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滴石穿,他以锲而不舍的精神,三十年如一日,致力发展绿色菇娘种植,终于将小小甜菇娘做成富民大文章,带领乡亲们实现了小康梦。他就是海伦市共合镇增产村党支部书记,增产菇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姜波。
姜波的父母都是庄稼人,日子一直过得辛劳而清贫。年高中毕业后,姜波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返乡之路,他要用自己的能力帮父母分担劳作,为家庭实现致富梦。姜波的创业路是从耕种大田开始的。他和别人辛辛苦苦一样忙了整个农耕季节,尽管出的力比别人多,用的心比别人细,除产量略高于别人一点外,并没有过多的收获,两年下来,姜波悟到一个事实:要致富,寻门路。
菇娘在当时是家家户户小园里种的,留给孩子尝鲜。也有个别人拿孩子吃不了的菇娘到市场上换点日常用品。姜波觉得这里大有文章可做,为何不大量种植,将菇娘变成商品呢?第二年,他便也尝试着种了两亩地。种菇娘看起来简单,但里面的技术窍门却很多。菇娘下来后走街串巷去卖,这一年几乎没有挣到什么钱。光知道干不行,还要掌握种植技术,这年冬天,姜波足不出户,翻阅了大量的农业技术资料,从土壤、水肥、病虫害等多方面研究菇娘的种植技术。第三年又选了一块向阳的坡地,一下子种了半公顷地的菇娘,并把所掌握的技术全部应用上了,菇娘的质量和产量果然明显提高,不少人特地来这里“取经”,姜波都毫不保留地告诉了他们,此后又尝试了绿色种植技术和富硒生产技术,都获得了成功,在姜波的带领下,年实现了绿色种植,同时开发了新品种——富硒菇娘。姜波也因自己的出色表现,加入了党组织。
在姜波的带动下,菇娘的面积扩大了,质量也保证了,但不好销售、价格低、丰产不丰收等问题也出现了,以致有的农户都不想种了。要想使菇娘继续发展,就必须走出开发销售市场,姜波的想法和支部不谋而合,年在村党支部的鼓励和支持下,姜波毅然将菇娘交给妻子经管,自己第一站到了沈阳,开始贩运菇娘。其间历经的坎坷数也数不清,就不用说城里人那轻蔑的眼光,光是跑上百里路,磨破了嘴皮子,菇娘一斤也卖不出去,那种滋味甭说多难受了,有时真想回家种地得了。可那一堆堆放在地里的菇娘,乡亲们祈盼的目光,使他难以轻言放弃。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打拼,终于在沈阳站住了脚,发展了六七个大客户,一年销售上百吨。沈阳的局面打开后,又先后去了天津和广州,并迅速打开了市场,销路一天比一天好。增产村的菇娘总能比外地菇娘每斤多卖一两毛钱,增产也成为菇娘交易的集散地。每天晚上闲下来,姜波都认真查阅各类农经信息,自己的眼界也开阔了。
因姜波做出的突出成绩,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作为一名领头人,他自知肩上责任重,年,他牵头组建增产菇娘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本村户菇娘种植户联合起来,实行品种、技术、销售统一,分户管理,分户核算,将菇娘由零散经营变为规模经营,靠规模和质量提升了市场竞争力,效益年年攀升。
姜波一边学习一边实践,得到广大农户的认可,也是农户心中的土专家,四里八乡遇到难题都找他,他也乐于四处传经送宝,成为海伦市特色经济的科技领军人物。年10月,姜波接任增产村党支部书记一职,他大力发展菇娘种植,年基地面积达亩,辐射面积2万亩,年销售菇娘吨,经营和务工收入达百万以上,建成了全国最大的菇娘种植基地。将合作社办成扶贫基地,新吸收贫困户13户32人,保证致富路上一个人也不掉队,大力发展绿色有机杂粮的生产,走绿色发展之路,提质增效。
来源:绥化新闻网文:何东阳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市白癜风中科白癜风医院国庆送健康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