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海伦.医院的“清流哥”——再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有感胡禹同马克.吐温曾说过:19世纪有两个奇人,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这个寒假因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宅家的我再次捧起《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这本书,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读来有另一番感受。《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是海伦.凯勒的自传体小说。她在一岁半时就因重病失去了视觉和听觉,一直生活在无光无声的世界里。直到6岁那年,莎莉文老师来到了她的生活中,在莎莉文老师的帮助下,海伦学会了识字、拼写、组句,直至阅读与说话,成功进入剑桥女子中学,最后毕业于哈佛大学德克利夫学院,建起了许多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书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描写她在中学时期的学习生活。因为视力听力有碍,海伦无法像其他人一样听课,莎莉文老师在课堂上将老师说的内容翻译成手语后拼写在她的手上,让海伦感觉。学习的过程困难重重,作为一个失明失聪的人,海伦更是克服了常人无法想象的困难一步步坚持下来。正如书中所说:“身体上的不自由终究是一种缺憾。我不敢说从没有怨天尤人或沮丧的时候,但我更明白这样根本于事无补。”海伦.凯勒就是用这种乐观向上、永不言败的精神,在坎坷中前进,在逆境中获得新生。前些天,妈妈给我看了一张走红网络的照片:医院,众多床位中,有人躺着玩手机,有人在聊天,唯独一位年轻的患者在专心致志地捧着一本书读,仿佛身边的嘈杂与他无关,网友们称他为“清流哥”。通过了解,我们知道他是一位留美的博士后。当他治愈出舱时,还对病友许下承诺,帮忙照顾他们家15岁的小病友。知道他的事迹后,我深受震撼,在病疫的侵袭下,这位哥哥临危不惧、坦然面对、淡然学习、关心他人的精神深深地感染到我。想起自己宅在家里的时间里,经常觉得无聊,总觉得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用来挥霍;学习上稍微遇到一点困难就烦躁或抱怨,不能静下来心来想解决的办法,我很羞愧。从海伦.凯勒到“清流哥”,古今中外,许许多多身处逆境的人没有沉沦、战胜畏惧、刻苦学习、热爱生活,甚至帮助到更多的人。从他们身上,我们汲取到力量,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刻苦学习,勇于突破自我,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我从没喜欢过阅读,就像人呼吸并不是因为喜欢,这是一个道理。
——《杀死一只知更鸟》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fc/24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