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敏感期除了孩子特别愿意表达交流这个特点之外。经历语言敏感期的孩子还经常会有以下这几个表现。这些表现是特别针对4~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
1、刨根问底问为什么
有一位妈妈在后台留言女儿最近这段时间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妈妈,你为什么戴眼镜爸爸却不带呢?”“因为妈妈是近视眼,所以需要戴眼镜啊。”“那什么是近视眼呢?”“近视眼就是必须戴着眼镜才能看清楚。因为妈妈在学生时期没有好好爱护眼睛,所以才会得近视眼的!”“那妈妈你为什么不好好爱护眼睛呢?”这话我没法接呀!
孩子还很喜欢问我一些词汇,什么是忧郁,什么是兴奋,看到王子公主童话故事,会问我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感动。
我们可以发现这可能是这个孩子的又一个敏感期来了:对词汇和概念的敏感。当孩子提问时,妈妈可以拿出词典,找到词语的解释,读给他听。儿童对语句的使用和解释,来自真实的生活,来自语言环境,来自自身体验和语言的配对,孩子妈妈和老师阅读时对自己内在的体悟,当父母和教师的语言简明准确时,孩子就有了发展语言的环境。
2、爱学舌
有些孩子发展到某一阶段特别喜欢跟着周围的人学舌。在幼儿园里,只要有一个小朋友说,“老师,我要喝水,”其他小朋友也会跟着第一个孩子说,“老师我要喝水。”听到妈妈称爸爸为“老公”,孩子也会模仿妈妈的称呼。
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其实这是孩子在日常语言建设的敏感期,学舌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方式。家长或老师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口头语言,要说文明的,规范的,准确的,富有美感的口语。
3、放肆的语言
孩子诅咒骂人,放肆的说话,相信很多家长都经历过。“臭爸爸!妈妈真是个大坏蛋。”很多孩子生气的时候就会说这样的话。有一次公司同事的儿子来玩,看到城宝,就放肆地说起来,“哎呀,你怎么这么小啊,我都快愁死了,啥时候能长成我这么高啊!”城宝当下就哇哇的大哭了起来。
孙瑞雪在《捕捉儿童敏感期》一书中提到,儿童成长到哪个阶段,就对哪些语言敏感,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当幼儿发现语言可以变成一种力量时,在成人看来就成为了骂人的话。这个时候,与其说是儿童对丑的语言敏感,不如说成人自己对儿童的这类语言敏感。如果成人没有反应,儿童就不感兴趣了,大家不妨试一试。
这种种的表现,都反馈出来,孩子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敏感期阶段:语言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的出现一般是在0~6岁,从孩子开始能够发音时,他的语言学习就已经开始了。起先是吚吚呀呀的练习,接着是无所指的发出“babamama”,再到有所指的单词“妈妈”“爸爸”,这是我们听到的孩子最早的语言,然后是词—短语—短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使用语言内在的功能。
经过了这几个阶段,我们发现从语言模仿开始,一直到发现语言的美妙,孩子的语言就这样发展起来了。
还记得城宝小时候咿咿呀呀地尝试跟我们交流谈话,其实从那时候开始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就已经出现了。或许对成人来说学习语言是件困难的大工程,但幼儿却能容易地学会母语,这正是因为儿童具有自然所赋予的语言敏感力。
面对孩子的语言敏感期,做家长的应该重视起来,陪孩子顺利过渡好语言敏感期。但是做家长的却很容易陷入到以下的误区。
1、错失孩子的语言敏感期
“语言敏感期”这个词是近两年在各大教育平台和书籍中出现频率比较高的词汇,但是有些家长只是把它当做育儿的流行词汇,并没有对它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和重视。从而非常可惜使“敏感期”从孩子的身边溜走,错过了一次学习的好机会。
著名教育家孙瑞雪老师指出:敏感期得到充分发展的孩子,头脑清楚,思维开阔,安全感强,能深入理解事物的特性和本质。所以,家长要特别注重孩子四岁时候的“语言敏感期”阶段,是学习除了母语之外第二种语言启蒙的最佳时期。
2、忽略孩子的个体差异,错误的引导
每个孩子的个体差异很大,语言敏感期出现的时间也有早晚。孩子们对于不同的事物产生的兴趣也不尽相同。
有些孩子喜欢独自一人看绘本插图;有些孩子喜欢父母抱着他们一起阅读翻看绘本;还有一些孩子更喜欢父母用夸张的语调和表情将绘本的内容演绎出来。
在我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十年中,可以说99%的孩子都喜欢阅读绘本,只不过前提是找到适合自己的绘本和阅读习惯。
阅读绘本的好处在于可以丰富孩子的想象力,不再把孩子局限于固定有限的画面,孩子能够用简单的语言组织来描述绘本里的故事内容。家长只要选择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就能事半功倍。
3、用错误的方式和孩子交流
宝宝刚开始学习说话时会经常使用叠词。“杯杯”“饭饭”“抱抱”……宝宝使用叠词,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因此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和宝宝交流。
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六岁之前是孩子学习语言的敏感期,无论是学习母语还是第二语言。避开了以上容易出现的误区,家长们应该充分利用孩子语言敏感期的特质,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运用简单有趣的方法,提供适合的素材和学习资源(比如说有趣的app、故事平台或者网站),就容易达到最好的语言学习效果。
成长只有一次,请别在观望和犹豫中度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