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自网络
读书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但读书一定可以让孩子多一条选择的路。
——老杨说
阅
读
提
示
最近,很多初三老师问老杨:今年名著考什么?老杨向来反对备考全靠猜题、押题。但是距离考试时间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不妨猜着玩玩?
猜题思路
猜题既是一种游戏又是一种严谨的逻辑推理。
说它是游戏,指的是猜题人和命题人之间的心理博弈。说它是严谨的逻辑推理,指的是命题人必须遵循命题规律,猜题人依据命题规律来进行推理。尽管如此,猜题依然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如命题人的学术修养、个性特点、阅读爱好、甚至情感价值取向等,还有一个因素是几选一时的随机性。
下面我们先来研究一下十年名著考查的轨迹。
广东省中考名著必考篇目及考察规律分析表
体裁
面目名称
作者
国别
考察情况
小
说
1.《西游记》
吴承恩
中国
、年考
2.《水浒传》
施耐庵
中国
、年考
3.《骆驼祥子》
老舍
中国
年考
4.《鲁滨孙漂流记》
笛福
英国
年考
5.《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英国
未考
6.《童年》
高尔基
前苏联
、年考
7.《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奥斯特洛夫斯基
前苏联
未考
8.《汤姆·索亚历险记》
马克·吐温
美国
年考
散文
9.《朝花夕拾》
鲁迅
中国
年考
传记
10.《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海伦·凯勒
美国
新增未考
戏剧
11.《威尼斯商人》
莎士比亚
英国
未考
诗歌
12.《繁星·春水》
冰心
中国
未考
体裁分类:
12部必考名著按照体裁可以分为:小说类八部、散文类、传记类、戏剧类、诗歌类各一部;按照国别可分为:中国和外国各六部。
考查规律:
从年开始考查名著题到年刚好十年。从体裁选择角度看,主要以小说为命题对象(只有年考察了散文《朝花夕拾·范爱农》)。从国别角度看,只有、年连续考查了中国名著,之后都是中外名著隔年考查。
分析结果
1
如果单纯考虑以上两个规律,可以得出一个方向性结论:年考查的名著应该是外国小说类。以此为前提,再考虑其他因素如影响力、教育意义、是否已考查等。那么,最可能考查的篇目应该是《钢铁是怎样炼成》、《格列佛游记》。
2
由于去年突然改变考查小说的思路,考查了国内散文,那么年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改考外国非小说类,以此为前提,那么最可能考的就是《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这种改变的理由很充足:
第一,反猜题一向是命题人必须研究的问题。
第二、这是一本非常励志的书,尤其是对初中生而言。
第三、新增未考。为什么要删掉《名人传》增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原因就是这本书更适合初中生阅读(考虑教育意义和初中生的理解能力)。
3
从反猜题角度思考,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连续考查国内名著。由于诗歌和戏剧不是初中阶段学习的重点,加上去年考查《范爱农》时题型被较多人非议,因此,年如果考查《威尼斯商人》或《繁星·春水》,虽然很出人意外,但由于不是初中生阅读的重点,估计会招来不少骂声,这应该是命题人比较忌惮的。
但是,如果考察《骆驼祥子》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题型的设计也可以稳中求变。这是命题人特别乐意做的事情。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小说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虽然他的政治影响力不如茅盾和巴金,但艺术成就绝对仅次于鲁迅。
如果让老杨出题,今年一定会选择《骆驼祥子》。
这种选择的理由除了以上几点以外还有:
第一,《骆驼祥子》的艺术成就很高。
第二,可以打破上面我们总结的命题规律达到反猜题的目的。
第三,特别方便命题而且保持了命题思路的一脉相承又“稳中有变”。第四,该篇考查时间是年,至今已经十年,刚好是一个轮回。
综合以上信息,老杨对年的中考名著最可能考查的篇目预测如下: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骆驼祥子》、《钢铁是怎样炼成》、《格列佛游记》。
以上四篇尤其是前面三篇名著应该是年最可能考查的对象。至于具体落到哪一篇还有一个随机性的变数,这种随机性是不可预测的,即使猜对了也是偶然的。
老杨郑重声明:
作为中考复习,我们可以猜题,但决不能把全部希望寄托于押题上。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最后阶段重点复习考查概率最大的篇目,但绝不可以只复习以上篇目。为了降低猜题不中的风险,请大家一定不要仅仅以老杨的猜题为依据进行复习,否者后果自负!!!
▊HOW?▊
复习策略
名著复习的策略是由名著考查的内容和题型特点决定的。
考查内容:
《考纲》要求:
1.了解推荐名著的基本内容。
2.欣赏推荐名著的人物形象和艺术特色。
3.阐述个人阅读体验,发表对作品的看法。
名著命题规律分析表
考查内容
题型特点
考查次数
1.名著内容(情节)概述
主观表达
10次(每年考)
2.欣赏艺术特色
主观表达
2次(偶尔考)
3.欣赏人物形象
主观表达
6次(经常考)
4.阐述阅读体验
主观表达
1次(偶尔考)
分析:从上表可以看出,名著的内容和情节是必考内容。对名著中的人物分析是常考内容。人物欣赏和阅读体验偶尔会考。题型特点都是主观表达题。由于名著内容丰富、情节复杂,人物众多,因此,《考纲》要求的表述分别用了“了解”、“基本”两个限制词。
综合以上信息,老杨的复习策略建议如下:
一
基于学情的备考策略
1.对于看过原著的学生,可以通过电影、视频等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影像资料来唤醒学生对名著情节和人物的记忆。
2.对于没看过原著的学生,老师需要梳理好名著的重要情节(事件)和重要人物介绍的概述材料,让学生先通过文字了解再通过影像资料强化记忆。
二
基于命题规律的备考策略
1.“根据题目要求或已知材料概述相关情节(事件)”是每年的必考题。
要做好这道题,需要具备两个条件:第一是对名著情节(事件)的熟悉程度。第二是掌握概述的基本方法(参照考点“概述文章主要内容”的答题方法)。
2.“欣赏人物形象”是常考题。
要做好这道题,应具备以下条件:
第一:了解文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含不同阶段的性格变化,如林冲、祥子等)及其相对应的主要事件,以满足“根据情节分析人物性格”的命题要求。
第二:掌握人物形象的分析方法(参照考点“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答题方法)。
第三:要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