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首页
海伦新闻
海伦特产
海伦美景
海伦医院
海伦房产
海伦生活

奇迹课程简史从海伦的笔记本到蓝皮

前言

近来许多关于《奇迹课程》早期版本的议论甚嚣尘上,我觉得需要谈一谈《奇迹课程》从海伦的笔记本到一九七六年正式成书的这段历史,并详细说明当中的是非曲直。

二〇〇七年在亚特兰大的工作坊,有位学员曾经针对《奇迹课程》的版本提出疑问,这篇文章是根据我当时的回答,重新编辑增补而成的。虽然大部分的内容已经在《暂别永福》里说明过,我仍希望能借由此一问答的形式,进一步厘清学员对《奇迹课程》的误解,减少学员对心灵平安基金会出版的《奇迹课程》的疑虑。

心灵平安基金会的版本是由海伦亲自授权出版的。

笔录过程简介

我先简单介绍《奇迹课程》的“撰写”过程,以及海伦的笔录如何从她的笔记本演变成为我们人手一册的蓝皮书,由此切入几个因为以讹传讹而生的疑问。

一九六五年十月海伦开始“撰写”《奇迹课程》时,她记录下了她所听到的声音。很多人认为那是海伦第一次听到内在的声音,这是人们对于笔录过程最常见的误解之一。事实上,她差不多整个夏季末期都听到J兄的声音,而且很清楚那个声音来自J兄。附带一提,尽管海伦用“听到”来描述她的经验,使人与声音产生联想,但是多年以后她告诉我,其实那更近似于“在脑中看到”。

《奇迹课程》开始之前,海伦收到的讯息主要是协助她和一位罹患脑癌的同事之关系,他们相当亲近,这位同事最后死于脑癌。海伦用速记的方式,把这些讯息记在笔记本里。海伦读研究所的时候学会速记,她结合了葛雷格(Gregg)和皮特曼(Pitman)两种主要速记法,发展出一套自己的独门方法。

海伦收到讯息之后,她和比尔会在忙碌的工作中抽出时间,由海伦念出她笔录的讯息,比尔则用打字机一边听打出来。比尔后来半开玩笑说,听打过程中海伦如坐针毡,极度不安,他必须一手打字一手按住海伦。有时候海伦会念得结结巴巴,甚至失声,完全不像辩才无碍的她。

头几个星期的笔录大约完成了《奇迹课程》〈正文〉的前四到五章,与后面的内容相比,这部份牵涉许多个人隐私,而且比较像海伦和J兄坐在客厅的沙发上聊天,由海伦提问,J兄答复。此外,J兄也会不时更正海伦笔录的讹误。海伦、比尔和我把这些被J兄更正的部分统称为“笔录讹误”。

《奇迹课程》的开头本来是J兄说:“这是一门关于奇迹的课程。请记录下来。这部课程的首要之务,即是记住‘奇迹没有难易之分’。”这和发行版的开头并不一样。因为海伦记录一段时间之后曾向J兄抱怨,说这本书需要好一点的开头:“有谁会写一本书,劈头就说‘奇迹没有难易之分’哪!”于是海伦录下一些增补,变成了我们现在所读的样子。

最初几个星期海伦纪录的基本形式是,先写下一个奇迹原则,继而讨论这一原则,然后J兄答复衍生的疑问。当中还有一些比尔请海伦代问的问题。很明显的,这些讯息多半是用来协助海伦个人以及改善她与比尔之间的关系的,他们无意公诸于世。《奇迹课程》的产生,即起因于他们私人的各种困扰烦恼,那些讯息乃是针对海伦跟她丈夫(路易)的关系,以及比尔和朋友之间的关系所给的答复(比尔是同性恋并且终身未婚)。

除此以外,这段期间所录的资料也帮助海伦和比尔连结两种心理学,一是《奇迹课程》所提供的心理学,一是他们所熟悉以佛罗伊德为主的心理学。奇迹心理学运用了许多精神分析的观念,在替换小我的思想体系与运作上,它与佛罗伊德的精神分析形式相近,本质却大相径庭。讯息中还夹杂一些针对佛罗伊德(Freud)的讨论,还有其他心理学家,例如荣格(Jung)和兰克(Rank)。

另外这部份的资料也讨论到了艾德加.凯希(EdgarCayce),原因是当时比尔对艾德加.凯希很感兴趣。当时比尔不仅强迫海伦阅读一些凯希的文章,还要求海伦一起前往维吉尼亚海滩(译注:美国维吉尼亚州西边靠海的城市),拜访凯希创办的心灵启蒙暨研究协会(AssociationforResearchandEnlightenment)。当时艾德加已经去世,他们见到的是艾德加的儿子──继承父业并且主持协会的修林.凯希(HughLynnCayce)。

最后一点补充,初期的笔录资料里还夹有其他议题,包括性、统计学和智力发展障碍等问题;后两者是海伦当时在专业上最感兴趣的议题。

不过,以上所提的内容都不在我们所发行的版本里,原因如下:一是这些内容涉及海伦和比尔的个人隐私,而且与《奇迹课程》所要传授的讯息无关。另一个比较重要的因素是,我们都知道只要海伦的小我从中作祟,她收到的讯息常会错得离谱,从较早期的记录里,即可以看出其中带有相当浓厚的海伦个人色彩,但是只要她的小我退到一边,她又非常精准,这种状况也说明了,只要讯息不被海伦的小我扭曲,《奇迹课程》的教导就会纯然只是奇迹课程的教导了。举个例子来说,J兄在原始打字稿(Urtext)中对于“性”的论点颇令人意外,倒不是内容有多糟糕,而是那显然反映了海伦个人的价值观和立场。稍后我会再讨论这个部份。另外一个例子是有关心理学家的讨论,内容明显偏爱佛罗伊德,荣格则不怎么讨喜。海伦不喜欢荣格,比尔对荣格也不甚好感;他们对荣格及其著作所知不多,但是他们就是不喜欢他。所以当我们读到关于佛罗伊德和荣格的评语时,其中的偏见是显而易见的。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考虑是,海伦记录的讯息如果跟现实世界的具体事件有关,通常都是错误的。关于海伦的笔录还有一个常见的“迷思”:认为海伦所听到的一定都来自J兄,所以字字句句都神圣不可更动。这个观念和基督教基本教义派认为,《圣经》里每一字每一句都不可能有误的态度如出一辙。这种心态完全不符合《奇迹课程》的形成真相,连海伦都不相信她所记录的每一个字都是神圣的,比尔也不这么认为(我个人也不认为)。我会在本文最后讨论这本书的神圣性究竟何在。

无论如何,几个星期过后,海伦接收讯息的形式开始产生变化。不再是她和J兄的对谈,而是类似上课的抄写,彷佛J兄站在台上授课,而海伦则像个用功的学生,一边听讲一边写下老师说的一切。我们读到〈正文〉第四、第五章以后,会发现书写的风格明显不同了,文体较为流畅,也比较一致。而且笔调越来越显优美,反映出海伦倾心的莎士比亚文体。大约从第十六章开始,形如诗体的段落愈来愈多,到了最后两章全部是以“抑扬格五音步”的格式呈现。海伦原本没有注意到这样的改变,后来才发现接收的字句都含有清楚的节奏韵律。从〈练习手册〉第九十九课起,连练习的指示都变成了不押韵的诗体。甚至部份的〈教师指南〉与后来完成的〈补编〉都是无韵的诗体。也就是说,当海伦“听”得越清晰,她就“写”得越明确越优美。

我过去常用一个比方来说明开头几个星期的笔录状态。如果你住在美国西北或是中西部,出门渡假前一定会习惯把水龙头给关好,等到渡假回来时,流出来的水往往因为水管老旧而夹杂铁锈。这时候你必须把水开着,待含有铁锈的水流光,水也就清澈了。海伦听内在声音的过程正是如此。她在接收《奇迹课程》之前曾经看到一个“异象”,她在海滩上看见自己和一艘船,她必须把船推到海里。然后出现了一个陌生人过来帮忙(后来海伦认出此人即是J兄),她看见船里有一台老式的接收器,海伦对这位陌生人说:“这东西说不定有用”,陌生人回答:“不行,你还没准备好用这个东西”。事后回想,海伦才明白那人的意思是说,她当时还无法接收《奇迹课程》的讯息。那台“老式的接收器”就是海伦,仍搅在一堆海藻里。

海伦前后花了约莫三年的时间完成〈正文〉的笔录(-)。〈正文〉完成九个月以后,〈学员练习手册〉便开始了,从一九六九年开始到一九七一年结束。完成〈学员练习手册〉之后数月,〈教师指南〉的讯息来到,于一九七二年九月完成。整个过程大约费时七年。

译者:靖茹

校译:Robert、晨予

润饰:桑

审阅:若水

苹果手机赞赏请识别







































白癜风专科医院怎么样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ailunzx.com/hlxw/22419.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