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NER、海伦司、泸溪河等新势力品牌店数都已破百并继续保持高速发展,但他们的发展特征各不相同:
品牌门店发展策略、店数、商场店偏好:
MANNER:全国门店+,85%位于上海,在多个核心商圈和优质商场开出门店甚至二店。
进驻上海核心商圈的优质商场(仅部分显示):
其中,兴业太古汇与IAPM均开出二店。
注:门店数据截止到年6月底,后续门店数据除特殊说明外均同口径
完美日记:全国约家门店,通过与主流商管品牌合作仅用20个月就开出家,进而进驻更多当地商业项目。
与万达、龙湖、印力等合作门店数量:
海伦司:相比MANNER和完美日记,“低调”的海伦司却拥有近家门店,这也让新兴业态小酒馆进入了商业人的视野。
海伦司各省市门店分布(图标越大代表门店数量越多):
华中、华东、华南是海伦司的“粮仓”。诞生于高校区街边店,目前其商场店类型占比超50%,商场店成为最主要类型。
诞生于街边店的MANNER和海伦司,聚焦年轻时尚消费者的完美日记都将商业项目作为发展的重点方向。
品牌商场店占比:
完美日记占比98%、海伦司占比只有55%,显示出不同品牌对商场店的偏好程度不同。在城市发展路径、优势区域、不同城市不同商业类型选择等方面品牌之间也是不同的。
品牌开店特征差异对比:
伴随着各类商业项目的持续开业,品牌门店依旧会保持快速增长,而越开越密的商业项目更需要新兴品牌来增强其竞争力。新兴品牌和传统品牌所属的业态、子业态、档次往往是相同的,门店数量和分布、进驻的商场等发展特征才是其独特性与竞争力的最好诠释。
品牌门店数量与构成(商场店与非商场店):
本篇通过盘点新势力品牌门店数量、进驻代表性商场、优势区域等发展特征来展示其独特性与竞争力,这也会影响到品牌未来的发展。
1MANNER-聚焦核心市场MANNER首店位于咖啡竞争最激烈的上海,以高性价比和优良的品质获得消费者的认可。
发展现状:
进驻城市与门店数量:
6个城市跨华东、华北、华南、西南四大区域,且均为一线和强二线城市,整体上门店依旧聚焦上海。
上海门店分布热力图(颜色越深代表门店越集中):
数据显示门店聚集于核心区域:南京路淮海路陆家嘴徐家汇等。
上海门店各阶段动态发展图:
回溯其发展历程,发现MANNER开店规律:首先吃透现有门店周边区域,再向新市场拓展。而这一点也帮助其在最早期阶段树立了竞争优势:
门店分布对比:MANNERVS星巴克:
在南京西路与陆家嘴部分区域,MANNER门店密度几乎与星巴克持平,这说明了MANNER的竞争力。
各城市门店类型对比:
上海之外的城市门店类型基本都是商场店。
深圳门店分布:
科学园与卓悦中心之外,均为商场店。
北京门店分布:
均为商场店。
成都进驻了IFS、仁恒、万象城,苏州进驻了苏州中心、久光,厦门进驻万象城。可以看到,MANNER进驻了众多优质大牌项目。
以上信息描绘出MANNER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上海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核心商圈的优质/大牌项目
物业类型偏好:上海市场也会发展写字楼与交通枢纽等门店、其他城市以商场店为主要类型。
发展策略:
咖啡市场的核心城市在上海,而上海的核心是在MANNER拥有店数最多的南京路、淮海路、陆家嘴区域。通过数据总结其发展策略:产品和商业模型在竞争最激烈的地方取胜之后,首先加密门店周边市场,并逐步建立品牌影响力通过优质商业项目进入新市场。
未来发展:
与其他咖啡品牌售卖第三空间不同,MANNER只售卖咖啡,因此只能选址于对咖啡强需求的区域。
MANNER开设二店物业列表:
二店均在有高品质写字楼/商场的区域。
MANNER上海不同阶段商场店与非商场店趋势:
上图中年代表及之前年份,年代表及之后年份。年开始商场店快速增加,年开始非商场店又开始提速,这些非商场店大部分都是写字楼门店。
年度开店数据趋势显示高品质高密度写字楼区域和优质商场等咖啡成熟市场才是MANNER的重点区域,这两类显然都是稀缺的,MANNER如果能继续在普通商场、社区等非咖啡重度消费区域持续成功,那么其门店数量会像果汁奶茶店一样有着巨大的潜力。上海市场该如何进一步加密?新城市进驻的次序与落地商圈的优先级怎样排序?各个门店如何协同织成一张更强的网络来共享顾客?这些门店规划工作对于MANNER下一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2泸溪河:夯实基础稳步外拓泸溪河从南京发展起来,以美味的产品吸引消费者。
发展现状:
泸溪河进驻的城市分布:
门店集中在华东区域,并通过街店和更多二线及以下城市夯实基础。华北与华南也已开启发展步伐,通过均匀布点稳步外拓。
进驻城市与门店数量:
华东市场已稳步下沉到三线城市。
不同城市商场店与非商场店对比:
本土市场南京之外门店以商场店为主,这与MANNER类似。
泸溪河北京门店分布:
数据显示虽然均以商场店为主,但与MANNER相比,泸溪河选择的商场更加大众化、布局也更均匀。
MANNER与泸溪河北京商场分布对比:
总体来看,MANNER商场店更偏向“高大上”:APM、IFS、恒隆,而泸溪河的商场店更“大众化”:万达、新城、宝龙等等。
两者同为大众化档次的产品,产品定位不同商场店的拓展分类也不同。这说明了门店发展特征能够更清晰反应品牌的特性。
泸溪河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华东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多类型的商圈与主流的项目
物业类型偏好:南京之外市场以商场店为主要类型
泸溪河与MANNER聚焦本地市场,通过商场店打开新市场,完美日记则几乎完全通过商场店在全国范围全面发展。
3完美日记-点线面的经典发展路径完美日记在网络引爆流量,首先以亲民的产品和高大上的形象快速占领各地一类购物中心作为高地(点),随后在全国范围开启了购物中心大拓展的步伐:通过和全国连锁项目合作实现快速增长(线),同时与地方明星项目合作夯实市场基础(面)。
发展现状:
完美日记进驻约个城市分布:
华东、华南、华中门店数量位居前三:
与MANNER和泸溪河相比,其并没有所谓的核心城市,二线以下城市是完美日记发展的重点。
门店集中在非一线城市:
相比餐饮,零售业态对开店的商场更挑剔,而完美日记在二线以下城市更受到消费者喜爱自然也更有竞争力。
完美日记几乎都是商场店,与连锁品牌合作成为“飞速”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全国连锁商管品牌与地方/独体商场店构成:
合作数量前6的全国连锁商管品牌:
与万达合作超过60家门店排名第一。
2线及以下城市的非全国连锁商管品牌商场店基本都是当地业绩排名前三甚至第一的项目。下图是部分项目列表:
完美日记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二线及以下城市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全国性连锁商管品牌项目与地方一类项目
物业类型偏好:商场店,街边店只有类似春熙路的全国知名步行街
相比MANNER和泸溪河,完美日记全国市场几乎同时发力是一个特例,而茶颜悦色死磕单个城市则是另外一个特例。
4茶颜悦色-单城市挖地三尺茶颜悦色门店长沙占比高达93%,门店全面进驻社区、机场、高校、医院、公园各类商圈,同时在核心商业开出二店甚至三店,在高铁站超5家门店。
门店发展到各个区域:
进驻各类型商圈的部分门店:
门店分布热力图:
数据显示五一商圈门店密度最高。
高铁站密集开设6家门店,商场也加密开店:
进驻新城市,也以商场店作为优先,以武汉为例:
茶颜悦色武汉门店分布图:
如果武汉门店生意火爆,结合长沙的门店发展情况推测茶颜悦色会在武汉市场密集开店。
茶颜悦色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城市:长沙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各类商圈与项目,高销售地区门店加密
物业类型偏好:各类商场和街店
5和府与Tims:非网红品牌也很快与MANNER等品牌相比,和府捞面与Tims在网络上的声量略低,但同样的是也通过商业项目快速拓店,不同的是在商业项目类型偏好上贴合自身的产品定位。
以Tims为例,于年6月全国突破家门店(10月已达到家),上海市场之外的门店贡献越来越多,而进入这些新城市几乎都是以商场店首发:
Tims新城市首店列表:
11个城市中,9个城市均为商场店,其中北京首店当日开业两家门店均为商场店,苏州店紧邻商场。
进入城市之后城市不同发展策略不同:商务发达城市商场店、写字楼店并举,其他城市则以商场店为主:
北京商场与其他门店:
为了更好的展示效果仅展示了部分门店,下同
重庆商场店:
Tims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一线和强二线城市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综合性优质项目与写字楼项目
物业类型偏好:商场店,非商场店以写字楼和交通枢纽为主
与Tims相比,和府捞面由于在产品上适合场景更广泛,因此也进入了更多社区商业
北京市场Tims与和府捞面分布:
和府捞面不仅数量更多,进驻的区域也更广泛,分布更均匀。
和府捞面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一线和二线城市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各类型优质项目与写字楼、高品质社区
物业类型偏好:商场店
MANNER、泸溪河、茶颜悦色、和府、TIMS首家门店均为街边店,而后通过商场店做增量,整体上沿着从高城市线到低城市线,从优质商场到普通商场的路线,在优势区域、商业项目商圈类型等有所不同。
商管公司对传统业态更熟悉,新品牌也更容易进入商场,但对全新业态的品牌,初期进入商场尤其是优质商场的难度较高,从普通商场包括配套商场做起也一样可以发展起来。
6海伦司-“农村包围城市”海伦司首家门店位于北京高校区域五道口,目前全国约有40家高校类门店:
部分综合性大学店:
部分大学城店:
高校区数量有限,即便加上专业类和职业类院校也难以实现规模化发展,商场店同样成为海伦司走上快速发展步伐的必选路径。
发展现状:
已进驻近个城市分布:
开店前8位城市:
武汉、长沙作为夜生活丰富的二线城市均超过50家门店并不令人意外,但天津、沈阳这些北方城市也在前8位,同时成都排名并不靠前,这些还是和经验带来的认知有偏差的。这反映出小酒馆作为新业态还是有广阔的市场潜力同时在发展初期阶段并不为主流的商业经验所认同。
从其代表性商场也可以看出,福州东二环泰禾、南京金茂汇、长沙梅溪湖步步高虽然也都是比较不错的项目,但和出圈的太古、新鸿基、九龙仓旗下知名项目相比,还是有一定差距。
在商业项目属于丰富资源的当下,海伦司依然快速发展,在华中、华东和华南三个区域均突破百家门店:
在具体门店选址上,海伦司与各类型项目均有合作,虽然没有遵循从一类商场到普通商场的传统路线,但依旧铺满全城:
武汉门店分布图:
部分高校店之外,海伦司进驻多个普通和配套商业项目,同时在区域上也多元化:KTV、孵化园、写字楼、车站,这背后都是大众化的产品定位和紧跟年轻的消费客群。
海伦司发展特征:
优势区域:华东、华中、华南
商圈与项目类型偏好:各类型优质项目与高校等年轻人聚集区域
物业类型偏好:各类普通与配套型商场
而另一个酒馆品牌COMMUNE目前处在发展的前期阶段,当前表现出的规律与海伦司完全不同:
COMMUNE品牌门店发展状态表:
COMMUNE门店的定位比海伦司高端,但其进驻的代表性商业/商场来看,似乎更需要类似酒吧的开店位置。
发展现状:
各个区域分布:
主要城市:
数据显示目前COMMUNE主要在华南和西南,但成都门店最多,因此华南开店分散在各个城市而西南区域则集中在成都。
成都门店分布:
从成都来看,川大店之外都是商场店,也许COMMNUE要从成都开始走向规模化的道路。
整体来看COMMUNE目前还未有比较多的商场店,要快速拓店,也必然会走商场店的路线,成都也许就是一个开始。
从策略制定到门店规划到评估到每年甚至每个季度根据市场最新状况的迭代,具体的商场店路径如何走通并不轻松,这是一个类似营运的“重工作”。
品牌发展特征助力开店与招商
8个不同的新品牌同样以商场店为重点,在城市策略(聚焦城市与全国铺开)、合作的商管品牌(全国连锁与本地)、商场店档次(高端与大众)、商场类型(购物中心与配套)等方面,同样的业态之间有不同,不同的业态之间也有相似。
品牌资料表:
品牌资料表通常包括基本信息和经营信息,其中经营信息是一线商业人的强项也是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