班级内人员密度,学校将所有高三班级均分为AB部分,固定班级、固定座位,确保一人一桌,平均班额不超过32人,并通过错峰入校、分批放学、调整上下课时间等形式减少人员聚集,同时要求全校师生从入校开始全程佩戴口罩出入。针对第一中学的住宿生,学校实行订餐制,并提供一次性餐具及消毒洗手设备,在食堂统一就餐时单人单桌保持间距,原本可以坐4个人的餐桌现在只能坐一个人,同学们进入餐厅后摘下口罩有序就餐。
(特约记者于洋)
海伦
为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校园安全保卫,海伦市各高中全面加强校园安全检查,严格按照要求认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开学期间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安全、有序、顺利开展。海伦市第一中学要求学生们进教学楼时必须佩戴口罩、保持一米以上间距并有序接受红外线测温仪检测,测温后填写入校登记表方可进入楼内。学生上学、放学及在校期间必须佩戴口罩,每节课课间,值班领导、学生会及学校防疫人员会加强对走廊巡视,防止学生发生聚集现象。“我们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努力探索疫情防控与教学质量提升的最佳契合点,既能保证疫情防控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海伦市第一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王晓平说。(刘田果特约记者马明超)
兰西
4月7日,兰西县第一中学、第四中学两校高三学生复课秩序井然,正式开始了新学期的“冲刺之路”。“因为疫情的原因,听说要上课时心里还是有些紧张,今天看到学校各方面都这么严格也就放心了。学校的学习氛围很棒,备考效果无疑比在家里更好。”兰西县第一中学高三学生刘春萍说。疫情让她真切感受到自己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重返校园后,学习劲头儿更足了。特殊时期,复课学校实行小班额、分教室授课方式,把一个班分为两个教室进行授课,课桌之间保持1.5米的安全距离,每个教室的学生数量控制在25人左右。上课时,老师、学生均要佩戴口罩。为确保万无一失,两所学校均设置隔离室与临时隔离点,并对学生食堂、公寓进行健康筛查。体温检测、专业消杀等工作人员已经安排到位,学生将按照错峰和分散原则,实行分桌、分区域就餐,做到“一人一餐具、一用一消毒”。据了解,该县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高三年级共余名学生同步重返校园,开学复课。(于哲)
扫码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