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着眼旅游业,休闲度假产品供给不均衡不充分与日益增长的需求之间的矛盾十分突出。旅游产业亟需转型升级。
日前,杨振之教授等以十余年以来有关休闲度假研究和近几年来有关“全域旅游”实践的结晶,汇集成“来也思想库”最新力作《休闲度假研究——旅游业转型升级发展之路》。该书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全书近50万字,体系完整、论点专业、案例丰富和图文详实,汇集来也股份近十年来的“全域旅游”探索成果,全面研究了旅游业的转型升级之路。
年,旅游业被确立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全域旅游”“旅游+”“国民休闲”“特色小镇”等政策接踵而至,投资风起云涌,各界对旅游综合效应寄予极高期望。
来也股份认为,我国旅游业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以“休闲度假”为核心的精益化投资开发运营是未来大势所趋,而“全域旅游”则是发展休闲度假的必由之路。
年,来也股份创始人杨振之教授主持《四川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时,提出以旅游产业为主导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全面调整灾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结构,对生产力进行提升优化,提出生产力布局向道路两旁、特色小镇、特色村落、景区集中。时至今日,来也股份通过不懈探索,已形成完善深入、操作性强的理论与实务体系,并在全国各地广泛取得积极成果。
该书绪论部分以全域旅游是“进行式”而非“完成式”立论,明确旅游业主导下的“多规合一”“多规融合”作为前提要务,藉此推动空间功能组织与用地模式创新、产业融合发展、产品与服务体系建设、投融资平台建设与管理等一系列关键工作。
其后以“旅游功能区研究”“国家旅游休闲区研究”和“度假目的地研究”等3个篇章,系统阐释来也股份十年来在国内率先实践的全域旅游、旅游功能区、国家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实验区、国家旅游休闲区、旅游目的地体系等一系列规划理论和实践案例,其与国务院、国家旅游局近年来以全域旅游为核心的顶层设计和政策体系高度契合。
全书主要论点
首先,全域旅游与迈克尔·波特提出的竞争战略理论体系高度契合,其核心是结合“钻石理论”和“区位理论”,着力培育以旅游业为核心的区域产业集群;同时,全域旅游也是对空间经济学理论的灵活运用,旨在把控旅游产业乃至整个社会经济体系的发展序列,践行空间经济学的“点-轴-域面”时空演进体系,通过对重大旅游项目、设施和重要旅游城镇的集约化、有序性要素投入,令其成为不断涌现的全域旅游增长极,带动周边产业和业态的自发性、集群化、联动式发展,继而带动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
第二,全域旅游的核心要务应包括五个方面:
推进旅游行政管理体制的变革
在旅游资源富集区,建立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新平台、新模式(在以工业等产业为优势的地区,也可以运用全域旅游的理念,来促进区域产业发展,形成更人性化和有益于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的产业发展创新模式)
引导多产业融合发展,形成区域泛旅游产业集群
在适合发展全域旅游的地区,以全域旅游规划作为区域顶层设计,引导实现“多规合一或多规融合”
借力“供给侧”改革,推动全域旅游产品的提档升级
第三,全域旅游有其内在规律和发展阶段。全域旅游的第一阶段是党政一把手统筹阶段,目标是高效建设与强化全域旅游发展能力;第二阶段是落实公共福利供给和统筹旅游休闲发展阶段,目标是令全域旅游的发展达成主客共享、惠及全民;第三阶段是跨区域构建旅游功能区,目标是从制度上确认旅游业在区域产业体系中的主导产业地位,有效引导生产要素优先配置于旅游业及其关联产业,迅速增强区域乃至跨区域旅游发展能力。
第四,国家旅游休闲区是第二阶段的适用操手。国家旅游休闲区是来也股份在年提出的一种新型专项旅游功能区。从理论提出,系列落地实践,得到国家旅游局认可,并接受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委托,编制完成《休闲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服务规范》国家标准(“休闲主体功能区”与“国家旅游休闲区”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称谓,本质上完全相同)。本书首度披露对《休闲主体功能区建设与服务规范》的详细研究和论述。
国家旅游休闲区作为国土资源利用的创新形式,是介于禁止或限制开发国土资源(如风景区和遗产地等)和高密集度开发国土资源(如都市城区和工业园区等)之间,有着较好的自然与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旨在落实旅游资源的公共属性,供民众集中开展公共旅游休闲的国土资源。国家旅游休闲区的用地方式更加灵活,更加强调三次产业融合发展,着眼于完善优化公共环境、空间、产品和设施体系,并大力引导旅游休闲产业的市场化和专业化发展。由此,令旅游业真正成为与当地生产生活高度关联,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综合效益突出的地方主导产业。书中相关篇章详细介绍美国国家休闲区体系,系统解读《国民旅游休闲纲要》,深入分析田园城市海伦斯堡、绿色城市波特兰等国际典型案例,专项讲解“美丽乡村建设”“社区支持农业”“汽车营地”等国家旅游休闲区关联内容。
第五,旅游功能区是全域旅游的高级发展模式。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山系、水系等自然地理单元或文化区、方言区等人文地理单元为单位,通常涉及多个市级乃至省级行政区划,乃至跨国。现有以行政区划为界的管控方式割裂资源脉络,往往造成无序开发和同质化竞争,特别是长期制约跨区域合作发展。更高阶段的全域旅游,就是要突破这种行政区划桎梏,参照国家主体功能区划提出的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等评价指标,将一定行政区划范围划定为旅游业主导和引导发展的旅游产业功能区,打造跨区域、全方位发展模式和平台,令固有的区间边缘落后地带成为我国新兴社会经济增长极,这将成为旅游业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城乡区域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缩小发展差距、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战略部署的关键举措。书中还介绍了来也股份自主构建的旅游功能区指标体系,并以威尼斯等著名旅游目的地为例,直观讲述旅游功能区体系构建要点。
第六,旅游功能区规划是旅游产业的技术高端。其在《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框架下,以“多规合一”“多规融合”为原则,建立适宜旅游开发区域的科学评价体系,按照旅游业在该区域未来发展中承担的主要功能和核心作用,构筑围绕旅游业发展这一核心功能的区域可持续发展基础,打造区域旅游业核心竞争力、明确并指导区域发展的空间布局、城镇、城乡空间形态和空间管理方案。旅游功能区规划突破了旅游规划只是城乡规划体系下的专项规划的定位;突破了行政区划的界限,强调以核心旅游资源为基础的空间资源的统一规划和利用,以构建区域竞争优势;突破了旅游资源富集区的常规发展路径,可以跨越式提升区域竞争力。来也股份于年启动的大邑县系列规划,以“七规合一”,在国内最早践行“多规合一”和“全域旅游”理念的实战项目。书中以其为例,详实介绍旅游业主导下的“多规合一”技术体系及其在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和增进区域综合竞争力方面的显著成效。
第七,全域旅游最高形态是“全域度假”。度假旅游作为旅游产业高端,以门类完善、容量充足、品质优秀、特色鲜明且可持续创新的泛旅游产业生态圈作为必要支撑,这也是全域旅游发展的终极愿景。我们清晰辨析休闲、旅游和度假概念;提出“度假旅游资源分类与评价体系”“度假气候舒适度评价体系”“生态环境资源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自主原创技术工具,并以山东省41家旅游度假区摸底调查和资源评估研究项目为例,介绍工具的实战用法;讲解度假目的地空间布局形态和旅游产业集群构建,并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创建工作的若干重要问题加以说明。同时,对“全域度假”理论体系和实操要务加以系统阐释,详尽介绍阿尔卑斯山地区、南加州地区、蔚蓝海岸地区、海南省等国内外著名度假目的地发展之道,以及RCI集团等国际度假物业先进模式与实例研究,并专案讲解我们在浙江绍兴(年)、福建福鼎(年)完成的国内领先“全城旅游目的地系统规划”。
旅游作为供给国民游憩福利,促进国民身心愉悦,提升国民综合素质的关键产业门类,扣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旅游必将为推动“美好生活”做出显著贡献,这也是旅游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大使命。在本书最后,寄望藉由旅游业发展实现从“城乡回位”到“归巢生活”。我们认为,旅游业的重要使命之一便是“重塑城乡关系”,作为城乡统筹工作的理想抓手,推动地理、生态、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全维度“城乡回位”,令“城市更像城市,乡村更像乡村”。在此基础上,我们针对习近平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生态文明建设与城乡统筹发展新理念,创造性提出“原乡体验支持旅游”概念,并赋予其诗意称谓“归巢生活”,也是回归旅游的本质“诗意地栖居”。
来也股份作为我国旅游全产业链集成服务第一股,倾囊奉献创立15年来,余项系统研究与实战案例之精要,本书堪称“全域旅游”综合指南,休闲度假“实操真经”,期待助力各方共创共赢大旅游时代发展硕果!
本文为原创,转载请注明“来也股份”
编辑:YM
赞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