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自建铁路历史,始建于年的呼海(呼兰至海伦)铁路。它南起松花江北岸的呼兰县境内的马家船口,北至现滨北线(哈尔滨至北安)的海伦。尽管呼海铁路营运时间只有5年,却留下一段不可磨灭的历史。年前后,清政府为抵制日、俄争夺路权,掠夺黑龙江境内呼兰河流域、小兴安岭地区资源的企图,曾设想修建滨黑铁路(哈尔滨至黑河),但因巨额资金难以筹措而落空。年,黑龙江当局和地方绅商经周密筹划,决心自筹资金修建呼海铁路。年8月,呼海铁路有限公司在齐齐哈尔成立。9月4日,呼海铁路工程局在松浦镇设立,股本为官商各半。官股由黑龙江省政府拨款,商股由齐齐哈尔广信公司垫付。年8月,因商股过少,退还商股,取消有限公司,改为官办。年10月26日,呼海铁路动工修建,分段筑路,逐段开通,沿途设马家船口、松浦、徐家、呼兰、绥化、海伦等19个车站,全长公里。主线分三段,从南向北:松浦—呼兰段19公里,年8月通车;呼兰—绥化段93公里,年1月通车;绥化—海伦段公里,年12月通车。年7月1日,在哈尔滨江北岸呼海铁路管理局举行呼海铁路全线通车典礼,呼海铁路经呼兰境70公里。铁路管理局、总站(松浦站)选址于马家船口以北4.5公里的松浦镇,形成以铁路管理局、员工住宅、总站为主的松浦镇,以商埠为主的马家船口镇。总站西部设机务段,东北部设总机厂、油库,南部设员工生活区,生活区内建有扶轮学校等附属机构。呼海铁路沿线土地肥沃,盛产大豆、高粱、谷子等农作物,素有“谷道”之称。由海伦、绥化南下的火车,满载粮食昼夜不停。这些粮食,一部分经马家船口装船,过松花江(冬季装马车)运往哈尔滨道外粮台(粮库);一部分经中东铁路庙台子站换装,发往中东铁路、南满铁路各站。年至年5年间,呼海铁路每年谷物输出量高达50万吨,货运总收入高达.8万元,为促进呼兰河流域广袤地区及黑龙江北部地区农产品的运输立下了汗马功劳。此外,对数以万计的关内移民,该铁路线实行免费运输,为早期开发北大荒做出了贡献。年2月,日本侵略者占领哈尔滨后,立即实施吞并呼海铁路计划,抢建拉滨线(拉哈至哈尔滨)和滨北线松花江公铁两用桥。年3月,呼海铁路被日本满铁接管。同年12月,松花江公铁两用桥竣工,铁路经新松浦站与呼海铁路徐家站接轨。同期,马家船口支线等线路被拆除(炸毁),呼海铁路被纳入哈尔滨至北安铁路网。呼海铁路是中国人自己修建的重要铁道线路,是一条与外来侵略势力奋力抗衡的铁路。自办铁路的成功,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长期控制东北铁路干线投资权和垄断运输的局面,加速了沿线农产品的运输和商品化,对黑龙江地区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起了积极作用。(本文为年《呼兰文史资料》第八辑征文稿,根据人民铁路网《呼海铁路往事录》及年版《呼兰县志》等有关内容整理而成。作者:赵禹,年11月生于呼兰县城,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曾任呼兰县政府办副调研员、呼兰区地志办副主任兼主编,退休后返聘为呼兰区地志办执行主编)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fc/25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