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昆明新开业的商业体量近80万方,仅12月就有6个商业中心开业。
对比年万方的商业体量,今年并不算多。
面对昆明迅速扩张的商业版图,很多人是迷茫的,昆明是否需要这么多商业的争论,一直在上演。
抛开数量和体量,从商业发展与地域商业文化方面来看,或许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顺着时间脉络,一起来看看,昆明商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
有城无市,集中式“微商”主导
昆明商业发展的第一阶段
昆明自古不乏“商气”,却缺乏系统的商业传承。
受地理的限制,造成了昆明人安贫乐道的保守习性,最明显的就是知名商人极少。
相比其他地域和城市,昆明知名商人极少,至少在后人的印象中难以找寻。
昆明近代商人代表当属“钱王”王炽,清末一品红顶商人,从钱王街的命名,就可见一斑。
▲钱王街(图源网络)如今,夜晚的钱王街,灯火阑珊,人流如织。这条北起人民中路,南接景星街,全长余米的街道,依稀可以觅见当年昆明商业的辉煌。
而当代,昆明商业发展较为缓慢,甚至出现一种被迫式发展的迹象。
顺着时间脉络,简单回顾一下。
年,昆明有了云南甚至西南规模最大的百货商场——昆明百货大楼。
▲年开业的昆明百货大楼(图源网络)
整个计划经济时代,昆明除了百货大楼和东风百货商店,几乎没有其他大型商业场所。
经济体制改革后的年,昆明出现了第一家自选商店,除了昆明百货大楼等集中式商业外,长春百货商店、正义百货商店等街铺式的商业开始火热起来。
▲年昆明街头抢购卫生纸的市民(图源网络)年,盘龙百货大楼开业、五华大厦落成,年樱花购物中心开业,年昆明西南商业大厦、昆明天元商厦开业……昆明百货商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时间来到到年,之前的昆明商业,仍以零星分散的模式存在,没有形成规模化的商业中心。
年是一个转折年,昆明的商业发展出现了里程碑式改变。
这一年,百大新西南广场横空出世,这个集零售、餐饮、娱乐、电影超市为一体的大型商业体的出现,标志着昆明购物中心时代的到来。
▲百大新西南广场(房小星实拍)经过3年的发展,到年,人们公认的形成一定规模的整合式商圈也只有6个。
以规模划分,主力商圈就1个,三市街商圈;次级商圈2个,小西门商圈和青年路商圈;休闲商圈3个,即翠湖休闲圈、昆都休闲圈和金碧休闲圈。
▲南屏街广场(房小星实拍)而社区商圈和专业市场商圈加起来,仅有10余个,社区商圈如江岸社区商圈、滇池路社区商圈等;专业市场商圈,如广福路大商汇、官南大道专业市场商圈、东部物流专业商圈等。
开发模式上,当时昆明的商业地产项目,无论商业中心还是写字楼,总体上还是以产权销售为主。
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时段的昆明商业地产开发,还没有走出住宅地产的开发模式,形成独特的商业地产开发模式。
不过也有例外,如北辰财富中心、百大新天地、顺城等,其商业物业,是持有型、运作型、综合性的商业地产。
随着这3个商业项目的运营成功,昆明商业地产开发的新时代到来。
▲昆明北辰财富中心(图源其官微)
年建成营业的北辰财富中心,是当时北市区最大且唯一的商业中心,撑起了当时60万人口的北市区商业需求。
到现在,北辰财富中心仍然是区域人气较旺的购物天堂。
尽管昆明的商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但商业产品仍然单一,且缺乏系统性、综合性运营;商业中心分布更是中原一点红,其他区域捉襟见肘。
购物中心成主流,昆明商业发力
昆明商业发展的第二阶段
年,是云南商业蓬勃发展的一年。
这一年,红火了近20年的螺蛳湾日用商品批发市场正式停业,开始搬迁到新螺蛳湾国际商贸城。
▲昆明螺蛳湾日用商品批发市场顺城购物中心、正义坊购物中心、世纪金源购物中心扎堆开业,结束了昆百大系购物中心占据整个昆明市场的局面,开启昆明商业发展的购物中心时代。
▲开业初期的世纪金源购物中心(图源网络)昆明的商业中心从单一的中心格局,发展成多商业中心的形态。
年,昆明首个区域性购物中心、南亚风情第壹城开业,加速了昆明商业格局的分化,形成了三市街商圈、财富中心商圈、滇池路商圈、世纪城商圈鼎力的局面。
在大型商业中心发展的同时,社区型商业也悄然兴起。
▲七彩METOWN(房小星实拍)年,位于昆明白塔路的七彩METOWN投入运营,发展成为昆明首个社区型购物中心。同样定位社区型商业的欣都龙城,与北辰财富中心一起,构筑起了北市区商业的新天地。
年,万达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同德广场3个商业中心开业,再次推新昆明商业的高度。
加上花之城、新工人文化宫商业广场、滨江俊发广场等商业中心相继开业,昆明商业从单一中心逐渐演变成多中心共同发展的局面,呈现出“南北呼应”的格局。
▲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房小星实拍)顺城购物中心、南亚风情第壹城金鹰购物中心等项目的开业,标志着诺仕达、赛伦等本土商业地产企业的崛起,昆明本土商业企业从昆百大一枝独秀,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也标志着全国连锁的购物中心进驻昆明市场。
多商业中心逐鹿昆明
昆明商业发展的第三阶段
年,虽然房地产市场环境不景气,但对于昆明商业的影响并不大。
海伦城市广场、现代广场、云路中心、保利中心等社区商业相继开业,公园金格奥莱、斗南花花世界等特色商业也开门迎客,呈贡新区的百大新都会开业,成为呈贡商业发展的前奏。
▲公园(图源其官微)
年,昆明商业中心项目开业持续增多。
南亚风情第壹城NEWMALL开业,成为老牌购物中心调整的标志性事件。
呈贡的七彩云南第壹城、实力心城·汇力花千坊文化艺术商业街的开业,也标志着呈贡商业正式起航。
▲呈贡七彩云南第壹城(图源其官微)主城区的大都摩天购物中心、低碳中心漫谷主题商业区、C86·山茶坊等项目相继开业,太平新城的砂之船奥特莱斯开业,昆明商业中心阵容不断壮大,类型也更加丰富。
▲太平新城砂之船奥特莱斯(图源网络)
年,房地产市场回暖,商业项目的开业却有所放缓。
西城COHO的开业,拉开了昆明西市区商业发展的序幕,银海清溪渡广场的开业,也标志着昆明又一家本土商业地产开发企业启航。
▲西城COHO开业人气满满(图源网络)
银河置信广场一期商业的开业,促进了呈贡的商业发展;瑞鼎城商业街、凯瑞特邻里中心等项目的开业,也助力了社区商业的发展。
进入年,随着龙斗壹号购物公园的开业,昆明商业又迎来新一轮的爆发。
首次进入昆明的新城吾悦广场、中粮大悦城开业,宣告外来购物中心时代的正式到来。
▲昆明五华新城吾悦广场(图源网络)在大型商业项目快速发展的同时,金地兰亭广场、昆明悦云天地购物公园、实力花千集等项目开业,也让昆明的社区型商业品质不断提升。
▲昆明金地兰亭广场(图源网络)
自此,昆明商业真正实现了遍地开花,存量商业的竞争开始成为市场的焦点。
年,昆明迎来了史上最强开业年,恒隆广场、大悦城二期、瑞鼎城爱琴海购物公园、王府井·滇池小镇、新迎新城购物中心、融创滇池后海、富康城购物中心,7个商业整体开业。
▲融创文旅城滇池后海商业(图源其官微)南悦城、云纺MALL、鑫都韵城商业广场、滇池宜城、双城际商务中心,5个项目部分开业。
开业体量初步统计超过万㎡。
▲五华区首创奥特莱斯(图源五华发布官微)
年,北云66、呈贡吾悦广场、呈贡万达广场、茶天下云茶城、五华首创奥莱、金地中心、安宁吾悦广场、和谐广场、红星美凯龙沣源路商场相继开业,体量约70余万㎡。
到年末,昆明商业存量仍然很大,商业呈现爆炸式增长。
商业增速明显,体量超负荷
区域布局失衡
从年到年,昆明的商业体量不断增加,特别是从年开始,增速明显。
▲昆明商圈布局图(图源网络)15年间,昆明商业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传统模式到专业的商业地产模式,从单一商业体到综合商业体,从集中分布到南北呼应,四面开花,给人一种“多而分散”、“大而无用”的感觉。
同时,昆明城市发展布局也随之改变,从一个中心向多个中心转变。
▲昆明商圈变迁路径示意图(图源网络)随着昆明城市南延北拓发展战略的实施,昆明商业布局也在不断更新外拓,但是难以做到雨露均沾,商业布局失衡的局面也在不断加剧,并且在短期内难以消除。
就目前来看,昆明商业布局主要还是以主城区为主,主城四区中,商业最为集中的依然是五华区,其次是南市区和北市区,东市区商业匮乏。
▲金瓦路福缇商业中心(源自网络)
主城中心区,以三市街商圈为代表的商业,长期占据着昆明商业的霸主地位,时至今日,依然难以撼动。
南市区商业发展迅速,形成南亚商圈、爱琴海商圈、万达商圈三足鼎立之势。
▲同德昆明广场(房小星实拍)而人口基数最大的北市区,特别是北部山水新城,商业发展滞后,依然是个严峻的问题。
能够叫出名字的商业体,如北辰财富中心、欣都龙城、和谐广场、中汇商业中心等,加上不少的小型社区商业,仍然难以满足北市区巨大的消费需求。
加之一直被吐槽的山水新城交通短板,北市区商业布局之路任重道远。
▲东市区标志性商业花之城(房小星实拍)东市区一直是昆明商业发展的遗忘之地,目前,除了花之城、福缇商业中心外,几乎没有成型的商业。
好在,近几年东市区的开发进程加快,地产项目附带的商业体量不断增多,商业短板将会逐渐补齐。
▲11月27日开业的呈贡万达广场(图源网络)
主城向南,呈贡的商业发展较为迅速,以七彩云南第壹城为首的商业综合体在不断增加,目前已汇集了呈贡万达广场、呈贡吾悦广场、爱琴海购物公园等10余个商业体,总体量超百万㎡,且数量还在增加。
从商业体的密集度、体量以及商业品牌来看,呈贡行政中心片区,有望成为媲美南屏街的又一个主力商圈。
而安宁和晋宁片区的商业开发,滞后现象较为严重。
▲安宁吾悦广场5月20日举行招商仪式(房小星实拍)
安宁片区原有商业不少,几乎以单一商业为主。
年太平新城砂之船奥特莱斯一期开业,太平没有大型商业配套的历史划上了句号。
安宁吾悦广场的开业,标志着安宁片区逐渐走上大型商业发展之路。
晋宁片区商业最为匮乏,目前的新盘中,除了基础的社区商业之外,几乎没有大型商业配套。
随着片区内新盘的不断增加和建设,晋宁片区商业匮乏的局面将会有所改观。
主力店,商业决胜杀手锏
考验开发商实力的试金石
对于主力店,很多人并不陌生,它是商业组合中的超级明星、绝对主角,可以是大型知名商家或品牌,也可以是人气商家或品牌。
昆明融创文旅城引入的雪世界、海世界、电影世界3大亮眼IP,不仅为昆明增添了更多有趣的玩场,在项目宣传上也更具优势。
▲融创文旅城引入的雪世界(图源网络)直白说,主力店起到了开发商造势鱼饵的作用,以点带面,促进招商。所以,昆明商业地产决战的关键,在于其杀手锏——主力店。
就目前昆明各大商业中心的类型来看,大致可以分为2类,主题型商业和综合型商业。
▲昆明正义坊美食天街(房小星实拍)
主题型商业多为长期形成的商业,如南屏街商业街,以美食文化为主导;小西门-百汇商场,以电子设备为主导;以花卉为主题的斗南花卉市场,名声远播。
而新兴的商业多为综合型商业,包罗万象,难以区分其主体。正因为如此,在同质化中寻求差异化,变得极其重要。
南亚风情·第壹城主力店:金鹰国际百货、七彩云南豪廷大酒店、家乐福西南旗舰店、保利国际影院西南旗舰等。
▲南亚风情第壹城保利电影院(图源网络)顺城主力店:王府井购物中心、百老汇影城、加拿大IMAX影院等。
世纪城主力店:金源时代购物中心、家乐福、居然之家、车立方等。
红星爱琴海购物公园主力店:家乐福、哈根达斯、优衣库、星巴克、俏江南、红星太平洋影、肯德基、必胜客等。
对于普罗大众,在近水楼阳台先得月的思维模式下,轻易地就咬上了主力店的饵。
▲顺城购物中心(房小星实拍)
就算住在南亚风情第壹城3公里开外,在回答住哪儿时,“住在南亚风情园”的话,会不自觉的溜出来,仿佛每天都能在保利影城看电影,在Zara试衣服,在家乐福疯狂购物。
而相应的约会用语也变成,“要不就在顺城的苹果店前面见”。
当主力店的影响直接改变了日常生活思维,购物中心的意义已经不再是简单的购物,而是成为了城市人居生活的一部分。
这也恰恰说明,主力店的战略是成功的。
不过,主力店不是灵丹妙药,也有副作用。
经营不善的隐痛,被迫撤场的尴尬,甚至它也很可能是引发整个商业经营体系崩溃的“祸首”。
▲白塔路金格百货(图源网络)
昆明商业已有先列,白塔路高端商业中心的金格百货撤场,致使该商业整体一蹶不振,就此没落。
此类事件在外省也屡见不鲜,万象城主力店之一的芮欧百货宣布退出;广州珠江新城广场,曾成功引入北京华联超市,最终经营困难自动撤场,继而引发连锁反应,商场濒临倒闭;成都首个SHOPPINGMALL、百联天府购物中心撤离成都,开发商也是名利皆损。
主力店就是这样,它的“双重性格”让人捉摸不定,最为考验操盘手的技巧和魄力。
开发商是“投资人”,操盘手是整合资源的导演,主力店就是主演之一,观众到底买不买账,票房好不好,关键还看“操盘手”的能耐。
人均商业面积大,人气不均
昆明商业如何破局
从昆明主城核心区三市街商圈,到如今多个商圈交相辉映,昆明商业发展历时15年。据大象房鉴所不完全统计,目前昆明商业综合体已超过50个。
昆明锐理数据显示,截止年上半年,昆明商业库存为.28万㎡。
▲昆明商业库存去化周期(图源昆明锐理)
如果加上下半年开业的近80万㎡商业,年昆明商业总量将达多万㎡。
按照业内统计的昆明主城区常驻人口万计算,人均商业面积为1.87㎡,远超购物天堂香港人均1.2㎡商业面积。
值得注意的是,商业综合体数量虽然庞大,其中许多更像是“百货大楼”,同质化严重,在品牌和品质方面还有待提高,整个商场的运营体系和定位也需要提升。
而就目前昆明各个商业中心的人气来看,人气差异更为明显,很多购物中心几乎无人问津,一定程度上是因为疫情原因,但更多的还是缺乏引流的商业主体。
▲昆明大悦城(房小星实拍)
以大悦城为例,商业总体量32万㎡,虽然只开放了一期,但体量也不小。开业后不久,人气渐渐不足,偌大的商场只有商家无奈的叹息。
从与商家的闲谈中,不难体会到其中的无奈。
大悦城在招商阶段可谓信心十足,一期开业时开业率达90%,客流量突破26万人次,品牌多个,一段时间之后便偃旗息鼓。
而与大悦城相距不算太远南亚风情第壹城,却是人气爆棚,饭后逛南亚已经成为了周边居民的生活日常。
从商业布局来看,大悦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北京西单大悦城的成功至少可以说明,大悦城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生命力。
除了以上两个商业中心,昆明还有很多商业中心面临着同样的问题,仅仅是一街之隔或者是不同商业中心的不同门店,都有很大差异。
▲柏联广场人气长盛不衰(房小星实拍)同位于昆明商业中心区的柏联广场和五华大厦,人气差天差地别,柏联广场人潮涌动,而五华大厦则不断翻新、不断更改,生意冷清。
▲五华大厦名声在外(房小星实拍)人气不均与分布不均有一定的关系,不过更多的还是商业与消费群体之间脱节导致的。
在昆明有一种奇怪的现象,原本热闹的商业一旦搬迁,挪地新建后便无人问津,昔日老螺蛳湾的热闹,与今日大悦城的冷清对照鲜明。
人气是需要时间来凝聚的。平等的供需关系和消费者长期形成的购物习惯,是决定一个商业成败的重要因素。
很多人也许不会在意,昆明几乎所有的商业中心,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散落于广袤的城中村之中。
▲小型社区商业具有不可替代性(房小星实拍)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型社区或者街区商业,上演蛇吞象的抢客模式不足为奇,因为城市定位不同,菜炒到一半,下楼买酱油的事经常在昆明人身上上演。消费者通常一周或者是一个月才去一次大型商业中心,游而不购是常态。
如果从消费群体层面来看,昆明新一线城市的名头,确实让人为之振奋了一小段时间,不过很快就过去了。
毕竟,昆明消费群体还是以中低产人群为主,多数商业中心给人一种难以靠近的错觉,而且其中很多产品与消费所需并不匹配。
不断扩张的商业与消费需求之间的鸿沟不断加大,难以跨越。
另一方面,想要消费者买单,除了主力店的吸引之外,服务、购物氛围等都会成为商业成败的关键所在。
▲大型商业中心商场设计及其讲究(房小星实拍)
同时也说明,昆明需要引进更多的高端商业体,来引领商业趋势,从售卖商品、销售模式和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升昆明商业的品质。
高端商业对于昆明的商业市场,可以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高端商业可以促进其他版块发展,带动整个产业链发展,例如高端商业入驻后,地产版块需要考虑商住配比,这就带动了地产发展。
▲恒隆广场(图源网络)年,恒隆广场的开业,使昆明的商业综合体整体品质得到了一定的提升。恒隆广场刚开业的时候人气火爆,但经营一段时间后,人气也开始逐渐下降。有业内人士分析,恒隆广场品质不错,但项目只是一座独立的商业体,缺乏客群长期、固定的支撑。
今后,昆明经济发展的提速伴随着消费理念与时俱进,城市商业体要不断拓展多元化、个性化服务功能,不断丰富消费商品,更广泛深入地满足人们生活、娱乐和服务的需求,要更注重发展生活化、互动性、体验性的业态,进一步提高对城市居民的吸引力和辐射力。
新旧对立,整齐划一的商业模式下
传统社群商业如何“保温”
在昆明人的记忆中,老螺蛳湾绝对是昆明老式商业的典型代表。
年,云南最大的日用品批发商业中心,螺蛳湾正式关闭,其所缔造的商业传奇笼罩下,一个时代宣告终结。
时至今日,每当经过大悦城,很多人还会念叨起老螺蛳湾的辉煌,远不是取代它的大悦城商业区所能匹敌的。
与如今高大上的新型商业相比,昆明人也许从骨子里更加青睐,充满温情的商业街区。
应该说,昆明人对于大型商业中心的心里接受度,一直存在着某种障碍。
▲华灯初上的南屏街(图源网络)
沿海一线城市快节奏的一周“冰箱生活”,不适合昆明人,传统的昆明人,比较喜欢“生活就在楼下的体验”,比如买菜,一天不买两次菜,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
如果昆明的地产项目能够做到这一点,一般会很受欢迎。
事实上,目前很多地产项目都在往这个方向靠拢,社区商业、生鲜超市必定是标配。
而如此一来,很多人也就减少了光顾大型商业中心的频率。
▲在昆开发项目几乎都附带商业(图源网络)
尽管小型商业街区在客流上占据优势,不过,一个大型商业中心的成立,还是会对周边几公里范围内的小型商业街区带来致命的打击,这是对于一个城市商业生态的破坏。
简单来说,新旧商业的对立只是市场竞争中优胜劣汰的结果,新型商业模式取代老旧商业模式,是必然趋势。
实际上,所谓的新旧对立并不是简单资本运作之下的商业结果,而是一种外来商业文化与昆明本土商业文化之间的持续较量。
▲金马碧鸡坊见证着昆明商业的发展(房小星实拍)任何一个城市的街区文化的形成,都与长期居住于此的人的“性格特征”密不可分。
昆明城市街区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昆明人的性格烙印。
昆明人的性格中包含着“安贫乐道、节俭、爱吃、爱玩”等因素。
▲吃货天堂南强街(房小星实拍)而契合昆明性格产生的街区商业,与新型商业就显得格格不入,昆明人圈子小,很少有大富大贵的心里,这也是昆明商人较少的原因之一。
其次,昆明人节俭,还喜欢砍价,不管价格高低,总要砍上一砍,对于大型商业中的一口价的专营商业,一般自动屏蔽。
▲专营店已经丧失了讨价还价的功能(房小星实拍)虽然节俭,不过昆明人对自己却不小气,吃喝玩乐一样不落,好吃好玩的地方从来不会嫌远,而如今的综合商业虽然不乏吃喝玩的场所,不过昆明人更喜欢盒子之外的自在。
最直接的例子如园西路小吃街,每天都会有四面八方的人慕名而来,肚饱而归,即使在旁边建一个商业中心,但就美食,未必能与之竞争。
▲昆明分布着大大小小“有温度”的街区(房小星实拍)
诗人于坚对社区商街有过经典的总结:“社区商街文化里面都暗藏着一种鲜活朴素,因为这个城市离大地最近,它的文化很肉感,但不是腊肉而是新鲜肉。”
对于目前昆明的商业现状和布局,你怎么看?哪首付16万买3房!经开区的房子香不香?创新高!翠湖地块楼面价元/㎡!全新东市区来了!东白沙河、方旺17年大变身!???????撰文:马弈??视觉:周阳???????责编:雪梅???????总编:王鹏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