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梦婷摄影)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黄兴利见习记者周梦婷北京报道
在北京对外经贸大学不远的居民楼里,坐落着一个半地下且不显眼的小酒馆——海伦司,内部墙上装饰着简单的涂鸦,加上几盏吊灯,再摆上20多张桌椅,这便有了小酒馆的氛围感,最主要的是不贵的酒水,因此成为不少年轻大学生娱乐消遣的最佳选择。
作为中国最大的连锁酒馆,“小酒馆第一股”海伦司自年9月上市以来便持续亏损,股价最高价格也依旧停留在上市首日,之后不仅没有提升反而一路波动下行,尤其今年以来,股价大幅度走低。
7月24日,在发布净利润预盈1.6亿元后的第一个交易日,海伦司开盘一度涨至5.98%,但随着午盘的下跌,最终当天转跌1.85%,收报6.89港元/股;7月25日,股价又大幅度回暖,截至当天涨幅5.08%,收报7.24港元/股,今年以来股价跌幅超五成。
业绩回暖
发布正面盈利公告后,海伦司今年遇冷的股价有了小幅回暖,7月24日,海伦司开盘一度涨至5.98%,最终当天跌1.85%;次日,其股价得到较大幅度回暖,截至7月25日涨幅5.08%,收报7.24港元/股,总市值91.72亿港元。
7月21日,连亏两年的海伦司发布了正面盈利预告,年上半年,公司预计收入介乎7亿元至7.2亿元之间,较上年同期的8.亿元有所减少;但净利润扭亏为盈,预计其净利润为1.55亿元至1.6亿元,上年同期为亏损3.04亿元。
对于净利润扭亏为盈,海伦司表示,随着疫情管控措施的取消,酒馆门店的客流量逐渐回升,门店经营表现好转;以及持续优化产品成本以及规模效应带来的整体毛利率上升;并且精细化管理为其效率带来了优化。关于收入的同比下滑,海伦司的解释则为,是由于特许经营酒馆门店占比提高,而来自该等特许经营酒馆门店的收入以其门店营业额若干百分比计算所致。
海伦司收入来源包括酒馆运营和特许经营合作,其中酒馆运营年营收占比达到了99.27%。目前,海伦司并未披露上半年特许经营酒馆营收贡献数据。作为对比,年来自特许经营的收入为约50.8万元,年为万元,营收占比分别为0.03%、0.7%。
对于海伦司特许经营酒馆门店业务,酒类分析师蔡学飞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特许经营门店其实就是开放对外加盟,短期内看可以快速提升企业规模与市场占有率,但是长期看,对于其店面的监管与服务是难点,特别是对致力于品牌化的海伦司来说,作为上市的公众公司,更需要进一步加强相关加盟门店的扶持与管理,从而维护品牌的整体形象。”
著名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则对本报记者分析认为,海伦司特许经营门店的增加,会提升其品牌势能,强化其领导地位,以及对整个上下游产业链采购成本的规模效应起到积极的正面作用。
重启加盟
海伦司是中国目前最大的连锁酒馆,第一家酒馆于年成立,年注册成立海伦司公司,在年至年,海伦司年度收入从1.15亿元一跃涨至8.18亿元,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也从.4万元升至.2万元。
然而,在年9月登陆资本市场之后,海伦司已连亏两年,年,其收入虽然获得大幅度增长至18.36亿元,但是公司拥有人应占年度溢利却亏损了2.3亿元;年,不仅亏损大幅度加大至16.01亿元,收入也下滑至15.59亿元。
业绩强压之下,海伦司也在尝试做出改变,在年报里,海伦司表示,在积极探索转向特许经营的新型合作模式;今年6月2日,其又推出“嗨啤合伙人”计划。根据海伦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